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鼓楼区
台江区
仓山区
晋安区
马尾区
长乐区
福清市
闽侯县
连江县
永泰县
闽清县
罗源县
思明区
湖里区
集美区
海沧区
同安区
翔安区
芗城区
龙文区
龙海区
漳浦县
云霄县
诏安县
东山县
平和县
南靖县
长泰区
华安县
鲤城区
丰泽区
洛江区
泉港区
石狮市
晋江市
南安市
惠安县
安溪县
永春县
德化县
金门县
三元区
永安市
明溪县
清流县
宁化县
建宁县
泰宁县
将乐县
沙县区
尤溪县
大田县
仙游县
荔城区
城厢区
涵江区
秀屿区
延平区
建阳区
邵武市
武夷山市
建瓯市
顺昌县
浦城县
光泽县
松溪县
政和县
新罗区
永定区
上杭县
武平县
长汀县
连城县
漳平市
蕉城区
福安市
福鼎市
霞浦县
寿宁县
周宁县
柘荣县
古田县
屏南县
相关链接
商汤科技助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_ 数字经济 _ 福建省经济信息中心
商汤科技助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来源:经济参考报 时间:2021-12-09 14:49 浏览量:475

  在政产学研用的共同促进下,我国人工智能(英文缩写为AI)产业取得飞速发展,各领域“人工智能+”的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企查查显示,截止到2021年3月,我国共有人工智能相关企业达到32.3万家,2020年全年新注册了16.9万家,同比增长323.6%。《经济参考报》记者注意到,近年来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迅猛,涌现出了大批优秀人工智能企业。其中,商汤科技作为人工智能技术创新的长期领导者,坚持立足底层技术创新,聚焦AI落地场景碎片痛点,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与发展,在用人工智能引领和推动经济、社会和人类的快速发展方面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政策利好催生万亿市场AI落地痛点机遇并存

  人工智能技术广泛应用于各类细分领域,为城市治理、交通出行、金融服务等众多领域提供AI赋能。近年来,我国人工智能领域技术发展和应用逐渐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人工智能等相关政策逐步深化、层层推进,为行业发展提供了充分的政策与配套资源支持。早在2015年,《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就提出加快人工智能核心技术突破,促进人工智能在智能家居、智能终端、智能汽车、机器人等领域推广应用。2017年,人工智能被首次写入到政府工作报告,此后中央和地方对人工智能行业扶持政策不断加码。

  《经济参考报》记者梳理发现,2017年至今,已有《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关于促进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指导意见》《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标准体系建设指南》等多个国家层面的政策出台。各地对人工智能产业也日益重视。截至目前,北京、上海、重庆、广东等在内超过25个省市及地区发布了相关规划文件或扶持政策,在政策层面为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提供了长期保障。

  政策支持下,近年来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处于高速建设阶段,核心产业规模呈现爆发式增长。据沙利文咨询的统计预测,2019年中国人工智能行业市场规模约为1372亿元人民币,预计2024年将达到7994亿元,2016年至2024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48.97%,具有巨大的发展前景。此外,沙利文咨询还统计预测,2019年全球人工智能行业的市场规模约为1917亿美元,预计2024年全球市场规模将达到6157亿美元,2016年至2024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33.98%,市场规模同样保持高速增长。

  伴随着AI技术的日臻成熟,AI逐渐加快进入“产业化”落地阶段。但业内普遍认为,在AI赋能企业数字化转型中,场景碎片化问题是不可绕开的痛点。数字技术如何赋能实体经济,还是存在一定的实施细节问题,比如在工业领域,行业细分场景覆盖面广、长尾应用场景(发生频率较低,却占所有情景中大部分的情景)细碎繁多,对于新技术部署难度和投入产出比的考量,成为了工业转型升级中面对的重点议题。不过,也因此衍生出了更多细分的应用商机。

  立足底层技术创新破解长尾应用难题

  《经济参考报》记者了解到,商汤科技始终立足于底层技术创新,长期投入于原创技术研究,不断增强行业领先的全栈式(指运用多种开发技能,具有全局思维)人工智能能力,涵盖感知智能、决策智能、智能内容生成和智能内容增强等关键技术领域,同时包含AI芯片、AI传感器及AI算力基础设施在内的关键能力。

  数据显示,研发费用方面,2018年、2019年、2020年和2021年上半年,商汤科技研发支出分别为8.5亿元、19.2亿元、24.5亿元和17.7亿元,累计投入近70亿元,占同期营业收入比例分别高达45.9%、63.3%、71.3%和107.3%;人才储备方面,商汤科技有40名教授领导研发工作,有3593名研发成员,其中约三分之二持有或正在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包括超过250余名博士及博士学位候选人;知识产权方面,作为人工智能技术创新的长期领导者,商汤科技建立了广泛的专利组合,涵盖业务的所有关键领域。截至2021年6月30日,商汤科技共拥有4178项注册商标及商标申请、497项注册软件版权、57项注册版权及591个注册域名等。其中,基础及核心技术专利主要包括:感知及决策智能专利资产4072项、用于人工智能赋能的内容生成专利资产1463项、智能汽车技术专利资产1100项、医学图像分析专利资产475项、用于人工智能赋能的内容增强专利资产458项、SenseCore人工智能基础设施的专利资产389项、人工智能芯片及传感器专利资产89项,总计人工智能专利资产数量超过8000项。

