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鼓楼区
台江区
仓山区
晋安区
马尾区
长乐区
福清市
闽侯县
连江县
永泰县
闽清县
罗源县
思明区
湖里区
集美区
海沧区
同安区
翔安区
芗城区
龙文区
龙海区
漳浦县
云霄县
诏安县
东山县
平和县
南靖县
长泰区
华安县
鲤城区
丰泽区
洛江区
泉港区
石狮市
晋江市
南安市
惠安县
安溪县
永春县
德化县
金门县
三元区
永安市
明溪县
清流县
宁化县
建宁县
泰宁县
将乐县
沙县区
尤溪县
大田县
仙游县
荔城区
城厢区
涵江区
秀屿区
延平区
建阳区
邵武市
武夷山市
建瓯市
顺昌县
浦城县
光泽县
松溪县
政和县
新罗区
永定区
上杭县
武平县
长汀县
连城县
漳平市
蕉城区
福安市
福鼎市
霞浦县
寿宁县
周宁县
柘荣县
古田县
屏南县
相关链接
莆田:追“新”逐“绿” 奋力建设绿色高质量发展先行市 _ 重点项目 _ 福建省经济信息中心
莆田:追“新”逐“绿” 奋力建设绿色高质量发展先行市
来源:福建日报 时间:2023-07-10 08:09 浏览量:3292

国家级绿色工业园区——莆田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李翔 摄

南日岛外的“海洋牧场”上,养殖设施升级为环保型塑胶渔排。许武 摄

莆田是全国重要的龙须菜养殖基地。图为渔民在采收龙须菜。许武 摄

云度新能源汽车生产车间内,工人在组装整车。陈汉儿 摄

延寿溪畔,城市“绿心”绶溪公园郁郁葱葱,风景秀丽。卢德山 摄

  7月,炙热的莆阳大地欣欣向荣。蓬勃发展的各大产业园区机械轰鸣,一片生机;木兰溪两岸繁花绚烂,绿水蜿蜒。

  数据显示,上半年,莆田市集中开竣工项目271个,总投资1895亿元。其中,产业项目128个,总投资1227亿元;基础设施项目111个,总投资588亿元;民生项目32个,总投资80亿元。

  今年是莆田建市40周年,也是建设绿色高质量发展先行市的起步之年。“我们将通过实施‘三争’行动,进一步引导全市上下坚定扛起职责使命,俯下身子抓产业、一心一意谋发展,把脚踩在泥土里、踩到硬地上,最大限度发挥莆田比较优势,在新征程上赢得主动、赢得胜势、赢得未来。”莆田市主要领导说。

新兴产业 低碳发展

  乘着夏日的微风,记者驱车进入莆田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道路两旁草坪齐整,满眼翠绿,茂盛的行道树傲然挺立,三角梅、梧桐花为园区增添勃勃生机。

  云度新能源汽车项目推进电动汽车整车、电机控制器和电池管理系统的核心技术创新,打造国内先进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成为“电动福建”的关键一环;钜能电力高效太阳能电池转换效率大于22%,标准光伏组件功率达到320瓦,比传统多晶硅光伏组件功率高约20%,填补了国内高效太阳能电池空白;百威雪津啤酒通过实施清洁生产及节水节能技术改造,每年可节水约30万吨,打造成全球啤酒行业低碳智慧示范工厂……

  近年来,莆田高新区坚持走绿色高质量发展之路,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双提升。高新区内培育构建了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及食品加工等三条绿色循环产业体系,形成了新能源汽车产业、HDT高效太阳能电池产业、节能环保装备产业等三大绿色产业板块,绿色产业规模逐年提高,发展势头强劲。

  绿色低碳发展的蓝图愈发清晰。截至目前,莆田市已有永荣科技、百威雪津、华峰新材料、三棵树等企业获评国家级绿色工厂,莆田高新区获评国家级绿色工业园区,一条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统一的绿色之路正在崛起。

  而今,以锂电池、储能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在莆田发展势头强劲。莆田积极培育新能源产业,通过布局引进绿色低碳的锂电池新材料链条,在新赛道上跑出佳绩。

  连日来,在和拓(仙游)新材料产业园项目建设现场,一栋现代标准钢结构工业厂房已经完工,综合楼刚刚封顶,还有两栋厂房正在同步建设。

  和拓(仙游)新材料产业园是省重点项目,位于仙游经济开发区五里岭片区,总占地面积248亩,计划总投资50亿元,主要进行新能源汽车拆解及锂电池梯次回收利用、新能源新材料制造。

  记者了解到,该项目将对废旧汽车的机电产品、动力蓄电池及零部件进行循环再利用,可解决锂电池产业资源紧张及废旧电池、废旧钢铁回收处理问题,降低生产企业的生产成本,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推动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

