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鼓楼区
台江区
仓山区
晋安区
马尾区
长乐区
福清市
闽侯县
连江县
永泰县
闽清县
罗源县
思明区
湖里区
集美区
海沧区
同安区
翔安区
芗城区
龙文区
龙海区
漳浦县
云霄县
诏安县
东山县
平和县
南靖县
长泰区
华安县
鲤城区
丰泽区
洛江区
泉港区
石狮市
晋江市
南安市
惠安县
安溪县
永春县
德化县
金门县
三元区
永安市
明溪县
清流县
宁化县
建宁县
泰宁县
将乐县
沙县区
尤溪县
大田县
仙游县
荔城区
城厢区
涵江区
秀屿区
延平区
建阳区
邵武市
武夷山市
建瓯市
顺昌县
浦城县
光泽县
松溪县
政和县
新罗区
永定区
上杭县
武平县
长汀县
连城县
漳平市
蕉城区
福安市
福鼎市
霞浦县
寿宁县
周宁县
柘荣县
古田县
屏南县
相关链接
泉州:爱拼敢赢,奋力建设21世纪“海丝名城” _ 重点项目 _ 福建省经济信息中心
泉州:爱拼敢赢,奋力建设21世纪“海丝名城”
来源:福建日报 时间:2023-07-10 07:59 浏览量:2516

游客在德化石牛山景区戏水。黄龙俣 林婉清 摄

在九牧永春智慧制造产业园区,智能机器人为洁具喷釉。康庆平 摄

晋江金石能源生产线 董严军 摄

  泉州市在全国首创“生态连绵带”建设,用绿道串起了山水田园资源,实现中心城区“300米见绿、500米见园”,让百姓享受山水田园城市带来的幸福感。陈英杰 李向娟 摄

  盛夏泉州,激情燃烧,处处涌动着澎湃的发展活力,激荡着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泉州市首届“海丝”侨商投资贸易大会上,71个重大项目签约,投资总额达1195.11亿元;首届“泉州人才节”,发布泉州高技能人才政策和总规模10亿元的创业天使直投基金;“一湾两翼”三大指挥部同步成立,总投资超520亿元的20个优质项目集中签约,6个项目集中开工,打响聚力攻坚“发令枪”……

  今年以来,泉州落实省委“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行动,确定“民营经济强省主力军”“项目奋战年”“选树担当者”等15个重点行动专项,采用“市领导+工作专班”模式强力推进,尤其是重大项目建设开足马力,跑出“加速度”。今年1月至5月,泉州884个市重点项目完成年度计划的52.64%,超时序进度11个百分点;215个省重点项目完成年度计划的51.95%,超时序进度10.3个百分点,提前一个月实现“投资任务完成过半”的目标。

  “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践行新发展理念,传承弘扬‘晋江经验’,落实‘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行动,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全力以赴大拼经济、大抓发展,勇当新时代民营经济强省战略的主力军,加快建设21世纪‘海丝名城’。”泉州市主要领导表示。

新引擎

打造“一湾两翼”新增长极

  环湾向海是泉州城市的未来。环泉州湾的晋江、石狮、南安、惠安等县市都是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经过10多年的发展,“一湾两翼三带”的环泉州湾城市格局日渐形成。

  上月,泉州市中心市区城建总指挥部、泉州南翼国家高新区建设指挥部、泉州市石化产业指挥部同步揭牌成立。自此,泉州“一湾两翼”城市发展框架正式从规划设想走向了现实,开始启航。

  “全市‘一盘棋’,奋力拼发展,高效协同,全面推进。”泉州市有关领导表示,泉州将在环泉州湾做大做强中心市区,在南翼环围头湾打造两岸战略性新兴产业高地,在北翼环湄洲湾打造世界级绿色石化基地,锻造泉州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新增长极。

  “古城提质、新城聚集”是泉州提升城市能级的重要支撑。“吸引落地一批高质量的好项目大项目,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泉州市中心市区城建总指挥部有关负责人表示。

  泉州演艺剧场综合体项目便是近期鲤城区招引落地的好项目。这一项目预计总投资超25亿元,由泉州鲤城区文旅投资集团和全球领先的私募股权投资机构IDG资本合作建设、运营。“届时将由著名导演张艺谋担纲演艺剧场总导演,借力IDG资本的优势,在泉州打造一台富有闽南特色、再现海丝盛况、融入妈祖文化的多媒体沉浸式演出。”泉州鲤城区有关领导向记者透露。

