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鼓楼区
台江区
仓山区
晋安区
马尾区
长乐区
福清市
闽侯县
连江县
永泰县
闽清县
罗源县
思明区
湖里区
集美区
海沧区
同安区
翔安区
芗城区
龙文区
龙海区
漳浦县
云霄县
诏安县
东山县
平和县
南靖县
长泰区
华安县
鲤城区
丰泽区
洛江区
泉港区
石狮市
晋江市
南安市
惠安县
安溪县
永春县
德化县
金门县
三元区
永安市
明溪县
清流县
宁化县
建宁县
泰宁县
将乐县
沙县区
尤溪县
大田县
仙游县
荔城区
城厢区
涵江区
秀屿区
延平区
建阳区
邵武市
武夷山市
建瓯市
顺昌县
浦城县
光泽县
松溪县
政和县
新罗区
永定区
上杭县
武平县
长汀县
连城县
漳平市
蕉城区
福安市
福鼎市
霞浦县
寿宁县
周宁县
柘荣县
古田县
屏南县
相关链接
探索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路径 _ 数字经济 _ 福建省经济信息中心
探索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路径
来源:经济日报 时间:2024-12-03 10:17 浏览量:271

  全球处于数字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包括人工智能在内的数字技术正在深刻改变着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对要素资源配置、经济结构调整、竞争优势转变产生重要影响,成为重塑全球竞争格局的重要力量。经济数字化转型成为大势所趋。世界各国纷纷加强相关领域的前瞻性战略布局,力求抢占先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健全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制度。二者的深度融合,不仅体现了技术与产业的结合,更预示着未来经济模式的重塑,是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支撑。探索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路径,有利于拓展经济发展新空间、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实体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命脉,数字经济关系着新质生产力形成与新动能培育,实现二者深度融合才能充分释放数字技术潜能,有效支撑经济结构转型升级,进而创造巨大经济价值。一方面,数字经济能够催生大量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形成经济发展新引擎。另一方面,数字技术渗透性强、覆盖面广,数据要素深度融入实体经济、数字技术深度赋能实体经济,可以充分释放信息和数据的价值,带动产业数字化和智能化发展,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更多途径。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能够充分发挥我国制造大国和网络大国的双重优势,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

  我国数字经济资源丰富。近年来,我国数字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数字技术快速更迭、数据要素海量积累、数字产业蓬勃发展。目前,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覆盖广泛、技术领先的移动通信网络和光纤网络,数据资源规模保持全球第二位。依托上述基础条件,结合我国超大规模市场和丰富应用场景,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扎实推进。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数字经济渗透率不断提升,2023年分别达到10.78%、25.03%和45.63%,工业互联网应用全面融入49个国民经济大类、涵盖所有41个工业大类。

  推动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是一个系统工程,既要深刻认识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浪潮下二者融合发展的内在规律,又要系统总结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统筹推进的实践经验,准确把握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探索切实可行的实践路径,为制定、优化、落实具备创新性、针对性、前瞻性的制度体系提供框架指引。

  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应用,夯实深度融合发展基础。包括通信网络、数据算力设施在内的新型基础设施,是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的基石。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关键领域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应用为数字经济快速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加快构建高速泛在、天地一体、云网融合、智能敏捷的新型基础设施,将持续为数实融合发展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和丰富的应用场景。以工业互联网为例,其既是工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的基础设施,也是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的应用模式,能够极大促进产业模式和企业组织形态变革。加快网络设施、算力设施、应用设施等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将持续促进产业数字化、智能化发展,不断提升产业附加值和竞争力。加强交通、市政等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改造、智能化升级也很重要,数字赋能传统基础设施有利于形成适应数实融合发展的基础设施体系。此外,充分释放数据价值,还需加快完善数据资源开放共享制度,促进数据共享,进一步提升数据要素配置和使用效率,更好推动各领域各类数据融合应用。

  提升数据安全治理监管能力,强化深度融合保障。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对技术、数据、平台、算法等方面的治理和监管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进一步细化、完善、健全数字经济治理体系和监管体系。加快建立数据产权归属认定、市场交易、权益分配、利益保护制度,不断完善数据要素市场,促进数据要素安全有序畅通流动。建立健全数字领域法律法规,及时跟进研究适应新技术在实体经济中应用的制度规则,不断完善数据安全管理、风险评估、检测认证相关机制,健全平台经济常态化监管制度,为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的创新性融合提供规则依据,促进形成有利于深度融合发展的良好环境。建立高效便利安全的数据跨境流动机制,积极参与数字领域的国际标准、规则制定,在全球数字治理领域争取更多话语权,更好融入全球数字贸易网络体系。

  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把牢深度融合着力点。数字产业化强调依托数字技术、数据要素开展各类经济活动,提供数字化的新产品和新服务,带动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互联网及相关服务业等领域的快速发展,促进区块链、人工智能等高技术前沿行业的突破性发展,通过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直接赋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同时,数字产业化也为产业数字化提供了技术、产品、服务和基础设施。产业数字化是利用数字技术对传统产业开展全方位、全链条的改造和赋能,进而有效提升生产效率和质量效益。大力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能够有力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精准匹配市场供需关系,有效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技术改造成本,进一步提升产业竞争力,是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的重要抓手。在数字产业化方面,要鼓励面向重点产业领域开展关键共性技术研究,为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提供更多支撑,持续拓展数字技术从生产到生活的一系列应用场景,着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在产业数字化方面,要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全方位全链条普及应用,健全支持引导企业开展数字技术改造的有效机制,加快重点领域数字化改造和试点推广,引导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聚焦市场需求开展联合应用创新,切实推进新型工业化,培育壮大先进制造业集群,推动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激发融合发展新动能。

  (陈 曦 作者系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副研究员)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