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鼓楼区
台江区
仓山区
晋安区
马尾区
长乐区
福清市
闽侯县
连江县
永泰县
闽清县
罗源县
思明区
湖里区
集美区
海沧区
同安区
翔安区
芗城区
龙文区
龙海区
漳浦县
云霄县
诏安县
东山县
平和县
南靖县
长泰区
华安县
鲤城区
丰泽区
洛江区
泉港区
石狮市
晋江市
南安市
惠安县
安溪县
永春县
德化县
金门县
三元区
永安市
明溪县
清流县
宁化县
建宁县
泰宁县
将乐县
沙县区
尤溪县
大田县
仙游县
荔城区
城厢区
涵江区
秀屿区
延平区
建阳区
邵武市
武夷山市
建瓯市
顺昌县
浦城县
光泽县
松溪县
政和县
新罗区
永定区
上杭县
武平县
长汀县
连城县
漳平市
蕉城区
福安市
福鼎市
霞浦县
寿宁县
周宁县
柘荣县
古田县
屏南县
相关链接
泉州:“组合拳”发力 激活稳增长新动能 _ 重点项目 _ 福建省经济信息中心
泉州:“组合拳”发力 激活稳增长新动能
来源:福建日报 时间:2022-06-09 08:37 浏览量:3000

泉州一企业的智能化生产车间 张九强 摄

“安溪铁观音二号”发射 安宣 摄

泉州讲古活动中,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 陈英杰 摄

晋江市梧林端午研学活动中,孩子们学习手作娘惹西米糕,体验南洋风情。 林晓燕 晋轩 摄

国家园林城市——泉州 吴少锋 摄

  今年以来,泉州市贯彻落实省委“提高效率、提升效能、提增效益”行动和泉州市委“强产业、兴城市”双轮驱动的部署要求,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落实一系列稳增长的政策举措,全力抢回“失去的时间”,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大提速,促进企业达产满产、提质增产,一季度主要指标增速总体仍保持正增长。

  经初步核算,一季度全市地区生产总值2596.91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4.0%。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447.02亿元,同比增长4.7%;全市工业投资192.33亿元,增长47.7%;一季度,全市进出口总额609.7亿元,同比增长10.6%。

专班服务

重点项目建设“加速度”

  连日来,泉州市重点项目建设快速推进,佳讯不断——

  新建福厦高铁客运专线是国内首条跨海高铁,也是我省第一条时速达350公里的高铁。目前,新泉州东站站内轨道已全部铺设完成,涉及的站房、站前广场等配套工程全速施工中,将于今年底全部完成,有望于2023年6月正式通车。

  兴泉铁路德化站候车大厅中心最后一块“玉盘”造型吊顶穿孔双曲弧形铝单板安装完成,标志着兴泉铁路全线站房建设完成,预计于今年9月底具备开通运营条件。这将结束福建省的明溪、大田、德化、永春等革命老区县不通铁路的历史。

  在泉州晋江国际机场扩能改造工程现场,一派热闹的建设场景。这个总投资约7.4亿元的重点项目,目前已完成B区桩基静载检测等,将扩建航站楼面积2.7万平方米左右,满足千万人次的旅客量。

  记者从泉州市发改委获悉,2022年,泉州市安排市重点项目820个,总投资1.2039万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845亿元。尽管受疫情影响,但重点项目依然有序推进。今年1—5月,820个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839.7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45.5%,超序时3.8%。

  重点项目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抓手。今年以来,泉州市加快实施“强产业、兴城市”双轮驱动,实施“项目攻坚2022”活动,扩大有效投资,招大商,促开工,保在建,快投产,充分发挥重大项目对稳增长的重要作用。

  上月,泉州市举行2022年重大项目视频连线集中开工活动,涉及178个重大项目,总投资高达1033亿元。记者发现,这些重大项目,多数集中在智能制造、现代服务、低碳环保、数字经济、工业互联网、生物制药等新兴产业领域,无疑将为泉州今年稳增长打下良好的项目基础。

  总投资30亿元的晋江经济开发区(安东园)标准化提升一期项目,按照“园区标准化+产业(创新)综合体”模式,实施产业项目改扩建及园区配套工程,将新增标准厂房50万平方米,推动纺织、漂染等上下游产业集群化发展,将打造成为产业集聚、绿色智能的特色标准化园区。

  为了推进重点项目全生命周期建设,泉州实行“六个一”项目协调调度、服务保障机制,打通项目建设堵点和难点。比如,每个重点项目成立工作专班,由专人推进和服务保障项目建设;全面实行清单化管理,在建项目、开工项目、预备项目、谋划项目需围绕项目建设、要素保障、前期工作、政策规划等形成项目服务清单,强化问题化解,推进重点项目建设。

打出“组合拳”

提质强产稳经济

  今年以来,泉州市开展“万名干部挂万企”“一企一策促发展”活动,深化市、县、乡镇三级挂钩服务机制,持续开展“局长走基层”“一企一策促发展”活动,入企业、进项目,加大困难协调解决力度,推动工业经济发展大提速。

  今年4月底,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将“安溪铁观音二号”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获得成功。据悉,“安溪铁观音二号”卫星将与之前发射的“安溪铁观音一号”卫星一起对地组网进行观测。

  “安溪铁观音二号”卫星由安溪县人民政府与中科星桥和长光卫星共同合作研制,是我国目前民用和商用领域最高分辨率的光学遥感卫星之一。

  泉州中科星桥空天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郭海良告诉记者,全球商业遥感卫星地面站网福建站,分两期建设,其中一期两部接收天线正在安装调试,将于本月投入使用,开始接收“铁观音1号”“铁观音2号”等遥感卫星数据。这些空天大数据将为福建省及全球客户提供自然资源监测、城市精细管理、精准农业、数字茶园等领域服务。

