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鼓楼区
台江区
仓山区
晋安区
马尾区
长乐区
福清市
闽侯县
连江县
永泰县
闽清县
罗源县
思明区
湖里区
集美区
海沧区
同安区
翔安区
芗城区
龙文区
龙海区
漳浦县
云霄县
诏安县
东山县
平和县
南靖县
长泰区
华安县
鲤城区
丰泽区
洛江区
泉港区
石狮市
晋江市
南安市
惠安县
安溪县
永春县
德化县
金门县
三元区
永安市
明溪县
清流县
宁化县
建宁县
泰宁县
将乐县
沙县区
尤溪县
大田县
仙游县
荔城区
城厢区
涵江区
秀屿区
延平区
建阳区
邵武市
武夷山市
建瓯市
顺昌县
浦城县
光泽县
松溪县
政和县
新罗区
永定区
上杭县
武平县
长汀县
连城县
漳平市
蕉城区
福安市
福鼎市
霞浦县
寿宁县
周宁县
柘荣县
古田县
屏南县
相关链接
跨境电商发展何以“后发先至”——来自青岛的调查 _ 数字经济 _ 福建省经济信息中心
跨境电商发展何以“后发先至”——来自青岛的调查
来源:经济日报 时间:2024-08-23 15:12 浏览量:156

  随着全球化和数字化不断深入,跨境电商已成为带动全球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是衡量一个国家数字经济活力的重要标尺。在前不久发布的《世界互联网大会跨境电商实践案例集(2024年)》中,中国(青岛)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公共服务平台案例成功入选。青岛的跨境电商起步不算早,但后发先至,一个面向东北亚、辐射全国的跨境电商综合枢纽正在加速崛起。

  分拣、验货、打包……8月16日,在青岛狼王发制品有限公司产品仓库,工作人员正忙着发货。“这些订单都是当天线上销售渠道发来的。”该公司总经理刘晓振说,“我们的产品主要通过跨境电商销往美国市场,这几年销量增长很快。”

  青岛跨境电商获批较晚,发展初期并不顺利,曾导致不少企业弃青南下。对此,青岛奋起直追,2021年、2022年连续两次蝉联全国跨境电商综试区“成效明显”一档城市。海关统计显示,截至今年上半年,青岛市备案跨境电商企业2361家,占全市外贸进出口实绩企业的十分之一;今年上半年实现进出口规模约569.3亿元,同比增长23.8%。青岛跨境电商是如何实现“弯道超车”的?

  发力“中途跑”

  在跨境电商业务发展之初,青岛起跑慢了。2014年,当上海、重庆等5个全国首批跨境电商试点城市发展两年之后,青岛的保税备货运营资质还没有获批。而这“落下的一步”,也导致了不少企业和创业者的离开。

  “2015年,我们把仓库、设备、人员都备齐了,却因为保税备货政策缺失无法开展业务,只能忍痛搬离。”唯品会青岛保税仓负责人王洪江说。类似的“离别”也发生在不少创业者身上。马瑞龙是一名“95后”,在青岛读大学时就从事跨境电商创业,毕业后他本想留在青岛创业,却因政策欠缺不得不选择离开。

  所谓保税备货,是指跨境电商企业可以提前集中采购进口商品,将货物统一由海外发至国内保税仓库,无需立即缴税,通过电商平台销售清关时再缴税即可。保税备货有助于降低企业采购和物流成本,大大缩减消费者消费成本和时间,成为跨境电商企业进口业务的重要选择。面对起跑失利,青岛立足自身毗邻日韩两国的区位优势,努力提前做足功课,力求实现后发先至。

  2015年,青岛开始“大练兵”:同年7月,青岛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完成保税备货业务测通;2016年5月,青岛前湾保税港区物流园区完成保税备货业务测通;2016年9月,全国首个以海运为特色的国际快件监管中心建成投入使用。2016年,在获批国家级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后,青岛进一步加快跨境电商整体布局。在西海岸新区按照“一园六中心、一区多功能”的整体规划,陆续打造了保税物流中心、中日韩消费专区电商体验中心等,从保税仓储、物流运输、金融服务等方面为跨境电商企业提供全周期、全链条服务。

