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鼓楼区
台江区
仓山区
晋安区
马尾区
长乐区
福清市
闽侯县
连江县
永泰县
闽清县
罗源县
思明区
湖里区
集美区
海沧区
同安区
翔安区
芗城区
龙文区
龙海区
漳浦县
云霄县
诏安县
东山县
平和县
南靖县
长泰区
华安县
鲤城区
丰泽区
洛江区
泉港区
石狮市
晋江市
南安市
惠安县
安溪县
永春县
德化县
金门县
三元区
永安市
明溪县
清流县
宁化县
建宁县
泰宁县
将乐县
沙县区
尤溪县
大田县
仙游县
荔城区
城厢区
涵江区
秀屿区
延平区
建阳区
邵武市
武夷山市
建瓯市
顺昌县
浦城县
光泽县
松溪县
政和县
新罗区
永定区
上杭县
武平县
长汀县
连城县
漳平市
蕉城区
福安市
福鼎市
霞浦县
寿宁县
周宁县
柘荣县
古田县
屏南县
相关链接
加快“数字换脑”,让江苏制造更聪明 _ 数字经济 _ 福建省经济信息中心
加快“数字换脑”,让江苏制造更聪明
来源:新华日报 时间:2024-03-25 10:18 浏览量:648

  原标题:我省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连续九年全国第一,但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仍在探索和推进阶段——

  加快“数字换脑”,让江苏制造更聪明

  3月20日,全省制造业“智改数转网联”工作推进会在南通举行,公布了去年以来江苏制造的转型“成绩单”,定下了下一步的新目标和“路线图”。

  这是我省连续第三年召开“智改数转”专题推进会。2022年以来,我省深入实施制造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三年行动计划,强化规划引领、典型示范、平台支撑和场景应用,成果累累——截至去年底,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连续9年全国第一;为4.3万家规上工业企业开展免费诊断,累计实施改造项目约5万个;累计创建国家级数字领航企业8家、智能制造示范工厂32家、5G工厂97家,苏州入选首批全国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

  但也要看到,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三年行动计划尚未完成。对标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数实融合强省要求,我省智改数转工作还存在问题和不足,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仍在探索和推进阶段。

  智能化改造需“循序快进”

  走进位于南通的大生集团“10万锭智慧纺织工厂”,偌大的厂房只有几名工人巡检,一排排机器高速运转,机器上的传感器实时采集生产信息,并将数据上传到“大生智慧管理云平台”进行数据分析。

  “我们‘十三五’期间,打造了全国首个全流程全国产设备数字化纺纱车间,万锭用工降到了15人。‘十四五’期间又打造了这一全国首个智慧纺纱工厂,真正实现生产在线监测、自动传输包装、智能仓储管理等功能,万锭用工只需要8人。”大生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漆颖斌说。

  在我省,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已经进入新阶段。根据省工信厅和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联合编制的《2023江苏省两化融合发展数据地图》,在“智改”方面,我省智能制造就绪率为20.3%,位列山东、浙江之后,排名全国第三。

  “‘就绪率’也叫‘完成率’,即初步具备了智能制造基础条件企业的占比。我省这一数据比山东差了接近4个百分点,反映出在智能制造供给能力方面仍需提高。”省工信厅两化融合推进处相关人士指出。当前,我省在高性能传感器、工业软件、基础元器件等关键领域自主可控能力仍不够强,嵌入式操作系统自给率还不到3%。同时,深耕产业、熟悉行业机理的智能制造专业化一体化解决方案服务商较为缺乏,尤其是苏中苏北地区服务商数量仅占全省20%。

  为此,围绕智能化改造,会上提出要加强软件集成化应用,推动我省工业软件自主创新,加速为江苏制造“安全换脑”。

  这让江苏珀然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董琦感同身受。珀然股份位于沛县经济开发区,是全国锻造铝车轮行业的“单项冠军”,年产能超400万件,是一汽解放、东风、比亚迪等30多家知名车企的供应商。

  “我们一直在大力推动智能装备升级,带动行业国产装备和软件系统的发展,大大推动了大型、昂贵设备的国产化。”董琦说,公司与清华大学、燕山大学等高校签订装备国产化合作协议,联合研制的高吨位锻造机和强力旋压机及三段一旋工艺技术路线成为行业模范及复制对象,设备甚至出口到了海外。

  以场景应用为牵引,推动“人工智能+”,是深化“智改”的另一个风口。

  “眼下,‘智改’呼唤着与‘智造’相配套的新型服务。”中国移动江苏公司董事长李锋表示,移动公司正探索提供“AI化”服务,改变传统制造业的生产运营模式。比如,通过“AI”重塑生产流程,面向个人打造“AI助理”,提供即时灵活的分析、培训及辅助操作服务;面向企业打造数字孪生工厂和数智代言人,助力生产效率提升与企业品牌塑造。

  随着大生等龙头企业树立标杆,智能制造示范车间、示范工厂越来越多,智能化改造已经可以进入“循序快进”阶段。

  扬州电力设备修造厂有限公司总经理吴运国认为,智能化改造应“三步走”——第一步进行部分制造设备智能化、柔性化改造,建立智能制造的硬件基础;第二步匹配制造设备,企业可根据实际,选择ERP、PLM、MES这信息系统“三驾马车”中的某个或多个系统;第三步,结合企业产品、财务、盈利、市场、规模等因素,逐步增加适合自己的信息系统与制造设备的规模。

  数字化转型当“分类适配”

  截至去年底,全省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达67.9,比2021年末提高3.1个百分点,连续9年全国第一;关键工序数控化率(63.7%)、经营管理数字化普及率(85%)等重点指标不仅全国领先,也提前完成了“十四五”发展目标任务。