  “上月底,我们收到了112万元的留抵退税款,真是‘及时雨’!”郭海良说,有了税费支持政策,缓解了企业流动资金压力,给企业“强筋壮骨”,增强企业达产满产的信心。

  今年4月1日起,国家出台的大规模增值税留抵退税新政策落地,通过提前返还尚未抵扣的税款,给企业注入资金“活水”。泉州中科星桥正是受益者之一。

  为落实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助力企业达产满产,泉州市成立税费支持政策落实工作专班,进行精准服务。据悉,截至目前,泉州累计为企业减轻税费负担和增加现金流104.5亿元,税费优惠已达2019年的99.3%以上。

  疫情之后,如何提振企业增资扩产、提质强产信心?一方面泉州落实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帮助企业“轻装前行”,另一方面引导金融“活水”浇灌实体经济。

  近日,中化泉州石化有限公司急需采购原材料,以保障能源生产,建设银行泉州分行及所辖惠安支行主动对接,向企业推介运用“e票通+e贴通”产品组合,并很快为其发放供应链贷款16.5亿元,解了企业采购的“燃眉之急”。

  今年以来,泉州市出台“2022年提升民营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能力行动方案”“金融进一步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九条措施”等惠企措施,尤其在3月疫情发生后,专门出台《关于金融支持抗疫纾困的若干措施》,鼓励各银行业机构适当下调贷款利率、减免手续费,持续推广无还本续贷产品,实行贷款延期还本付息等,帮助企业纾困解难,助力企业复产达产。

  泉州农信系统也加大力度支持女性创业就业。上月,省农信联社泉州办事处与泉州市妇联进一步深化合作,聚焦妇女创新创业主体在复工复产阶段的融资需求,在“巧妇贷”框架下重磅推出“鲤福·扬帆贷”“鲤福·融智贷”“鲤福·圆梦贷”等鲤福系列产品,向泉州近230户妇女群体、女性创办企业发放贷款超1.5亿元,让更多女性走上创业致富道路。

  来自泉州工信局的数据显示,围绕“增量、扩面、提质、降本”目标,进一步优化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截至今年4月末,泉州全市银行业中小微企业当年无还本续贷累放金额152.35亿元,同比增长14.35%。(记者 李向娟 黄琼芬 通讯员 黄立南)

 

保民生 让百姓共享品质生活

  近日,泉州市灵活就业人员可申领社会保险补贴和意外伤害保险补助了。据悉,在泉州市灵活就业窗口缴纳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的就业困难人员和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可按规定享受社会保险补贴。其中,灵活就业人员社保补贴,按不高于本人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的2/3给予补贴。

  为进一步加大援企稳岗力度,今年初以来,泉州市动作频频,出台一系列组合式的稳就业保民生政策:4月1日起,泉州市提高城乡低保和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标准;近日,针对餐饮、零售、旅游、民航、公路水路铁路运输等行业企业,泉州市开始阶段性实施缓缴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

  作为民营经济大市,泉州全市拥有420多万产业工人,规模排名全国第19位,全省第一位。“就业是最大的民生,解决好就业问题,才能实现劳动者的安居乐业。”泉州市人社部门有关负责人表示。

  多年来,泉州把解决好就业问题当作头号民心工程来抓,大力开展招工稳工稳岗,全力保障数百万产业工人在泉州安居乐业——

  开发“泉通行-在线招工”小程序,筛选优质企业发布岗位信息、短信群发各类求职群体,确保用工企业和求职人员的精准对接,目前已注册企业上千家,提供岗位近万个;南安联合贵州、云南、江西等外省人力资源丰富地区推出每天1小时“电台招聘”;利用村干部在当地的号召力和影响力,永春推出“村干引工”机制,鼓励村干部当“招聘官”,引导发动当地闲暇劳动力到企业就业;泉港区推出“1小时灵活就业”智慧服务平台,为灵活就业人员以及雇主提供24小时全天候不打烊的线上服务……

  大力促就业,让泉州百姓收入有保障。泉州3.2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181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全部出列;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3.1万元提高到4.4万元。

  保障就业的同时,泉州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实施教育舒心、卫生与健康暖心、养老贴心、民生基础设施安心“四心工程”,开展“民生XIN行动”,每年超七成财政支出用于民生。

  根据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5年来,泉州累计新增公办幼儿园学位6.9万个、中小学学位12.2万个,医疗机构床位1.4万张、养老床位1.7万张,建成保障性安居工程8.9万套,实施老旧小区改造项目889个、惠及15万户。

  此外,泉州推动“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系列遗产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每年开展“万千百十”文化惠民活动,送“万场戏、千场文艺培训辅导、百场展览、数十批次流动图书点”下乡,让群众享受常态化的传统文化体验、家门口的多元文化展示。

  让城市更宜居,百姓生活更幸福。党的十八大以来,泉州加快做大做强中心城区、做实做优次中心组团、做精做美小城镇和新农村。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从176平方公里拓展到243平方公里;新增高速里程410公里,迈入高铁时代、亿吨大港、国际机场行列,入选全国“四好农村路”建设市域突出单位;森林覆盖率、空气质量、饮用水质量等保持全国重点城市前列……

  城市建设加快推进、交通出行更加便利、居住条件更加舒适、生态环境更加优美、安全感不断提高,如今的泉州围绕落实“强产业、兴城市”双轮驱动,全力实施“抓项目、促发展”系列专项行动,突出“惠民生补短板”,争创共同富裕先行城市,努力建设居者自豪、来者依恋、闻者向往的圆梦之城、幸福之城!(记者 黄琼芬 李向娟 通讯员 林艳腾)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