  近年来,仙游县积极布局引进绿色低碳新能源产业,为莆田建设绿色高质量发展先行市赋能。目前,和拓(仙游)新材料产业园项目与已落地的紫京科技、国城控股集团等新能源材料项目形成上下游合作关系,打造动力锂电池新材料链条。在此基础上,仙游县着力延链补链强链扩链,围绕新能源动力电池产业集群,重点招引锂电池能源产业链项目,同时引进氢能燃料电池、动力系统集成等产业链项目,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截至3月底,莆田市新能源产业链共有规上企业33家,相较去年底新增7家;缴纳税金3.91亿元,同比增加4.04%;企业累计用电量约13943万千瓦时,同比增加约5.47%;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39亿元,同比增加92.34%。在一季度全市产业链考评中,新能源产业链位居第一。

绿色领航 畅游蓝海

  凭海临风,塑胶渔排纵横铺陈,在广阔的南日岛海域,各类鱼虾、贝藻类自由生长。这里年可创造产值约80亿元。

  2018年底,南日岛海域获批成为我省首个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在海底搭建起7.39万空立方米的人工鱼礁,持续开展底播增殖放流,形成物种丰富的稳定海洋生态系统;随后,南日岛海域18236口传统养殖渔排全部升级为环保型塑胶渔排或深水大网箱,近5万亩传统泡沫浮球被环保型塑胶浮球取代,高声奏响“绿色”渔歌。

  莆田“七海二山一分田”,三湾环绕,拥有海域面积1.1万平方公里,海洋资源禀赋得天独厚,先后获评国家级出口鲍鱼质量安全示范区、“中国花蛤之乡”、国家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等,是全国鲍鱼、花蛤、鳗鱼、龙须菜的重要养殖基地。

  服务“双碳”战略,发力“海上莆田”建设,近年来,莆田市大力推进花蛤、鲍鱼、牡蛎、双线紫蛤“四大贝苗”种业创新和水产养殖,基本形成了以鲍鱼、花蛤等9个国家地理标志证明产品为主的固碳养殖优势产区,贝藻类水产品年产量近90万吨,占全市水产品总产量90%左右。在此基础上,莆田市不断探索碳汇渔业发展新业态,逐步构建以绿色养殖、绿色交易促进渔民渔企增产增收的新模式。

  去年,全国首例双壳贝类碳汇交易、全国首单村集体海洋碳汇交易先后落地秀屿区,这是莆田市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缩影——在发展碳汇渔业、拓展碳汇交易市场的同时,又让渔企渔民获得实实在在的红利。

  坐拥丰富海洋渔业资源的莆田市,还拥有“全国少有、全省最优”的优势风能资源。

  碧波无垠,平海湾海风劲掠。晴空下,连片洁白风机整齐列阵,风叶迎风转动,将阵阵海风转化为清洁电能。

  莆田位于福建东南沿海中部,地处狭管效应作用中心点,年平均风速超过9米/秒,风向稳定,年有效利用小时数可达4300个小时,是全国风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

  作为国家新能源产业创新示范区,近年来,莆田市大力发展海上风电,中闽海电、龙源风电、福能风电、三川风电等多家龙头企业先后落户莆田。据统计,截至2022年底,全市风电总装机容量248.24万千瓦,占全省33.8%;全年风电发电量60.66亿千瓦时,占全省39.94%,当年度新能源发电量占比全省第一。

  挺进深蓝,逐浪而兴。眼下,莆田正探索“新能源+”融合应用模式,计划依托“闽投1号”远海养殖平台,推动南日岛海上风电项目与深远海渔业养殖融合发展,形成“海上风电+海洋牧场”示范效应;同时,将平海湾海上风电场与妈祖文化旅游相结合,助力“海上风电+滨海旅游”融合发展;今年9月,投资20亿元的智能型高端深海养殖装备与旅游设施结合的“闽投秀屿1号”即将投用……激活海洋经济的“新引擎”,在莆田呼之欲出。

城市更新 向美而行

  6日,在保利天汇项目工地上,工人们忙着进行小区道路、景观绿化等扫尾工程作业,一派热火朝天的施工景象。这个集安置房、商品房于一体的混合型社区项目占地面积273亩,总建筑面积超过92万平方米,共建有40幢高层及多层建筑,涵盖住宅、公寓、办公楼、商业、学校等多种业态,近期有望正式交付。

  保利天汇、书香府、棠颂和府、中山中学新校区……盛夏时节,美丽的延寿溪畔,绶溪片区开发项目建设正酣,一栋栋高楼拔地而起,一座生态宜居新城雏形初现。

  延寿溪是木兰溪最大的支流,流经莆田主城区的一段河道雅称“绶溪”,片区内荔林密布、水网交错,有着“城市绿肺”美誉。以绶溪水系和两岸生态林地为主体的绶溪公园,是莆田首个大型综合性公园、4A级旅游景区。公园周边村庄原为莆田城区最大的城中村,建筑老旧、基础设施缺乏。2020年,绶溪片区开发建设全面启动,一场改天换地的城市更新行动拉开序幕。

