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鼓楼区
台江区
仓山区
晋安区
马尾区
长乐区
福清市
闽侯县
连江县
永泰县
闽清县
罗源县
思明区
湖里区
集美区
海沧区
同安区
翔安区
芗城区
龙文区
龙海区
漳浦县
云霄县
诏安县
东山县
平和县
南靖县
长泰区
华安县
鲤城区
丰泽区
洛江区
泉港区
石狮市
晋江市
南安市
惠安县
安溪县
永春县
德化县
金门县
三元区
永安市
明溪县
清流县
宁化县
建宁县
泰宁县
将乐县
沙县区
尤溪县
大田县
仙游县
荔城区
城厢区
涵江区
秀屿区
延平区
建阳区
邵武市
武夷山市
建瓯市
顺昌县
浦城县
光泽县
松溪县
政和县
新罗区
永定区
上杭县
武平县
长汀县
连城县
漳平市
蕉城区
福安市
福鼎市
霞浦县
寿宁县
周宁县
柘荣县
古田县
屏南县
相关链接
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福建省营商环境创新改革行动计划的通知 _ 政策法规 _ 福建省经济信息中心
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福建省营商环境创新改革行动计划的通知
来源:福建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时间:2022-07-12 15:32 浏览量:2980
各市、县(区)人民政府,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省人民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
  现将《福建省营商环境创新改革行动计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福建省人民政府
  2022年6月22日
  (此件主动公开)

福建省营商环境创新改革行动计划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决策部署,全面落实《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加快打造能办事、快办事、办成事的“便利福建”,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超越,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重要讲话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按照加快建设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要求,围绕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超越,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以信息化建设为支撑,聚焦市场有效、政府有为、企业有利、群众有感,对标国际国内先进,积极开展首创性、差异化改革探索,进一步提高效率、提升效能、提增效益,全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便利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

  (二)主要目标。对标国际国内最高标准、最高水平,开展营商环境创新改革,先行先试。通过在营商环境各领域,特别是法治化营商环境示范区和海丝中央法务区建设、数字化营商环境建设、诚信福建建设等方面实施落地94项改革创新举措,形成一批符合新发展理念和高质量发展要求的一流营商环境城市。厦门市营商环境水平保持全国领先地位,福州、泉州市位居全国前列,各地营商环境水平差距缩小、均衡发展。充分发挥各地市、平潭综合实验区比较优势,因地制宜为各类市场主体投资兴业营造良好生态。用2—3年时间,打造营商环境福建模式,全省营商环境水平进入全国先进行列,形成区域营商环境新优势。

  二、重点任务

  (一)统一制度规则,着力深化市场化改革

  1.降低准入和退出门槛。研究完善市场准入效能评估指标,稳步开展市场准入效能评估。推进“一业一证”审批模式改革,推广应用行业综合许可证。开展“一照多址”改革,简化分支机构登记手续。允许对无人售货商店等新业态发放食品经营许可(备案),支持零售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完善市场主体退出机制,开展企业强制退出改革试点。

  2.维护公平竞争秩序。清除政府采购和招投标领域设置的隐形门槛和壁垒,加强重点监督和防控。清理设置非必要条件排斥潜在竞争者行为,依法保障各类市场主体平等参与政府采购和招投标活动的权利。推行电子化监管,对政府采购和招投标活动实行动态监管。推进招投标全流程电子化改革,推动招投标领域数字证书兼容互认。

  3.优化企业开办服务。优化企业开立银行账户流程,建立在线推送银行预约账号模式。推行企业年度报告“多报合一”改革。简化许可或备案简单事项变更流程,探索实现简单事项变更“免申即办”。推行企业住所(经营场所)标准化登记。通过企业开办“一网通办”平台,实现企业登记信息变更网上全程办理。

  4.加强要素支持。建立健全政府引导的知识产权风险分担和补偿机制,综合运用担保风险补偿等方式降低信贷风险。支持引导商业银行开展知识产权金融产品创新,提高金融服务能力。遴选若干家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开展试点,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推动数据资源开发利用。

  (二)坚持公平公正,着力加强法治化保障

  1.建设法治化营商环境示范区和海丝中央法务区。对市场主体、消费者反映强烈的重点行业和领域,加强全链条竞争监管执法,以公正监管保障公平竞争。探索柔性监管新方式,推行不予处罚、从轻处罚、减轻处罚和免予行政强制等“四张清单”制度。设立国家律师学院海丝中央法务区分院、“一带一路”律师联盟海丝分中心。建设“海丝中央法务区·云平台”,创建海丝法律资源库。

  2.完善产权和知识产权执法司法保护体系。优化破产案件财产解封及处置机制。进一步完善破产管理人选任、预重整等制度,推动成立省级破产管理人协会,制定完善破产管理人业绩考核分级管理制度。探索建立打击防范侵犯台胞台企合法权益的经济犯罪协商会商机制。建立试点城市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机制,支持试点城市建立维权协作机构。

