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节,惠阳图迹负责人冯春博第一次选择和家人在广东过年。半年前,冯春博带领技术团队开启了在广东各地深挖光储充项目之路,这期间,团队测算过数不胜数的工商业光、储、充项目的经济性,实地开发了600多个农村户用项目。光储充,成了广东这个改革开放先发地的新名片。
光伏方面,广东在分布式光伏接入电网承载力方面有比较充分的增长空间预期;储能方面,于2023年下半年挺进“新型储能百万千瓦”俱乐部的广东最为特殊——新型储能装机以工商业用户储能为主;汽车充电方面,2023年,广东以超过56.3万台公共充电桩数量稳居全国第一。
广东惠州市惠阳区科技和投资促进局局长刘昊在2023年惠阳区新型储能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大会上表示,工商业储能领域产生了大量的新入局玩家,今年前三季度,全国新增储能企业5.6万家,企业订单吃紧,大多数企业的董事长都在亲自跑订单。做储能项目运营,正是图迹科技在2023年一头扎进广东的先发原因。而电力交易支持系统技术出身的冯春博,和团队在广东深耕期间,却发现了储能价格战背后最大的问题。
“储能设备厂商的投资测算都太粗放了。”冯春博表示,“一般工商业储能投资收益都是通过峰谷套利来做,我们接触下来的设备厂家,普遍都是直接按照两充两放去测算,忽略了峰谷套利,因此在实际投资的时候,根据用户的实际负荷去做配置时,有的时候并不能达到两充两放。还有些储能设备厂家,他也知道要峰谷套利和需量管理结合,但为了图省事,直接简化设置,造成的结果也让储能达不到两充两放。”
上述两种粗放的情况,反映了大多数储能厂商、运营商只关心卖设备及安全运维的事实,至于项目为什么没有挣到预期的收入的问题,却很少有人涉入关心和思考,比如,有的项目原本初期计算为6年回本,实际运营后,可能8年、9年才能回本。因此,储能的运营,必须要从收益的角度去做,而不是单纯的从运维角度去做。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图迹团队依托数字新能源算法为储能项目实现了运营上的突破。以一家年用电量2000万度的用户为例,在使用图迹GeekBidder之前,每天节省4000多的电费,而之后每天可以节省5000多的电费。用户侧储能的整体收益提升了超过20%。在冯春博看来,整体贡献相当于“储能设备80%+数字新能源算法20%”,既然储能电池属于新能源领域,那么算法也应该属于“数字新能源”,所以数字新能源不是能源数字化,也区别于传统厂商宣传的“数字能源”。
用算法实现“不可能”的收益增长之后,该公司在广东对接的项目也从每个月几个,变成每个月十几个、几十个。惠阳图迹也成功实现了整个低碳智慧城市运营,并力求实现惠阳区“光储充”能源资产的聚合管理和集中运维,为区域企业提供碳交易服务、电力交易服务、虚拟电厂及绿色技改等增值服务,助力用户企业节能、降碳、降本、增收。
作为惠阳图迹的负责人,冯春博认为,数字新能源一定能给用户、能给社会带来更多的价值,实现能源资产自动盈利,而在将来,电力市场资产情况越复杂,对算法的能力要求就会越高,数字新能源发挥的作用就会越大。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