  作为木兰溪流域综合整治重点项目,木兰溪绶溪片区开发项目总面积约6114亩,总投资约67亿元,包含木兰溪绶溪片区综合治理及品质提升项目、西洪路东侧带状乐园、镇海路东侧带状乐园、生态康养中心项目、泗华郊野公园等多个子项目。2022年4月,该项目上榜全国第二批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EOD)模式试点项目名单。

  “我们的目标是建设融合多元业态、人城境业高度和谐的公园城市,实现城市品质有机更新。”莆田园林集团总经理曾建辉说,绶溪片区开发项目将荔枝林保护、内河整治、文化传承有机结合,激活城市水脉、留住城市绿脉、彰显城市文脉,坚持基础设施、产业、配套、环境“四个优先”,打造具有莆田荔林水乡特色的木兰溪治理典范。

  近年来,莆田市立足深厚人文底蕴和独特山水格局,推动东拓滨海、南进临港,提升城市整体功能品质,构建城市中的现代化农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城市,打造山水诗画生态韵城。

  聚焦于系统推进老城更新和新城建设,提速改造棚户区、老旧小区,莆田市历年开工棚改274个项目14.36万套、总建筑面积近2000万平方米,其中,2021年以来开工棚户区改造5.35万套;历年竣工10万多套棚改安置房,约7.3万户近30万棚户区居民“出棚进楼”;同时,完成143个老旧小区改造,全方位提升居民人居环境。

  古街、古巷、古桥、古树……作为全省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近年来莆田市加强传统建筑、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对兴化府、萝苜田历史文化街区等进行修缮整治,传承文脉,守住乡愁。

  此外,莆田还结合木兰溪南岸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高标准建设木兰新区;加快城市主轴八二一街、木兰大道、国道G228建设,进一步拉开城市框架;构建“沿溪、沿河、环湖、达山、通公园”的环城绿廊,莆阳福道连通绿带林带、街景水景,全市现有绿道458.8公里,园林绿地面积4894.15公顷,实现了“市民出行300米见绿、500米见园”。

党建引领 治理有方

  “居民有困难就上邻里评理室,有挂钩驻村的镇里干部、社区话事人、两委干部、党员等在一起评理议事,矛盾纠纷或问题都能得到及时解决。”荔城区西天尾镇东星社区党支部书记陈元国介绍,自去年全市开展“党建引领、夯基惠民”工程以来,群众表达诉求的渠道更畅通,问题解决更高效,群众感觉更平安、更幸福。

  近年来,莆田市通过实施“党建引领、夯基惠民”工程,探索“组织重构、资源重整、力量重合”路径和模式,建立“市—县—乡—村—网格—单元”六个治理层级,细化最小单元,落实最后责任,把党支部建在网格上,把党小组建到单元里,构建基层社会治理大数据云平台,有效衔接网格化服务与基层自治,提升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

  “由网格、单元党组织负责人分别兼任网格长、单元长,村(社区)‘两委’干部下沉网格、进入单元,常态开展‘扫楼敲门’行动,让群众第一时间找得到组织、全天候看得到党员。”莆田市委政法委基层治理科科长吴庆生介绍,如今,莆田共有网格党支部(党小组)7659个、单元党小组14265个、党员楼栋长12554个、党员联系户18699个、党员先锋岗1710个,实现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

  “城厢区霞林街道九龙小区8号楼2001业主认为2101业主私自扩宽卫生间,引发纠纷。”1月23日,霞林社区第17网格长陈伟山在“惠民宝”App上传采集发现的问题。霞林社区接到该流转信息,第一时间联系相关单位出面协调。1月24日,经城厢区城管执法局、小区党支部多方调解,最终业主自行将卫生间恢复原样。

  东星社区象峰村网格长在日常巡查走访中发现某居民违规搭建平房70平方米和铁皮房100平方米,并上报镇调度中心。经大数据云平台流转传达,镇“两违”办组织城建中队等相关职能部门将两处违建建筑依法拆除整改,把“两违”问题遏制在萌芽状态。

  而今,上述建立上下联动、部门协同的基层治理融合机制已在莆田全面推广。其中,大数据指挥调度平台更是发挥推动党建联建、部门联合、执法联动的智慧大脑的作用。

  据悉,近年来,莆田通过数字化升级,打通“惠民宝”App、市社会治理网格化平台和全市一张图的数据端口,收集网格、单元内的专题事件信息,分类统计网格内的专题事件,实现“人在格中走,事在网中办”。

  如今,从单元长到市委主要领导,都在使用同一个云平台。基层治理链条最末梢的网格员和单元长,可以用手机App实时上报问题信息;市领导也能在手机App上及时跟踪各具体问题的处置进度,了解反映集中的问题及其发展趋势,作为工作和决策参考。数据显示,2022年,莆田全市共排查处置矛盾纠纷11339件,从源头端有效解决初期信访问题;社会治安方面,全市2022年刑事警情数下降29.2%,治安案件、命案和侵财案件均实现同比下降。(记者 陈汉儿 陈盛钟 林爱玲 林鹏 沈琳 通讯员 张晨)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