  3.优化公共法律服务。发挥福建多区叠加优势,鼓励法律服务领域的创新创造,打造法治创新聚集区和法律服务高地。推动台湾地区与国外律师、仲裁等法律服务机构在闽设立代表机构,深化律师、公证、仲裁、司法互助等领域交流合作。试行有关法律文书及律师身份在线核验服务,优化律师查询不动产登记信息流程,便利律师查询不动产登记信息。建立破产企业融资渠道,搭建破产案件共益债招募平台。

  4.打造诚信福建。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依法归集共享信用信息,推广信用承诺制,应用信用评价结果,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加强个人诚信体系建设,建立重点领域个人诚信记录。推动政务诚信建设,不断提升各级地方政府诚信行政水平和公务员诚信履职意识。健全信用修复机制,保护信用主体合法权益。拓展信用应用场景,强化信用信息共享,支持中小微企业融资。加强诚信宣传教育,让诚信深入人心并在全省蔚然成风。

  (三)围绕集成优化,着力提供便利化服务

  1.提升投资建设便利度。推进社会投资项目“用地清单制”改革,统一进行联合审查、现状普查,探索实行“统一受理、同步评估、统一反馈”的运作模式。深化“多测合一”改革,加快统一地方相关测绘测量技术标准,实现同一阶段“一次委托、成果共享”,避免对同一标的物重复测绘测量。推行工程建设项目联合验收“一口受理”,避免企业“多头跑”。

  2.推动高频事项集成办理。深化“一件事”集成套餐服务改革,持续推进企业“全生命周期”重要阶段集成化办理。推行水、电、气等市政接入工程涉及的行政审批在线并联办理。完善“管线基础资源产业联盟”,开启水、电、气、网“共享营业厅”,推动“一站式”通办。推进公安派出所“一站式”综合服务窗口建设试点,提供户政、治安、交警、出入境等“一站式”服务。

  3.提升政务服务标准化数字化水平。深入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研究制定具有福建特色的政务服务地方性标准。充分利用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加快推进智慧监管服务,提升办理建筑许可、不动产登记交易、纳税、用水用电用气、融资等方面一网通办、共享协作的信息化水平。完善省级企业数字证书和电子签章公共服务平台,进一步扩大电子证照、电子签章应用范围。

  4.强化惠企政策兑现。推行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实现符合条件的企业免予申报、直接享受政策。在人社领域推广“人策匹配机器人”试点成果,对企业群众的政策需求精准画像,变人找政策为政策找人。优化税费优惠政策精准推送机制,开展有针对性的税法宣传和政策辅导,提高政策知晓率、使用率。

  (四)深化互联互通,着力提升国际化水平

  1.强化国际通行规则对接。逐步贯通多式联运国际物流通道,推进水铁空公多式联运信息共享,开展多式联运“一单制”试点推广。积极对接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推进一批改革试点、创新举措、试点政策及合作项目。探索开展厦门与金砖国家、RCEP国家跨境贸易相关单证互联互通、信息共享与联网核查。

  2.提升跨境贸易服务水平。完善“单一窗口”服务功能,进一步拓展“单一窗口+”,推进跨境贸易业务“一站式”办理。深化进出口货物“提前申报”“两步申报”等改革,推进进口货物“船边直提”和出口货物“抵港直装”试点,允许企业自由选择。优化进出口货物查询和查验通知推送服务。

  3.健全外商投资促进和服务体系。加快发展涉外法律服务业,积极推进涉外商事多元化纠纷解决,建立涉外商事一站式多元解纷中心,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涉外商事海事纠纷解决优选地。在自贸试验区选取部分片区开展试点,扩大外籍人员子女学校举办者范围,允许内资企业和中国公民等开办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建立省网上办事大厅“海外版”专区,为外籍人员提供涉外政策新闻咨询、办事指引、办事进度查询等服务。

  三、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加强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推进小组各责任部门间的工作联动,协调解决创新改革事项具体问题,合力推动行动计划落实落细。各地市要统筹部署安排,根据当地实际,完善工作机制,细化支持政策,明确责任分工,加强协作配合,按照创新改革事项清单的具体举措和完成时限,不折不扣完成各项目标任务。

  (二)强化数字化支撑。深入推进数字福建建设,优化升级数字政府应用创新,打造协同高效的数字政府,推动数字技术深度赋能营商环境建设。坚持从市场主体满意度出发,完善营商环境数字化监测督导机制,从日常监测、市场主体满意度调查、现场核验督导三方面客观反映营商环境现状,跟踪创新事项落实进展和成效,及时发现问题,督导解决问题,优化提升营商环境。

  (三)推动共同提升。针对营商环境薄弱地区、薄弱指标,发挥营商环境共同优化提升工作小组作用,深入一线,开展点对点指导,推动重点整改。及时总结推广营商环境改革创新中的好经验好做法,树标杆立典范,鼓励互学互鉴,推动全省营商环境共同提升。

  附件:福建省营商环境创新改革事项清单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