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鼓楼区
台江区
仓山区
晋安区
马尾区
长乐区
福清市
闽侯县
连江县
永泰县
闽清县
罗源县
思明区
湖里区
集美区
海沧区
同安区
翔安区
芗城区
龙文区
龙海区
漳浦县
云霄县
诏安县
东山县
平和县
南靖县
长泰区
华安县
鲤城区
丰泽区
洛江区
泉港区
石狮市
晋江市
南安市
惠安县
安溪县
永春县
德化县
金门县
三元区
永安市
明溪县
清流县
宁化县
建宁县
泰宁县
将乐县
沙县区
尤溪县
大田县
仙游县
荔城区
城厢区
涵江区
秀屿区
延平区
建阳区
邵武市
武夷山市
建瓯市
顺昌县
浦城县
光泽县
松溪县
政和县
新罗区
永定区
上杭县
武平县
长汀县
连城县
漳平市
蕉城区
福安市
福鼎市
霞浦县
寿宁县
周宁县
柘荣县
古田县
屏南县
相关链接
以高效要素保障为高质量发展赋能 _ 重点项目 _ 福建省经济信息中心
去年,省自然资源厅在增速、提质、减量等方面持续发力,确保要素保障工作精准集约,全省审批用地12.9万亩,其中省以上重点项目用地259宗、面积6.7万亩;审批用海240宗、面积20.7万亩,一批重大项目用地得到有效保障——
以高效要素保障为高质量发展赋能
来源:福建日报 时间:2024-01-29 07:26 浏览量:1932

  隆冬时节,八闽大地处处涌动着项目建设的热潮。龙龙高铁武梅段项目(龙岩至龙川铁路武平至梅州段)可研获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厦门新机场空管工程顺利开工,福州现代物流城、泉州金门供水水源保障南高干渠供水替代工程等项目建设进入“加速跑”……每个项目建设的背后,都离不开用地、用海等自然资源要素的保障。

  2023年,我省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聚力“六稳”“六保”,在增速、提质、减量等方面持续发力,确保要素保障工作精准有力,为福建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提供了自然资源“硬支撑”。全省共审批用地12.9万亩,其中省以上重点项目用地259宗、面积6.7万亩;审批用海240宗、面积20.7万亩;批准成片开发方案451个、面积17.1万亩。我省再次入选国务院大督查奖励用地指标省份。

保障“增速”

用地用海应保尽保

  用好政策、突出重点、优化服务,提高精准保障水平。2023年伊始,省自然资源厅对全年自然资源要素保障工作提出要求。

  出台“开门红”一揽子政策和要素保障20条措施,释放政策红利,助推全省经济发展“开门稳、开门红”,全力服务福建高质量发展,全力支持乡村振兴。

  不断探索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建设用地审批流程。省自然资源厅将省政府可以授权的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审批事项部分授权设区市政府、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批准,有效地推进了各地项目早落地、快动工。

  制定用地清单,助力重大项目落地速度更快、效率更高。2023年省自然资源厅联合发改、交通、水利等部门,将省政府确定的50个一季度重大项目、200个重中之重,以及省领导挂钩43个重大项目纳入清单管理。

  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统筹安排用地指标。改进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管理模式,保障各地重大项目尽早落地。

  项目用海方面,创新机制,将处理围填海历史遗留问题与做好项目用海保障紧密结合,确保对重大项目用海“优先保障”“应保尽保”。

  一套系统性的组合拳,为全省经济稳中有进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自然资源要素支撑。当年9月底,50个省重大项目就全部落实用地用海保障;国家基金投放的105个项目也全部实现开工。漳州核电二期、哈纳斯莆田液化天然气(LNG)等重大项目用海获国务院批复。

  在做好土地要素保障的同时,守住红线底线同样不松懈。省自然资源厅通过精准供地,保总量提效益双向发力。

  一边是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完成永久基本农田核实整改工作,补充耕地5.2万亩、恢复耕地约23万亩。一边是深化节约集约,盘活批而未供土地13.9万亩、闲置土地3.2万亩,超额完成国家下达任务。全省耕地面积有望连续两年净增加。龙龙铁路通过预审,建设占用耕地比例大幅减少,仅28%。

服务“提质”

主动服务蔚然成风

  主动上门服务,连续19年开展巡回服务现场办公,将堵点难点解决在基层,把问题化解在一线,已然成为省自然资源厅的工作常态。

  2023年,省自然资源厅坚持以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为统揽,以“要素精准保障服务再提升”活动为抓手,全力推进巡回服务现场办公活动。全年开展了四轮巡回服务现场办公,服务范围覆盖全省九市一区。

  厅领导包片包干,定期带队到包片地区开展指导服务,并对摸排出来的重大项目用地用海用矿需求跟踪到底。各职能处室抽调业务骨干组成工作专班,并全面配齐“线上、线下”两套人马,推进项目用地报批速度。

  上行下效,上下同心。在省厅的示范带动下,各市、县(区)自然资源主管部门主动服务蔚然成风,从“你找我”变“我找你”、从“你上来”变“我下去”、从“没法办”变“能办成”,推动全省自然资源要素保障取得积极进展。

  通过现场办公,面对面协调,省自然资源厅解答各地提出的用地用海等问题365个,现场指导244个批次(项目)总共3.7万亩用地组卷报批工作;梳理巡回服务反映突出的8类50个问题,详细解答并形成《2023年自然资源要素保障现场办公问题答复》手册,印发各地参考。

手续“减量”

科技赋能更加高效

  以数字化改革为引领,2023年,省自然资源厅持续完善自然资源数据体系,推动规划“一张图”与用地用海用矿等业务审批系统深度融合,2022年数字中国报告中,我省智慧国土空间规划水平在全国排名第三。

  加快推进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监管系统(简称“用管系统”)建设试点,与部、省数据互联互通,实现用途管制全域全要素全过程全周期数字化管理,试点经验获自然资源部全国推广。

  与此同时,全省推广运用多节点用地报批组卷指导系统,提前发现问题、介入指导,提高审查审批效率。2023年,全省多节点系统累计接收用地报件1736宗,已有1600宗报件通过多节点指导,用地审批工作取得较好成效,获国务院大督查奖励计划指标2000亩。去年2月和9月两次开展全省建设用地在审件“清零行动”,清理不符合审批要求的在审报件767宗。

  据统计,2023年依托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系统,报规划条件核实(建筑工程)项目1543个,执行竣工验收和不动产登记阶段“多测合一”项目1537个,执行率99.61%。(陈永香 郑与国 林明钦)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