  在政策并未到位的情况下,青岛这一系列举措颇为大胆,却提前把基础做实。2018年,青岛终于正式取得保税备货运营资质,跨境电商企业开始“回流”。2019年9月,唯品会重新进驻青岛西海岸新区保税物流中心;京东也选择在此落户;时隔半年,马瑞龙带着团队回归,将公司总部设在青岛西海岸新区。“全球70%的假睫毛产自青岛平度,此次回迁让我们的物流时效提高20%,成本节约几百万元。”马瑞龙说。

  由此,青岛看到“中途跑”再发力的可能。2018年、2019年连续两年,青岛出台支持跨境电子商务做优做强的政策措施,支持企业建设公共海外仓、跨境电商综合服务平台、海外自主品牌等,扶持力度在同类地区中位于前列。如今,仅青岛西海岸新区就集聚跨境电商相关企业100余家,一个涵盖跨境电商企业、服务商及衍生产业的“买卖全球”生态圈在青岛初显雏形。

  追求专业服务

  2023年“双11”期间,落户青岛跨境电商产业园的多家跨境电商平台企业订单量突破105万单,同比增长3倍。与之相应,青岛口岸顺利通过了瞬间高流量的考验,105万单均实现当日通关。

  跨境电商一单产品要通关,牵涉环节很多。青岛口岸能实现当日通关,得益于建立了专业化的服务体系。青岛青保跨境电商综合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阎正介绍,由于跨境电商具有碎片化、小批量、高频次特点,需要一个专业化平台做综合性服务工作。2022年5月,青岛将原有保税港区跨境电商线上综合服务平台升级为中国(青岛)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公共服务平台(公服平台),使其成为全市统一的“跨境电商线上公共基础设施”。

  阎正说,公服平台具备一项格外重要的能力——作为海关三级数据传输节点,可以为进出口跨境电商企业提供数据申报和交换等服务,将企业原始数据原封不动报给海关及相关监管部门,供其判定与校验。

  在此基础上,青岛搭建起跨境电商六个体系,即信息共享体系、金融服务体系、智能物流体系、电商信用体系、统计监测体系和风险防控体系。通过体系建设,打破了部门间的信息壁垒,使服务更加优质、高效、便捷。阎正说,公服平台还能为商家、企业等提供全程服务,包括跨境电商的资质申请、备案、通关、回执以及管理咨询、产业规划、金融服务等。

  青岛海诺瓦型材制造有限公司财务经理滕吉旭告诉记者,作为一家生产PVC发泡挤压建筑型材的制造企业,他们在公服平台帮助下进入跨境电商新赛道,去年完成了首单跨境电商出口业务。“目前公司已将跨境电商出口作为主要业务板块,出口额达1.5亿元。”滕吉旭说。

  随着服务水平不断提高,2019年下半年,青岛口岸得到各大跨境电商平台认可,进口品类增至1400多个。2023年,全年通关单量由最初的9万单涨至1400万单。阎正说,为保障电商平台大促,他们对公服平台进行个性化技术参数调整,日均通关交易可达300万单,稳定性与效率远超电商平台之需。

  随着跨境电商业务量激增,青岛又衍生出新的专业服务。水发上善(山东)发展有限公司跨境电商部负责人沈柯说,他们做的是跨境电商综合服务,除服务青岛本地企业外,还将服务延伸到途经青岛口岸通关的内陆企业。其中,曹县有数百家做传统贸易的木制品企业,通过提供跨境电商服务,他们已帮助数十家企业实现转型。从曹县至青岛口岸的公路运输时间和物流成本较高,他们便协调有关部门于6月底开通了铁路专线,可节省成本40%,提高时效50%。

