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鼓楼区
台江区
仓山区
晋安区
马尾区
长乐区
福清市
闽侯县
连江县
永泰县
闽清县
罗源县
思明区
湖里区
集美区
海沧区
同安区
翔安区
芗城区
龙文区
龙海区
漳浦县
云霄县
诏安县
东山县
平和县
南靖县
长泰区
华安县
鲤城区
丰泽区
洛江区
泉港区
石狮市
晋江市
南安市
惠安县
安溪县
永春县
德化县
金门县
三元区
永安市
明溪县
清流县
宁化县
建宁县
泰宁县
将乐县
沙县区
尤溪县
大田县
仙游县
荔城区
城厢区
涵江区
秀屿区
延平区
建阳区
邵武市
武夷山市
建瓯市
顺昌县
浦城县
光泽县
松溪县
政和县
新罗区
永定区
上杭县
武平县
长汀县
连城县
漳平市
蕉城区
福安市
福鼎市
霞浦县
寿宁县
周宁县
柘荣县
古田县
屏南县
相关链接
工业旅游诠释“天工开物”之美 _ 数字经济 _ 福建省经济信息中心
工业旅游诠释“天工开物”之美
来源:中国旅游报 时间:2024-11-18 11:11 浏览量:145

  赴新中国第一座水电站诞生地探秘,到首钢园领略昔日炼钢高炉与今日滑雪大跳台精妙融合,去奶业制造基地发现“从一棵草到一杯奶”的神奇转化……眼下,工业旅游频频出圈,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

  近年来,文化和旅游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积极推动工业遗址的旅游活化利用、工业生产的旅游场景展示、工业科技的旅游沉浸体验。为推动工业旅游创新发展,文化和旅游部资源开发司、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组织的“天工开物”2024年工业旅游推广活动近日在广西柳州举办,为工业企业和旅游景区搭建了交流展示平台。

  生产线上看风景

  硬核工业邂逅“诗和远方”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活动现场,与会代表围绕厂区变景区、遗址成地标、工业生产线变旅游风景线等介绍了经验做法。

  湖南工业有着百年历史,这里有钢筋铁骨之形、五彩斑斓之色、工业璀璨之火。如何变“老厂房”为“新地标”,变“工业硬实力”为“文化软实力”?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资源开发与全域旅游推进处(红色旅游指导处)副处长刘禹介绍,近年来,湖南旅游与工业“牵手”,推出“新玩法”——厂区即景区,打造“工业智造”风景线;遗产变热点,营建“工业遗址”风景线。其中,湘钢文化园以游客体验为出发点,通过水艺馆和青年林景园两大网红景点,从传统钢厂蝶变为“数字赋能”的智慧工厂景区。

  从一棵草到一杯奶,从田间地头到牧场车间,在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伊利现代智慧健康谷,游客可以走进生产车间,亲眼见证乳制品生产全过程,还可以通过AR、VR等设备沉浸式观览乳文化故事。

  “‘来了还想再来’是许多游览过伊利现代智慧健康谷游客的共同感受。”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运营经理黄成说,伊利形成了工厂即乐园即活态博物馆、生产场景即旅游风景、品牌产物即旅游商品的全新旅游发展体系。伊利自开放工业旅游参观至今,累计接待游客近3亿人次,其中呼和浩特市本地客群占比超过60%,工业游成为城市居民生活休闲新方式。

  螺蛳粉是西南工业重镇柳州的“出圈”密码。近年来,柳州将一碗螺蛳粉串起工业生产线和旅游风景线。在柳州市螺蛳粉产业园里,游客不仅可以参观袋装螺蛳粉生产流程,还能够体验螺蛳粉制作过程,品尝一碗地道的螺蛳粉。

  “我们把厂区变景区,增设了螺蛳粉综合展示中心、螺蛳粉自助体验餐厅、文创展示区,并推出了‘螺蛳粉+紫荆花’‘螺蛳粉+汽车’等文创产品,持续丰富游客体验。”广西螺霸王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周文玲介绍,为让更多人了解螺蛳粉背后的文化故事和生产工艺,公司还推出了“绝技之腌笋”等精品研学课程。

