X
鼓楼区
台江区
仓山区
晋安区
马尾区
长乐区
福清市
闽侯县
连江县
永泰县
闽清县
罗源县
思明区
湖里区
集美区
海沧区
同安区
翔安区
芗城区
龙文区
龙海区
漳浦县
云霄县
诏安县
东山县
平和县
南靖县
长泰区
华安县
鲤城区
丰泽区
洛江区
泉港区
石狮市
晋江市
南安市
惠安县
安溪县
永春县
德化县
金门县
三元区
永安市
明溪县
清流县
宁化县
建宁县
泰宁县
将乐县
沙县区
尤溪县
大田县
仙游县
荔城区
城厢区
涵江区
秀屿区
延平区
建阳区
邵武市
武夷山市
建瓯市
顺昌县
浦城县
光泽县
松溪县
政和县
新罗区
永定区
上杭县
武平县
长汀县
连城县
漳平市
蕉城区
福安市
福鼎市
霞浦县
寿宁县
周宁县
柘荣县
古田县
屏南县
相关链接
数字金融高质量发展迎来路线图 _ 数字经济 _ 福建省经济信息中心
数字金融高质量发展迎来路线图
来源:经济日报 时间:2024-12-06 08:56 浏览量:291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等7部门联合印发《推动数字金融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提出,以数据要素和数字技术为关键驱动,加快推进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夯实数字金融发展基础,完善数字金融治理体系,支持金融机构以数字技术赋能提升金融“五篇大文章”服务质效,推动我国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去年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要做好数字金融等“五篇大文章”。业内人士表示,此次印发的《方案》为我国数字金融高质量发展提供了路线图。做好数字金融将为金融业发展带来新的重要机遇,也是金融业更好服务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的必然要求,对于建设金融强国、巩固和拓展我国数字经济优势具有重要意义。

  顺应潮流抢抓机遇

  什么是数字金融?一般来讲,是指通过互联网及信息技术手段与传统金融服务业态相结合的新一代金融服务模式。近年来,在相关政策支持引领下,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先进技术的不断成熟,我国金融业数字化转型不断提速,在移动支付、数字信贷等多个领域已走在全球前列。

  中国银行研究院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我国数字金融市场规模达到41.7万亿元,占全球数字金融市场规模的15.6%,居全球第一位。

  在数字经济时代,大力发展数字金融,推进数字化转型,是顺应数字经济发展实现自身高质量发展的必然举措,已成为金融业的重点发展方向。

  此次印发的《方案》明确了工作目标:到2027年底,基本建成与数字经济发展高度适应的金融体系。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取得积极成效,数字化经营管理能力明显增强。形成数字金融和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协同发展的良好局面,数字化金融产品服务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薄弱环节的适配度和普惠性明显提升。数字金融治理体系基本形成,数字金融基础设施基本齐备,相关金融管理和配套制度机制进一步健全。

  在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刘晨看来,《方案》给出“到2027年底,基本建成与数字经济发展高度适应的金融体系”这一目标,主要有两方面考量:一方面,数字化转型为金融机构提供了更多创新可能。作为高度依赖数据和信息的行业,金融业天生具有数字基因,是较早利用数据要素和对数据资产较为依赖的行业之一。进入数字经济时代,金融业数据迅速膨胀并呈现出几何级数的增长态势,由此也对数字经济发展持续提出新的要求。

  另一方面,数字金融能够为数字经济落地持续提供多元场景支持。当前各大金融机构基本已经探索构建起涵盖数字银行、数字货币、移动支付等多场景的数字化经营体系,从长远来看,金融行业前中后台仍有数字技术赋能的广阔空间。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互联网经济研究院副院长欧阳日辉认为,《方案》明确了数字金融与数字经济的关系,一方面,数字金融要为数字经济服务,适应数字经济发展的需求;另一方面,数字金融高质量发展将优化金融体系,加快建成与数字经济发展高度适应的金融体系。

