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鼓楼区
台江区
仓山区
晋安区
马尾区
长乐区
福清市
闽侯县
连江县
永泰县
闽清县
罗源县
思明区
湖里区
集美区
海沧区
同安区
翔安区
芗城区
龙文区
龙海区
漳浦县
云霄县
诏安县
东山县
平和县
南靖县
长泰区
华安县
鲤城区
丰泽区
洛江区
泉港区
石狮市
晋江市
南安市
惠安县
安溪县
永春县
德化县
金门县
三元区
永安市
明溪县
清流县
宁化县
建宁县
泰宁县
将乐县
沙县区
尤溪县
大田县
仙游县
荔城区
城厢区
涵江区
秀屿区
延平区
建阳区
邵武市
武夷山市
建瓯市
顺昌县
浦城县
光泽县
松溪县
政和县
新罗区
永定区
上杭县
武平县
长汀县
连城县
漳平市
蕉城区
福安市
福鼎市
霞浦县
寿宁县
周宁县
柘荣县
古田县
屏南县
相关链接
AI时代 我们怎么读书? _ 数字经济 _ 福建省经济信息中心
AI时代 我们怎么读书?
来源:中国经济网 时间:2024-04-23 11:43 浏览量:509

  你会选择用AI读书吗?

  3月22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第5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92亿人,较2022年12月新增网民2480万人,互联网普及率达77.5%。在这之前,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发布的《2022年度中国数字阅读报告》显示,2022年中国数字阅读用户规模达5.3亿,同比增长4.75%;数字阅读市场总体营收规模为463.52亿元,同比增长11.50%,尽管增速有所放缓,但整体规模还是在增长。

  2月份,OpenAI开发的文(图)生视频模型Sora演示素材发布后,再次在全球范围引发了对生成式人工智能的迭代进化及内容生成能力的关注。

  无可否认,我们正处于一个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里,AI技术的发展给读书带来了翻天覆地的改变。在人工智能时代,人类的阅读方式和学习习惯也正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AI给读书带来了哪些改变?我们将如何应对这些变化?

  革新

  “去年3月份我尝试使用了一下ChatGPT,当时是图新鲜,想看看传说中这么智能的东西到底效果如何。”从事文化传播工作的李女士是个90后,也是数字阅读的爱好者。经过尝试,ChatGPT能够生成文章摘要,帮助读者整理笔记,比如提取重点、分类归纳、加关键字等这些功能给她留下了深刻印象。

  “首先,在阅读之前,它能让我快速了解这本书的内容,其次,还可以对我读过的书进行分类归纳、标注关键词,方便查阅和应用。例如想起某一情节,可以很快知道来自哪本书。”李女士说,“当然还可以提供个性化管理,根据我的兴趣筛选书籍,推荐书单,不用自己去查,提高了学习效率。”

  “整理归纳”“摘要提取”“筛选书籍”,这些成为了AI读书的关键词。

  北京发行集团外部董事刘明清认为,AI技术可以构建智能问答系统,帮助读者解答阅读中的各种疑问,提供相关的解释和背景知识,极大增强了读者的阅读理解能力。还可以便捷、准确地将文字转化为语音,为视力不佳或无法手持书籍的读者提供语音朗读功能;同时也可以为忙碌的人提供在驾驶、休息等时间听取书籍内容的机会。

  “AI技术的发展为读书带来了更加智能化、个性化和高效的阅读体验,同时也为出版业和图书馆等领域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刘明清说。

  在新经典文化副总裁黎遥看来,AI技术的发展给读书带来的众多改变中,有两点值得关注。一是AI使很多复杂的书变得简单。例如《红楼梦》由于人物太多,情节复杂,线索交叉,使大量缺乏阅读经验的人,很快就陷入迷乱。而AI能迅速梳理出各种脉络,由此可以组合成无数种阶梯的读书方法。再如康德,其晦涩让太多人止步,AI有能力飞速转换成通用语言。

  二是AI将使一些倚靠普通积累的“苦读”过程变得毫无意义。“例如对西晋服饰的研究,一个人大约需要十年的时间,通过阅读和掌握大量有关作品,才能基本成为这方面的专家。但AI将这十年变成瞬间。”黎遥说。

  “我认为这种变化是时代发展带来的,我们需要面对和适应这种变化,持乐观的态度接受AI带来的便利,毕竟AI的出现为读者提供了一种选择,读者如果觉得不合适,完全可以弃之不用。”花城出版社编辑、作家梁宝星说。