  针对跨境电商企业资金不足问题,有些物流服务商还通过仓储供应链金融方式提供融资服务。青岛百盛云通跨境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关务经理祝德明说,他们是多家主流电商平台的指定第三方物流服务商。依托数字化系统,供应链金融机构可以直观看到商家仓内的货物情况,由他们提供监管服务,撮合双方达成融资。目前,他们已经与5家供应链金融机构达成合作,服务了30多个商家。

  随着跨境电商蓬勃发展,人才不足问题日益凸显。为搭建“全链条”人才服务体系,青岛通过校企合作,开展各类跨境电商人才培训,每年可以输出专业人才3000多名。

  据了解,青岛已连续5年举办跨境电商创新创业人才大赛,每年的参赛队伍都超过100支。同时还举办跨境电商行业人才双选会,畅通人才供需渠道。青岛市商务局局长王志俊说,把商客请进来只是开始,留下来发展好才是关键。只有把专业化的服务保障到位,才能在跨境电商领域中跑出加速度。

  做强特色产业

  随着跨境电商平台迅猛发展,借势出海的企业越来越多,特色产业成为影响区域跨境电商兴衰的关键,青岛开始在这方面持续发力。

  青岛市跨境电子商务协会会长黄春玲说,青岛拥有假发、假睫毛、草编、纺织服装等十几个重点优秀产业带,非常适合做跨境贸易。把这些特色产业做强,不但可以成长为跨境电商新的增长极,还能提升“青岛制造”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和品牌力,为外贸高质量发展注入活力。

  平度的假睫毛行业就正在提档升级。平度是全球最大美妆睫毛生产基地,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70%。过去,这里“散、乱、小”的家庭式作坊大量存在,产业链建设不完善,品牌培育意识和能力亟待提升。为此,平度打响了睫毛行业“突围战”。在上游,投资5亿元建设青岛美妆配套产业园,并与专业技术团队、运营团队成立合资公司,开展原材料生产、销售;在中游,聚焦半成品生产环节,持续加快智能装备研发,通过建设自动化生产研发和数字化车间实现“机器换人”;在下游,聚焦产业链数字化转型,打造集研发设计、人才培养、展示交流等于一体的综合性智慧园区。

  做强特色产业,企业自身的提升极为关键。青岛凯莱诗化妆品有限公司长期从事假睫毛生产、销售,是日本、欧美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知名品牌的合作方,因不满足于代工厂定位,开始尝试通过跨境电商转型。公司总经理贾东林介绍,通过打造自己的国际化品牌,公司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平度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乔宁说,他们通过加快上游原材料生产、中游加工制造和下游电商销售等环节的互联互动,推动产业回流和集群发展,助力品牌化发展,让平度成为全球客商采购定制睫毛产品的第一站、最终站。通过提档升级,平度目前可以设计生产3000余种不同款式的睫毛,年产值达100亿元,带动就业6万余人,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箱“平度造”假睫毛漂洋过海到达全球市场。做强特色产业,带来了要素的集聚,助力发展更上一层楼。目前,平度已吸引亚马逊、快手、抖音等多家平台入驻园区。

  青岛还通过深挖特色产业带,集聚跨境电商各类要素,培育大平台、大企业,提高跨境电商的外贸占比。为加深“跨境电商+产业带”融合力度,青岛市商务局印发了《青岛特色产业带跨境电商培育行动(2023)实施方案》,推广“E通四海,品达八方”青岛产业带主题,分区市开展特色产业带跨境电商培育行动,并于2022年出台《青岛市加快推进跨境电商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青岛市推动海外仓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今年3月又印发《2024年度青岛市加快推进跨境电商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实施细则》,对跨境电商综合服务平台、仓储建设主体等六类跨境电商生态链经营主体进行激励支持。