  系统推进数智转型

  今年以来,包括银行、券商、保险公司在内的金融机构加快了数字化转型步伐,通过丰富数字金融服务产品,不断扩展数字生态服务场景的广度和深度,提高数字金融服务质效,更有多家金融机构已将数字化转型上升为核心发展战略。

  近日发布的《2024中国数字银行调查报告》显示,商业银行借助数字化转型和生态开放化大路径以业技融合的方式建设数字银行,手机银行已成为向客户提供金融服务的主导渠道。

  中国人保集团科技部总经理助理刘丰表示,当前中国人保正紧抓数字金融这一核心竞争力,积极做好保险产品研发和服务,为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活血”。

  “目前,金融机构充分利用数字技术带来的便利,在客户营销、产品创新、运营管理、风险防控等领域都有较多应用。”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研究员娄飞鹏表示,数字技术本身仍在快速发展,在金融领域的应用也需要较多的探索,还需要金融机构不断加强应用以提高金融服务质效。

  数字金融不仅是传统金融的延伸,更是金融发展模式的变革,将改变和重塑金融业态和运作方式。中国银行首席信息官孟茜表示,“不见面”“高效率”“极致体验”的数字金融服务已经成为吸引客户、留住客户的必选项。加快构建新型数字化经营模式,在渠道与营销、产品与服务、管理与经营三大领域全面升级,才能精准把握客户需求,敏锐洞悉市场风险,更好地满足人民对高质量金融服务的需求。

  此次印发的《方案》就系统推进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作出了部署。例如,加强战略规划和组织管理,指导金融机构制定全方位数字化转型战略规划,明确目标路径和实施策略。建立数字化转型“一把手”负责制和统筹协调机制,指定牵头工作部门,加强经费保障,加快推进数字化转型步伐。建立健全与数据驱动下智能化战略决策、运营决策、创新决策相适应的运营管理机制。建立数字化转型成效评价体系,完善激励考核机制。

  全面夯实发展基础

  目前,我国数字金融发展仍存在包括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不足、布局与发展不平衡、数字要素治理与监管机制不健全等在内的诸多待优化空间。

  防控风险是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有业内人士提醒,数字金融背后孕育着众多新生态元素,包括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前沿技术,需要完善的监管体系来保障其健康有序发展。对此《方案》提出,强化数字金融风险防范、加强数据和网络安全防护、加强数字金融业务监管、提升金融监管数字化水平、健全金融消费者保护机制。

  此外,《方案》还厘清了数字金融在“五篇大文章”中的位置。具体提出,推动数字技术在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实融合等“五篇大文章”服务领域的应用,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提升重点领域金融服务质效。

  “数字金融是建设金融强国的底座,对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形成支撑助力,是做好‘五篇大文章’的重中之重。”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方案》提出了数字金融发展的总体要求和具体措施,为数字金融发展明确了目标和规则,不仅有利于促进数字金融健康发展,还有助于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升金融服务质效。

  刘丰认为,发展数字金融需要重点聚焦三大方面:一是把握数字化发展方向,应将“为实体经济服务”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二是推动行业转型发展,做好风险减量、提升经营能力、强化资产负债管理。三是做好全面安全风险管控,安全是数字金融的生命线。

  董希淼表示,在《方案》指引下,未来有望实现3个“双向赋能”:首先,数字经济与数字金融双向赋能,应增强数字经济发展对数字金融的加速效应,提升数字金融发展对数字经济的服务能力;其次,数字金融与数字技术双向赋能,金融业应优化资源配置,支持数字技术加快发展,数字技术也要持续引领数字金融发展;最后,制度创新与技术进步双向赋能,应“软硬兼施”,从“软环境”和“硬技术”两方面筑牢数字金融发展底座。

  据了解,下一步,中国人民银行将与有关部门建立工作联动机制,加强政策协同和信息共享,建立健全数字金融统计和监测评估制度,总结推广有益经验和典型模式,推动《方案》各项举措落到实处,全力做好数字金融大文章,加快建设金融强国,巩固和拓展我国数字经济优势。(记者 马春阳)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