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鼓楼区
台江区
仓山区
晋安区
马尾区
长乐区
福清市
闽侯县
连江县
永泰县
闽清县
罗源县
思明区
湖里区
集美区
海沧区
同安区
翔安区
芗城区
龙文区
龙海区
漳浦县
云霄县
诏安县
东山县
平和县
南靖县
长泰区
华安县
鲤城区
丰泽区
洛江区
泉港区
石狮市
晋江市
南安市
惠安县
安溪县
永春县
德化县
金门县
三元区
永安市
明溪县
清流县
宁化县
建宁县
泰宁县
将乐县
沙县区
尤溪县
大田县
仙游县
荔城区
城厢区
涵江区
秀屿区
延平区
建阳区
邵武市
武夷山市
建瓯市
顺昌县
浦城县
光泽县
松溪县
政和县
新罗区
永定区
上杭县
武平县
长汀县
连城县
漳平市
蕉城区
福安市
福鼎市
霞浦县
寿宁县
周宁县
柘荣县
古田县
屏南县
相关链接
两部门发文,打造“数智中医药” 将数字技术融入中医药传承创新 _ 信息化动态 _ 福建省经济信息中心
两部门发文,打造“数智中医药” 将数字技术融入中医药传承创新
来源:人民日报 时间:2024-12-03 11:06 浏览量:168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完善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机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会同国家数据局印发《关于促进数字中医药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用3至5年时间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数字技术逐步融入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全链条各环节,促进中医药数据的共享、流通和复用,初步实现中医药全行业、全产业链、全流程数据有效贯通,全力打造“数智中医药”。新兴数字技术如何真正融入中医药发展全链条?近日,记者进行了采访。

  建立健全标准规范,利用好长期积累的诊疗、服务数据 

  “《意见》是中医药领域首个关于促进数字化转型发展和数据要素流通应用的政策指导性文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有关负责人说,中医药行业主动开展利用数字技术推动中医药发展的探索和实践,整体呈现快速发展态势,为数字中医药发展奠定了基础。

  但总体而言,中医药数字化转型发展还处于初期阶段,存在对数字化建设和数据要素作用认识不深、数字化赋能医疗科研广度不足等问题,迫切需要加快推进数字技术在中医药领域的广泛应用。

  “打造‘数智中医药’,要加强中医药行业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健全中医药数据标准规范,强化中医药数据治理基础。把长期以来积累的诊疗、服务数据利用好,才能充分发挥数据要素乘数效应,释放中医药数据价值。”北京中医药大学党委副书记张继旺说。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意见》突出强调“安全”“合规”。以开展数据分类分级管理为基础,积极推进数据的采集、传输、存储、处理、流通和使用,提高数据要素供给数量和质量,增强数据的可用、可信、可追溯水平,让中医药数据全周期合规、安全。

  人工智能辅助开方等功能提升就医服务 

  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红石板社区数字中医馆,利用信息化健康检查设备,患者可自助完成身高、体重、血压、中医体质辨识等评测,得到健康指导。一旁的大屏上,中医适宜技术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信息化管理平台显示试点学校的视力筛查情况、中医干预人次以及干预效果。

  “智能开方系统可进行中药饮片的人工智能辅助开方,加上依托互联网中医馆开展的远程会诊、健康宣教等,社区居民得到更高效便捷的中医药服务。”红石板社区数字中医馆有关负责人说。

  数字化辅助中医服务能力提升方面,《意见》提出,鼓励中医医疗机构推动业务流程数字化转型,打造集预防、治疗、康复、个人健康管理于一体的数字中医药服务模式,鼓励研发具有中医药特色的智能电子病历、智能预诊随访等系统,提升中医药数据智能化采集能力。

  上海市制定全流程可追溯中药饮片管理办法和质量标准,建立中药饮片全过程信息追溯平台,患者扫码更安心、放心;浙江省积极推动“中医处方一件事”改革,制定处方、饮片、病历数字化标准体系,打造标准化的中医门诊电子病历……各地陆续推出系列举措,将中医药数字化融入生命全周期、健康服务全流程。

  “促进中医服务能力提升是群众最关切、最感同身受的内容。”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数据中心副主任赵玉凤说,《意见》更加强调中医药数据的赋能作用,通过整合、利用、打通诊疗和服务数据,为辅助临床医生诊断和治疗提供中医药数据资源,提升群众看病就医便利度;促进诊疗方案的优化总结,提高中医临床诊疗水平。

  有利于学术经验传承和临床人才培养 

  《意见》还从人才培养、科技创新、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中医药文化传播和对外交流合作、中医药治理水平等方面提出指导意见。

  张继旺说,目前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中药、针灸等多个虚拟教学综合实训平台已经投入使用,利用虚拟仿真技术,学生可以直观感受中药材的生长、采收、炮制与制剂过程,体验针刺人体穴位的角度、深度等,学生体验和教学效果明显提升。

  《意见》鼓励中医医疗机构应用数字技术建设“数字化传承工作室”“数字诊室”等,张继旺认为,利用数字技术收集、整理、挖掘名老中医诊疗过程和经验,有利于提升名老中医学术经验传承和临床人才培养效率。接下来还需进一步加强学科交叉融合建设,提升中医药数字化人才培养能力。

  赵玉凤说,推动数字中医药发展,要更加注重发挥中医药特色,推动“医教产学研”协同发展,促进中医药高质量数据资源在医疗、科研、教育、产业、文化等领域不同场景的复用。

  “数字中医药发展需要在政府引导的基础上,结合市场机制和社会力量的参与,形成合力、推动发展。”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将积极推动数字化相关内容纳入绩效考核、职称评审、人才评定等制度中,激发社会各界动力,推动中医药数据共享流通,推动中医药发展向数据驱动模式转变。记者 杨彦帆;韩炎瑾参与采写)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