  问题

  “AI有一个不能忽视的问题,就是让读者变懒,懒于独立思考,一搜了之,一查了之,这是很糟糕的。”刘明清告诉记者。

  对此,李女士也表示了同样的担忧,如果一直用AI帮助读书,比如每次读书之前提取重点、总结归纳,“那会不会我读的时候就完完全全不独立思考了,就只是读,我的思维会不会限定在它的总结归纳里,一些我自己独立思考能想出来的东西,因为有它的存在,反而没有灵感”。

  对阅读中独立思考的担忧是大多数人关心的问题。

  梁宝星认为,当我们手上有一个无所不能的工具时,我们就会变得懒惰,从而完全依赖AI所提供的答案,不去思考。“我认为这是需要我们警惕的,AI为我们带来便利,我们应合理利用,在提供便利的基础上依旧保持自我思考,否则我们会被AI操控或者欺骗。”

  除了独立思考的问题之外,专家还指出,由AI生成的小说或者其他类型的文学作品,能否保证质量也是一个问题。“对人类创作者来说,会不会觉得这是对他权益的一种伤害,对长时间苦思冥想才创造出来的作品的不尊重。”由此产生的AI作品版权也成为普遍关注的问题。“会不会让盗版更加猖獗?从而导致洗文的现象更加严重,侵害作者权益,如果作者的权益不能受到保护,那肯定会影响整体图书市场,图书市场被破坏,对读者来说肯定不是好事。”

  黎遥则从另一个角度提出问题,在侦探小说出版领域,例如一个阅读过1000种小说的人,必定是这方面资深专家,模仿、洗稿、抄袭和攒书,甚至融梗,专家很快能看出来,但菜鸟编辑肯定看不出来。但与AI那完全、彻底嗖的一下就看出来的水平面前,专家所谓“专业能力”将受到影响,过去靠这种判断力吃饭的专家,将来很可能没饭吃。“这将使多少人变得尴尬?”黎遥说。

  未来

  “由于科研的原因,我观察到目前不少从事理工科的科研人员会使用AI软件获取论文信息,效率惊人地高。我自己还在坚持‘使用人脑’,或许是因为我的专业是文学研究,再加上我对于纸质书、纸和笔有一种执念与怀旧。尽管如此,我仍然惊讶地发现,目前我电子阅读和纸质阅读的比例差不多平分秋色,真没想对于我这样的一个坚守纸质书阅读的传统阅读者,竟也有一半时间在进行电子阅读。”80后的书香中国·金牌阅读推广人李峥对记者说,感慨的同时,她表示,或许这就是大势所趋。

  有人猜测,随着技术的发展,现在所有知识都可以放在一个芯片里,当身体某个部位接入芯片后就可以瞬间得到所有知识。对此,李女士坚定地认为,无论AI技术怎么发展,说白了就是一个工具,没有好坏之分,只是看大家怎么运用它。“我觉得AI再怎么发展,是不能代替我们自己去读书的,它只是作为一个工具帮助提高效率读书,但是读书不光是读,还需要去思考,这个思考问题还得自己来。”

  梁宝星指出,不要把读书当成一种负担,如果不想读书,那就不读,读书理应是一个享受的过程,如果体会不到可以马上放下。如果是非读不可的书,为了完成任务,或者为了给某些人一些必要的答复,然后又无法从这本书中获得享受,那尽可以利用好AI,“AI可以减轻这种痛苦。”

  “AI与所有新兴科技一样,都是一把双刃剑。我们要智慧地使用人工智能,使其成为自己的工具和助手,而不是反之,被其奴役,成为机器的喂养者。”李峥说。

  作为资深的阅读人,刘明清建议,虽然AI技术可以为我们提供个性化推荐、内容摘要等便利,但我们仍然需要保持深度阅读的习惯。深度阅读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书籍内容,提高阅读质量和思考深度。同时,在选择书籍时,除了AI推荐外,还可以结合书籍评价、作者介绍、出版社信誉等多角度信息,做出更全面的选择。“AI技术的发展使得跨学科知识融合成为可能。我们应该尝试阅读不同领域的书籍,培养跨学科的知识结构和视野,以更好地应对未来社会的挑战。”刘明清说。

  对于读书这个事情,AI是怎么说的呢?记者在一个智能平台输入了问题。它给记者列出了10条在AI时代可以采取的阅读策略和方法,大部分与受访者表达相似,最后它说,“在AI时代,我们应该积极拥抱这些新技术,利用它们来提高我们的阅读效率和学习质量。同时,我们也要注意保持批判性思维,不盲目依赖AI,而是将其作为辅助工具,与我们的自主学习相结合。”(中国经济网记者 成琪)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