  在高新技术产业最为发达的泉州南部,即将成立泉州南翼国家高新区。

  据了解,泉州南翼国家高新区范围涵盖晋江市安海镇、内坑镇、东石镇、英林镇、金井镇和南安市官桥镇、水头镇、石井镇等8个镇,陆域面积605平方公里,人口近百万,是全国重要的加工制造业基地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这个基地既拥有石材、鞋服、卫生用品、食品等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传统产业基础,又具有半导体产业的先发基础和政策优势。”业内人士说。

  据了解,南安官桥、水头、石井三镇,今年在建重点项目105个,总投资1156.18亿元,分别占南安市的26.25%、40.59%。而晋江安海、内坑、东石位于晋西辅城,英林、金井位于晋南辅城,经济体量合计占晋江市的38.4%。

  跳出泉州看南翼。在当前国家重视科技创新的大背景下,泉州将用好海峡两岸集成电路产业合作试验区、新能源产业创新示范区等国家级牌子,做好两岸融合发展、高新区扩容、闽西南协同发展区等,真正把南翼区域建设成为高质量发展新高地、科技初创型企业首选地、“产、城、人、境”融合新区、滨海生态科技文化城,致力打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关键节点、海峡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

  石化产业是泉州九大千亿产业集群之一。经过30多年的发展,泉港、泉惠石化园区双双入选中国化工园区30强,综合实力位居全国前列。

  当前,国家正在实施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石化产业处在转型发展的窗口期。如何把握战略机遇,推动石化产业高质量发展?近年来,随着中国化学、国亨化学、百宏石化、宇极等一批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大的产业链关键项目引进落地,以及联合石化和中化炼化一体化及中仑、博纯等一批大项目、好项目的建成投产,泉州推动泉港、泉惠石化园区的差异化、协同化发展,石化产业迈出了腾飞的步伐。

  “石化产业链的不断完善,与纺织鞋服、轻工等民生产业不断延伸、有机融合,逐步形成‘油头—化身—轻纺尾’产业链结构雏形,有望带动泉州石化产值朝着万亿规模前进,打造‘石化—纺织鞋服’两万亿级的产业链群。”泉州市石化产业指挥部负责人信心十足。

  区域专家表示,“一湾两翼”区位优势突出、产业特色鲜明、辐射带动力强,有望成为泉州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新增长极。

新动能

传统产业与高新产业“齐飞”

  当下,对于制造大市泉州而言,产业转型正呈现加速态势。

  纵观泉州的产业体系,纺织服装、鞋业、食品、石化、建材等九大超千亿产业集群享誉全国。然而,这些产业多集中在传统制造业领域,目前均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期。对于泉州而言,尽快激活“存量”的产业经济,显得尤为重要。

  石狮,泉州纺织服装产业最为密集的县级市。在石狮卡宾创意园内,记者看到,布料经自动裁剪机分割后,沿着智能吊挂系统送到具体岗位,由工人缝制后一路送往仓库。

  “服装流水线实现智能化、自动化,使订单进度把控更精准,产品质量更好、产能利用更高。”卡宾服饰(中国)有限公司制造事业部负责人黄庆彬介绍,作为石狮市数字化改造示范项目,公司生产车间实现全面改造升级。

  统计显示,目前,石狮市有8000多家纺织服装及配套企业,从业人员超16万人。当地引导纺织服装产业顺应市场需求转型升级,推动企业提升研发能力和市场反应速度,逐步告别低端代工生产模式,转向生产高附加值的创新产品。去年,石狮全市服装行业358家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产值851.95亿元。

  为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泉州致力建设“智造泉州”,在一系列政策组合拳的助力下,一大批传统制造业企业驶上转型升级的快车道。数据显示,目前,泉州市已有271个项目列入省级重点技改项目库。同时,泉州市工信局、财政局联合印发《泉州市级技术改造专项转移支付资金实施方案》,合力推动各县(市、区)支持企业技术改造;在推广应用数字化生产线方面,今年1—5月,全市已完成推广应用数字化生产线52条。