  秀出融合新成果

  近年来,各地大力推动工业旅游与高新技术、文化创意、研学教育等融合发展,一系列融合探索成果在此次活动中得到集中展示。

  在不少年轻游客眼中,到成都就一定要去“东郊记忆”打卡。从成都国营红光电子管厂,到成都“东区音乐公园”,再到“东郊记忆”,工业厂区逐渐“蜕变”为文化创意产业园区。

  “‘东郊记忆’正持续布局‘数字化、音乐+、新消费’场景,深入践行文商旅体融合发展理念。”成都东方正火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景区运营服务中心负责人李芷萱介绍,园区紧盯以新国潮、新文创为特征的新消费趋势,个性化消费已经成为东郊记忆的一大特色。“蜀宴赋是一个原创沉浸式‘汉唐宋文化’餐秀,一个仅有168个座位的消费场所,开业3个月便接待游客3万人次。此外,园区还鼓励引入首演、首秀、首展活动,推动首店经济立体化发展。”

  “青岛啤酒的工业旅游始于20世纪60年代,目前已形成了一套独具啤酒特色的文旅商娱发展体系。”青岛啤酒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董方介绍,在青岛啤酒博物馆里有啤酒体验的“N种玩法”,游客可以沉浸式体验环境和互动娱乐设施,参与剧游、夜游,还可以品尝用百年啤酒酵母制作的面包。“比如,在剧游《觉醒的酿造师》中,游客可以以青岛啤酒酿酒师的身份进入实景游戏,切身体会百年前的老厂房风云。”

  华东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张琰认为,工业旅游正在从“说走就走”的走马观花转变为“蓄谋已久”的沉浸体验,工业旅游的发展要从城市更新中的空间展示利用转变为生产、生活、生态融合的沉浸式场景。

  共谋发展新机遇

  活动中,有关人士围绕如何让工业旅游可看、可玩、可学、可购,更好满足群众文旅消费需求,进一步增强旅游业发展新动能等深入交流,聚力推动我国工业旅游蓬勃发展。

  “虽然我国工业旅游仍面临技术装备与数字产业更新迭代、供需关系不平衡等诸多挑战,但是工业领域蕴藏着区别于传统旅游业的独特资源,可以成为未来旅游发展的‘富矿’。同时,旅游业也能为工业发展带来更高的关注度、创新性和增长点。”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副主任龚宪说,要创建新场景,以工业资源赋能旅游发展;把握新机遇,系统推动工业旅游提质增效;培育新动能,以文化科技融合推动产业发展;创造新价值,以工业旅游助力弘扬工业精神。

  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二级巡视员张振祥介绍:“目前,全省已评定两批40条工业旅游精品线路,每条线路均包含2个以上制造业企业。下一步,我们将积极做好工业旅游资源的培育认定、创建升级、宣传推广等工作。”

  “在培育国民美食柳州特色文化旅游品牌方面,我们立法出台了柳州螺蛳粉产业发展条例,规范柳州工程生产经营活动,发布地方标准,规范柳州螺蛳粉文化旅游服务。”柳州市副市长卢柳屏说,柳州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持续推动工业旅游出彩出新。

  针对“工业+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业文化发展中心副主任孙星则认为,工业旅游将为推进新型工业化提供精神动力,也将在加强工业科普的同时为工业建设培养下一代接班人。策划工业旅游活动需要亮点、热点、卖点,可利用新媒体、新技术,打造“可观、可玩、可学、可购、可闲”的新景区、新业态。

  工业和旅游,一个是国之重器,是经济发展压舱石;一个是民之所乐,是民生消费主力军。文旅和工信两系统将深化协作,让更多国之重器和民之所乐深度融合、创新发展,让更多新时代的“天工开物”成为乐民利民、惠企强企的工业旅游精品。(本报记者 范朝慧)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