  但整体上看,全省近70%的企业仍处于数字化转型的探索或初步应用阶段,只有10%左右头部企业在产品全生命周期直至产业全链条做到数智融合与创新发展。而面广量大的中小企业,转型投入大、周期长、复杂程度高。

  这些年来,我省给出的“药方”是“系统诊断、分类改造”。截至去年底,全省累计组织企业开展“智改数转网联”免费诊断超4.3万家,已完成诊断约4.1万家;累计实施“智改数转网联”改造项目约5万个,2万余家企业完成改造项目约2.5万个。

  制定个性化转型方案是改造成功的关键,要帮企业算好投入产出“经济账”。南京卫岗乳业有限公司首席信息官朱峰介绍,卫岗原有各经营环节数字化程度不一,核心业务系统断点多。公司“诊断评估”后,通过纵向贯穿基础设施、工厂运营、企业经营,横向覆盖农牧业端、生产加工端、物流配送端、市场营销端的完整的数字化应用架构体系建设,实现了全流程数字化管理。近3年,利润年平均增长8%,生产效率提高20%,运营成本降低26%。

  “当前,乳制品行业进入了寻找新增长点、产业转型升级、适应多样化需求的新发展阶段,迫切需要通过数字技术进一步赋能。”朱峰透露,吃到“甜头”的卫岗有了新一轮“数转”提升计划——实施基于“5G+标识”双驱动,实现一二三产业融通;打造卫岗牛奶“高品质、低温新鲜巴氏奶”数字护照;构建基于工业数字空间的产品碳足迹管理平台,进一步巩固和提升现有生产管理水平。

  如何在“高位运行”的基础上,让企业数字化转型更深更实?当天会上明确进一步转型的路线图——一方面,要分业施策,编制发布新一批行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指南。另一方面,要分类指导,鼓励龙头企业共享解决方案和工具包,带动产业链上下游整体推进数字化转型;开发集成一批符合中小企业共性需求“小快轻准”的数字化产品、服务和解决方案,推动普惠性上云用数赋智。

  “我们将面向中小企业转型需求加强供给适配。”常州市工信局局长严德群表示,常州在推进针对性培训的同时,继续征集发布“小快轻准”产品,以数字技术为重要手段,加快工业节能降碳先进技术、安全环境全流程管理等热点领域产品研发与推广应用,带动中小企业务实转型。

  推进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同样关键。“无锡将进一步完善‘奖补引导+诊断咨询+供需对接’的服务体系,深入产业集聚区开展数字化惠企赋能活动,线上线下联动,通过政府侧投入带动企业侧投入,调动各界转型积极性。”无锡市副市长周文栋说。

  网络化联接要“规模赋能”

  现阶段,以“网联”放大“智改数转”效应已经成为制造业转型的共识。

  “网联赋能”,首先要全方位夯实网络、算力等数字基础设施“底座”。过去一年,我省鼓励推动企业内网改造升级,支持企业利用工业无线、5G、传感等技术,建设企业控制网络与信息网络,全省共累计实施“5G+工业互联网”内网改造项目1394个、融合项目1021个,企业研发、生产、运营和服务的网络支撑能力进一步提升。

  “我们在对6000余家工业企业的需求调查中发现,想要解决企业数据难以互通、哑设备多等难点,必须打造‘新网络’,通过持续升级工业网络基础能力,满足‘可靠、柔性、智能’的新型产线需求。”李锋指出,这需要“三步走”——第一阶段,在实现基站密度列全国各省区第一基础上,累计服务部署“5G+工业互联网”等项目超1600个,这一阶段已经完成。第二阶段立足算网融合、智网融合的特征,打造大型国产化智算中心,研发算网大脑、算力路由等关键技术,启动5G-A预商用。第三阶段构建AI融合的立体智慧网络,打造网信安全领先服务商。

  有了网络基础,规模化成为强化“网联”赋能的关键。会议提出,一体化推进“园区通网、工厂布网、设备联网、数据上网”工程。

  产业园区是“网联”的重要阵地。“高新区一体推进低(零)碳产业区、智慧园区、绿色厂区‘三区同创’,为全面深入推进‘智改数转网联’提供高效载体。”盐城高新区管委会主任高翔表示,将把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和云计算等新型信息技术运用到园区运营服务,为企业建立快捷、简便的服务通道。

  “我们要继续增强数据要素分析能力。”江苏苏盐井神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吴旭峰表示,作为全国单体规模最大的食盐定点生产企业,以先进的工业互联网为架构,建设生产大数据管控平台,可强化制盐工艺、设备、安质环和视频等信息统一集成,实现核心生产片区循环经济“水、电、汽、卤、腔、仓”的综合调度分析,形成数据生产力。

  从行业应用角度,还要打造更多“网联”平台。我省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不断加速,去年,全省新创建国家级双跨平台2个,累计达5个,新培育省级重点平台22个,累计达161个。但横向对比,去年,我省工业互联网平台普及率全国第四,工业云平台应用率仅为全国第五。

  “下一步的重点是着力提升企业改转实效。”省工信厅厅长朱爱勋提出,今年,全省将再推动1万家以上工业企业完成改造任务,累计带动规上工业企业约30%完成生产流程数字化改造;力争基本实现规上工业企业免费诊断全覆盖、上云全覆盖、主要生产设备数字化全覆盖。同时,加快“网联”赋能体系建设,提升“网联”的网络化、平台化、规模化赋能作用,以有力有效的“智改数转网联”工作,推进“数实融合强省”建设。(付 奇)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