  传统产业的转型,直接推动泉州数字产业的壮大。在洛江区数字经济产业园,记者看到,新源重工、劲力机械、云知声智能、华南动力等一批行业龙头企业聚集在一起,相互配套和协作,引领泉州数字经济产业发展。近年来,洛江区引进和培育了多家数字经济领域的龙头企业,为泉州高新技术产业的做大做强提供了动力。

  面对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的浪潮,泉州市果断出击,瞄准半导体、芯片、光电等新兴产业,把握住了产业经济发展的风口。

  位于南安的“芯谷”,是泉州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最为密集的区域之一。在“芯谷”半导体产业园区,记者看到,由光电行业龙头企业三安光电投建的第三代半导体项目生产车间,正在满负荷运行中。

  2018年,三安光电斥资333亿元,在“芯谷”投资Ⅲ-Ⅴ族化合物半导体材料、LED外延、芯片、微波集成电路、光通信、射频滤波器、电力电子、SIC材料及器件、特种封装等产业。凭借该生产基地,今年,随着各个分项目的投产,三安光电实现在半导体化合物高端领域的全产业链布局。

  当下,随着半导体、光电等一批新兴产业园区、企业和项目的崛起,整个泉州的高新技术产业呈现勃兴的发展态势,为泉州产业经济转型打开了新的发展空间。

  高新技术产业,需要更多智力支持,近年来,泉州加快了“引智”步伐。泉州科技部门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已有18家“双一流”高校的研究院、中科院系列院所、央企研发中心等科研院所落户泉州。这些“大院大所”先后为泉州引进各类人员800余名,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近千项。这18家“大院大所”,覆盖智能装备、电子信息等产业领域,承担了泉州产业关键共性技术、重大创新产品的研发攻关任务。

  “传统产业转型加速度,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泉州的产业经济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泉州市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

新优势

营商环境力求最优化

  好的营商环境就像阳光、水和空气,体现一个地区的经济竞争力。为了服务好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泉州将营商环境作为“一号改革工程”,刀刃向内,改流程、转作风,打造民营经济的发展乐园。

  今年3月,泉州市召开优化营商环境大会,制定《泉州市激励“干部敢为、企业敢干”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专项行动方案》,实施“亲清助企”“智慧政务”“清障破垒”等营商环境创新突破八大专项行动,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6月28日,泉州丰泽一家模具厂申请获得贷款480万元,泉州市一家塑料制品公司申请获得贷款40万元;6月30日,南安市一家科技发展公司申请获得贷款30万元……针对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体量大、企业主体贷款“白户”数量多等情况,由泉州市发改委等部门联合设立的泉州市信易贷平台近期正式运行,已吸引入驻企业47.6万家、入驻金融机构218家,促进融资放款1271.05亿元。

  今年初,泉州市委市政府探索建立政企“早午晚餐会”机制,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跟企业家面对面,借着餐会契机谈问题、议发展;泉州市在全省率先上线“台商台胞金融信用证书线上化管理平台”,台商台胞可在线“一键”申办金融信用证书,寻找对口金融服务;以“政策找企”推动惠企政策加速直达……

  近日,泉州市占行石油制品有限公司成功办理泉港区首张异地租罐的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这一许可证的成功办理,得益于“大篷车”“轻骑兵”的倾情服务。

  今年2月以来,泉州在全省率先组建政务服务“轻骑兵”“大篷车”,开展下一线、走基层服务。截至5月底,泉州市、县两级“轻骑兵”服务队深入308家企业、140个项目、33个园区以及乡镇(街道)、村(社区),一线破解堵点、难点问题458个。

  同时,泉州推出15条便企利企举措,并推出监督保障安商惠企政策落地见效、及时有效推动帮助企业纾困解难等八条措施,实现政企良性互动。

  不仅如此,泉州还推进政务服务便利化,推动政务服务进园区、社区,推动更多事项“一件事一次办”,推行社会保险“一区通办”,推出企业职工退休“一网通办”;推动数字应用赋能营商环境,推动更多便民服务掌上办……

  在2022年全省营商环境评价中,泉州位列全省第二,跻身全省营商环境标杆城市,标杆指数12个,为全省最多,其中5个指标位居全省第一。(记者 李向娟 何金 黄琼芬)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