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鼓楼区
台江区
仓山区
晋安区
马尾区
长乐区
福清市
闽侯县
连江县
永泰县
闽清县
罗源县
思明区
湖里区
集美区
海沧区
同安区
翔安区
芗城区
龙文区
龙海区
漳浦县
云霄县
诏安县
东山县
平和县
南靖县
长泰区
华安县
鲤城区
丰泽区
洛江区
泉港区
石狮市
晋江市
南安市
惠安县
安溪县
永春县
德化县
金门县
三元区
永安市
明溪县
清流县
宁化县
建宁县
泰宁县
将乐县
沙县区
尤溪县
大田县
仙游县
荔城区
城厢区
涵江区
秀屿区
延平区
建阳区
邵武市
武夷山市
建瓯市
顺昌县
浦城县
光泽县
松溪县
政和县
新罗区
永定区
上杭县
武平县
长汀县
连城县
漳平市
蕉城区
福安市
福鼎市
霞浦县
寿宁县
周宁县
柘荣县
古田县
屏南县
相关链接
“千里眼”“顺风耳”让种地更高效 _ 数字经济 _ 福建省经济信息中心
“千里眼”“顺风耳”让种地更高效
来源:人民日报 时间:2024-12-23 10:22 浏览量:216

大力发展智慧农业有了时间表和路线图

“千里眼”“顺风耳”让种地更高效

  近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

  智慧农业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着力点,对稳产保供起到积极作用。不久前,农业农村部印发《农业农村部关于大力发展智慧农业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和《全国智慧农业行动计划(2024—2028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我国智慧农业发展现状如何?重点任务如何推进?记者进行了采访。

  聚焦智慧农业大面积推广应用面临的难点卡点

  在山东汶上县苑庄镇演马村,冬小麦长势喜人,田埂旁,一座智慧监测平台引人注目。去年,苑庄镇投资460万元建设智慧化农业基地,通过农田微型气象站、土壤墒情传感器、物联网水肥一体化系统等高科技设施,对空气温湿度、虫情、土壤墒情等数据进行全天候精准监测。“种地有了‘千里眼’‘顺风耳’。”种粮大户荣维振告诉记者,在智慧农田里种庄稼,一个人就能管理上千亩地,节水1/3左右,今年秋收玉米亩产多了约200斤。

  近年来,我国持续完善智慧农业政策体系,支持建设创新应用项目,智慧农业建设正迈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为加速推广应用智慧农业相关技术,农业农村部支持建设了一批国家智慧农业创新应用项目,深入开展国产化智慧农业技术的中试熟化、推广应用,今年新增建设项目19个,累计支持建设项目已达116个,为“谁来种地、怎么种地”的问题提供了信息化解决方案。

  业内专家分析,我国人多地少、资源紧缺,农业劳动生产率仅为非农产业的1/4左右,比较效益偏低。亟须大力发展智慧农业,加快改变大水漫灌、粗放经营的生产方式,以智能化实现精准化,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关键技术装备以及应用的广度、深度上仍然存在差距。

  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化司有关负责人介绍,围绕智慧农业大面积推广应用面临的难点卡点,农业农村部研究起草了《指导意见》和《行动计划》。

  力争到2030年,智慧农业在重点地区、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广泛应用

  “智慧农业的应用场景非常广泛。”浙江托普云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渝阳介绍,利用机器视觉与AI算法模型,可以实现对田间微小害虫的精准识别和测报,对虫害发生趋势进行研判和预警。在浙江兰溪市,杨梅产业与数字孪生、卫星遥感、AI、大数据等技术深度融合,推动杨梅产业智慧升级。

  从全国看,一批信息技术与农机农艺相融合的技术模式正应用于越来越多的农业生产场景,随着农(牧、渔)场智慧赋能计划启动实施,一个个智慧农场、牧场、渔场逐渐落地生根。

  《指导意见》以提高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和农业农村管理服务效能为目标,加速信息技术在农业农村领域全方位全链条普及应用。“通过着力破解信息感知、智能决策、精准作业各环节的瓶颈问题,大幅提升农业智能化水平,为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新动能。”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化司有关负责人说。

  看时间表和路线图:力争到2030年,高端传感器、关键零部件、成套智能装备等关键技术装备取得重大突破,智慧农业标准体系、检测制度基本建立,技术先进、质量可靠的国产化技术装备大面积推广,智慧农业在重点地区、重要领域、关键环节得到广泛应用,农业生产信息化率达到35%左右。预计到2035年,关键核心技术全面突破,技术装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农业全方位、全链条实现数字化改造,农业生产信息化率达到40%以上。

  看具体任务:《指导意见》围绕全方位提升智慧农业应用水平、加力推进智慧农业技术创新和先行先试、有序推动智慧农业产业健康发展等领域提出13项重点任务。

  针对任务提到的“建设智慧农业引领区”,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化司有关负责人表示,重点是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开展先行先试建设,通过强化政策创设、推动机制创新、集中用好各类支持措施,打造智慧农业发展高地,探索形成区域性的整体解决方案。数据是智慧农业的核心要素。立足产业发展需要,我国将加快制修订一批智慧农业共性关键标准与通用技术规范,建立智慧农业技术装备检验检测制度,建立健全农业农村数据管理和交易制度,培养一批符合产业需求的应用型、创新型和复合型人才,夯实智慧农业发展基础。

  健全技术、服务、金融等政策支持体系,确保形成可感可及成果

  最新数据显示,智慧农业的科技支撑不断加力。截至目前,农业农村部已累计支持建设国家数字农业创新中心、分中心34个,初步建立智慧农业创新体系,作物表型高通量解析、土壤现场快速测量装备、大型农业通用型机器人化作业平台等多项技术取得突破。智慧农业标准体系不断健全完善,新增立项相关行业标准17项、发布实施6项,推动建立智慧农业技术装备检测中心。打通信息化入乡到户的“最后一公里”,农业农村部持续开展全国农民手机应用技能培训,今年超4000万人次接受培训,9年累计培训超过2.7亿人次。

  “《行动计划》是对《指导意见》的进一步具体化和行动化,确保能够形成可感可及的成果。”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化司有关负责人介绍,聚焦智慧农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瞄准农业农村生产管理面临的难点问题,农业农村部部署实施三大行动。

  智慧农业公共服务能力提升行动,通过打造国家农业农村大数据平台、共建农业农村用地“一张图”、开发一批基础模型算法,强化智慧农业公共服务底座建设,提升公共服务能力水平。智慧农业重点领域应用拓展行动,赋能主要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培育一批智慧农(牧、渔)场,推进农业全产业链数字化转型升级。智慧农业示范带动行动,支持浙江省先行先试建设智慧农业引领区,支持科研院校持续推进智慧农业技术模式迭代创新,探索推广智慧农场技术模式。

  当前,农业农村部已组建专家咨询委员会,健全完善推进智慧农业发展工作机制。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化司有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将加大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支持将智慧农业重大项目重大工程纳入农业农村基础设施融资项目库,鼓励引导金融机构、社会投资等有序参与建设。同时,及时总结推广相关典型经验和先行先试创新做法,加强国际交流合作。(郁静娴)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