  “我们所生活的城市中,仅有20%的头部需求得以满足,还有80%的长尾应用场景未被覆盖,这些长尾场景中蕴藏着巨大的商业价值,这才是人工智能深入到行业最关键的一点。”商汤科技联合创始人、CEO徐立曾表示,商汤科技在可以解决宏大的应用场景的同时,更聚焦如何低成本高效解决长尾应用场景,助力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业内人士指出,长尾场景具有范围广、差异大、频次低等特点,如果这些长尾需求没有一个统一的人工智能方法来解决,那么必然要面临大量的人力支出来收集巨量样本。而从技术本身来看,如果技术还在聚焦单一问题以及大量数据的单一训练,并不能实现更好的泛化。

  为此,商汤科技凭借深厚的原创技术积累,前瞻性打造新型人工智能基础设施——SenseCore商汤AI大装置,打通算力、算法和平台,大幅降低人工智能生产要素价格,实现高效率、低成本、规模化的AI创新和落地,全面解决城市管理、企业服务和个人生活中的长尾应用问题,进而打通商业价值闭环,推动人工智能进入工业化发展阶段。

  坚持双轮驱动发展加速AI产业化落地

  在强大的底层技术驱动下,商汤科技“AI赋能百业”的目标正在加速推进。截至2021年6月30日,商汤科技软件平台的客户数超过2400家,包括《财富》世界500强企业及上市公司合计超过250家,119个城市以及超过30余家汽车企业,同时赋能超过4.5亿部手机及200多款手机应用程序。

  除了赋能传统行业,助力企业降本增效,商汤科技在多个垂直领域的市场占有率位居前列,业务涵盖智慧商业、智慧城市、智慧生活、智能汽车四大板块,并在多种应用场景成功落地AI技术。记者了解到,商汤科技主要的AI软件平台包括,面向智慧商业的商汤方舟企业开放平台(SenseFoundry-Enterprise)、面向智慧城市的商汤方舟城市开放平台(SenseFoundry)、面向智慧生活的SenseME、SenseMARS和SenseCare平台,以及面向智能汽车的商汤绝影智能汽车平台(SenseAuto),分别为房地产、零售、制造、公共事业、城市管理、交通、移动设备和应用、医疗和汽车等多行业多领域创造价值,业务发展逐渐走向深入,收入规模大幅增长。财务数据显示,2018年、2019年、2020年及2021年上半年,商汤科技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18.5亿元、30.3亿元、34.5亿元和16.5亿元,2018年至2020年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36.56%;对应毛利率分别为56.5%、56.8%、70.6%和73.0%,呈现逐年提升态势。

  业绩快速增长的背后,离不开商汤科技长期坚持的“技术突破与场景应用需求”结合的发展战略。徐立表示,“传统企业的痛点归根结底就是效率和创新这两个问题。人工智能带来的核心突破是生产力,而商汤科技正在做两个工具,一是生产力工具,对传统行业降本增效;二是交互工具,通过新的交互体验和应用,形成新的应用场景。借助这两个工具,AI技术所带来的全新生产力将帮助企业实现创新,并减少企业创新成本、时间成本和人力成本,助力企业以更高效、更精准的核心技术优势,从激烈的红海走向蓝海高端竞技。”

  《经济参考报》记者注意到,目前商汤科技正在上海临港建设大型人工智能计算与赋能数据中心(AIDC),设计算力为每秒3.74百亿亿次浮点运算,并使商汤拥有的总算力达到每秒4.91百亿亿次浮点运算。该AIDC将于2022年初投入使用,届时会成为亚洲最大的超算中心之一。截至2021年6月30日,商汤科技战略性地在主要区域市场建立了23个人工智能超级计算集群,拥有超过20000块GPU,总算力达到每秒1.17百亿亿次浮点运算,以充分支持SenseCore的模型生产。通过使用SenseCore赋能人工智能模型生产全流程,相较于行业数周的开发时长,商汤科技的研发及工程团队可以将其缩短至数小时,每年生产的商用模型数逐步提升,由2019年的1152个模型,提升至2020年的9673个,并在2021年上半年仅半年达到了8377个;研发人员每人年均生产的商用模型数量从0.44个提高到5.24个。截至2021年6月30日,商汤科技已积累生产超过22000个驱动不同应用的商用人工智能模型,涉及多个垂直行业。

  针对如何让AI技术加快赋能实体经济的问题,徐立曾表示,从宏观环境来看,政策支持、资本增压、资源齐备都会起到非常好的加速、催化作用。而从产业本身角度来看,还需要三个“化”:一是技术产品化,一个核心技术的突破,就像无中生有一样,所以在对其进行商业变现时一定要有相应的产品做载体,这就是现在大部分企业正在逐步完成的技术产品化进程;二是落地规模化,如果要令一个技术形成足够大的影响力,就需要它有规模化能力;三是场景多元化,技术的场景多元化将是AI落地的核心要素之一,可以采用把各个技术端融合,形成好的新技术的方式。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