  前不久,“SHEIN(希音)棒球帽产业带对接会”在青岛胶州举行,当地帽类企业负责人交流互动气氛热烈;“TikTok即墨女装产业带对接会”在青岛即墨举行,40余家即墨纺织服装企业负责人到会咨询合作。“这些都属于青岛跨境电商综试区2024年特色产业带培育行动,企业的积极响应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青岛优势产业借跨境电商出海的活跃度。”青岛市商务局电子商务处处长王勇介绍,通过政策引导、宣讲,青岛已有越来越多产业带企业主动了解如何将产业优势与数字贸易和数字化柔性供应链贯通,探索与电商平台的双向奔赴。

  通过跨境电商开拓国际市场,青岛产业带上的不少企业逐渐摸索出了一套出海模式。为进一步打通海外线上销售平台对接渠道,青岛还在阿里国际站、“青云通”等平台上线了特色产业培育专区,筛选了美妆、纺织服装企业、轮胎企业等特色产业带企业上线平台,为“贸易+生产”型跨境电商企业提供跨境电商运营培训、店铺托管等特色服务。

  青岛市商务局党组书记、局长王志俊表示:“青岛将继续以问题导向引领调研方向,持续破解阻碍产业发展的各种难题,深挖跨境电商产业带,落实好各项政策,培育外贸增长新动能。”

  提高物流效率

  发展跨境电商,背后少不了跨境物流的支撑。怎样提高跨境物流效率?

  5月7日,一辆悬挂TIR标识的运输车辆从中国传化(上合)国际物流港海关监管作业场所缓缓驶出,车内满载的24.2吨新鲜水果预计于7天后抵达俄罗斯莫斯科,比通过中欧班列运输时间缩短一半。传化上合(青岛)国际经贸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全文说,TIR运输模式是建立在联合国公约基础上的国际跨境货物运输领域的全球性海关便利通关系统,可以实现全程不换车、不倒装、不卸货。自2023年9月上合示范区开通首条至莫斯科TIR运输通道以来,TIR中俄专线业务已实现周班常态化运营,成为在空运、海运、铁路运输基础上开通的又一条丝路电商国际通道。

  为应对激增的日本跨境电商业务,青岛还专门打造了一条“跨境出海”的日本海运主通道。青岛西海岸新区保税物流中心运力副总监隋玮婧告诉记者,近几年出口货物量增多,通过这条日本海运主通道,货物到达园区后会快速验放,大大压缩了货物跨境的通关时间和成本,可提前三四天到达日本。

  走进中日韩消费专区电商体验中心,只见不少市民在选购来自全球的商品。销售员介绍,消费者还可以通过手机小程序下单跨境电商商品。海关审核通过后,跨境商品会从保税仓发货,最快当日便能送到顾客家中。

  跨境电商产品配送缘何如此快速?原来,体验中心的仓库位于不远处的青岛西海岸新区保税物流中心内,这里吸引了京东、菜鸟等400多个平台进驻,服务商户超1500家,是目前全国唯一的跨境电商全平台园区和全生态服务商。

  仓储是物流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直接影响商品的订单处理速度、配送效率以及客户体验。为便利“出海”,“海外仓”成了商家们走出去的利器。

  5月6日,在胶州市铺集镇源氏木语智慧家居产业园里,12辆货车一字排开,一辆辆叉车穿梭其中,将装有家具的木箱运上货车。青岛源氏木语家居有限公司仓储中心经理魏延旺介绍,这批实木家具价值30万美元,正准备装车运往美国。此前,他们的家具如果从国内运输,交货周期长,退换货也非常麻烦。对此,胶州市商务局提议建设海外仓,并联合海关、税务等部门探索出一套可行方案,最终彻底理清实体类企业建设出口海外仓的企业备案、货物运输、销售周期等环节,帮助他们实现跨境电商海外仓出口业务流程的全面贯通。

  随着软硬件不断升级、服务模式不断创新、业务范畴不断扩大,一个面向东北亚、辐射全国的跨境电商综合枢纽正在青岛加速崛起。(记者 刘 成)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