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鼓楼区
台江区
仓山区
晋安区
马尾区
长乐区
福清市
闽侯县
连江县
永泰县
闽清县
罗源县
思明区
湖里区
集美区
海沧区
同安区
翔安区
芗城区
龙文区
龙海区
漳浦县
云霄县
诏安县
东山县
平和县
南靖县
长泰区
华安县
鲤城区
丰泽区
洛江区
泉港区
石狮市
晋江市
南安市
惠安县
安溪县
永春县
德化县
金门县
三元区
永安市
明溪县
清流县
宁化县
建宁县
泰宁县
将乐县
沙县区
尤溪县
大田县
仙游县
荔城区
城厢区
涵江区
秀屿区
延平区
建阳区
邵武市
武夷山市
建瓯市
顺昌县
浦城县
光泽县
松溪县
政和县
新罗区
永定区
上杭县
武平县
长汀县
连城县
漳平市
蕉城区
福安市
福鼎市
霞浦县
寿宁县
周宁县
柘荣县
古田县
屏南县
相关链接
深化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改革 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源源不竭动力 _ 信息化动态 _ 福建省经济信息中心
深化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改革 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源源不竭动力
来源:信息化协同创新专委会 时间:2024-10-18 15:18 浏览量:744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注重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而深化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改革就是其中重要的内容之一。深化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改革意义重大,正当其时、适逢其势。

  深化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改革的重大意义

  一是推动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深度融合。科技成果转化是科技与经济结合的最好形式。新技术的产生并不直接等同于新产业的形成,只有通过有效的转化机制,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特别是形成规模效益,才能真正推动经济发展。这要求科技工作者与经济工作者共同努力,制定有力措施,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步伐。此外,只有将先进科技成果在生产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才能有效提高我国的经济增长质量,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

  二是强化企业主体地位。企业作为技术创新的主体,能够更直接地感知市场需求,通过深化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改革,更好地将科技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可以强化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地位,激发企业的创新活力。改革将有助于打破科研与产业之间的壁垒,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从而形成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创新生态。

  三是优化科技成果转化环境。当前我国科技成果转化工作仍面临一些机制障碍,如科技成果管理制度与国资管理制度的冲突、审批程序繁琐时效性差等。深化机制改革旨在破除这些障碍,优化激励政策、完善国有资产管理方式、构建更加灵活高效的转化流程等,为科技成果转化创造更加有利的环境和条件,激发科研人员和企业参与科技成果转化的积极性,提高转化效率和成功率。

  四是支撑国家发展战略。科技成果转化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深化机制改革,转化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关键共性技术,可以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和产业集群,构建开放协同、高效顺畅的国家创新体系,满足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提升我国在全球科技创新竞争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五是促进科技成果惠及民生。科技成果转化是实现创新价值、提升人民福祉的重要一环。科技成果通过转化应用,可以转化为让人民群众受益的现实生产力,为人民美好生活提供强大科技支撑。科技成果转化还可以为解决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难点、热点、重点问题作出贡献。通过转化具有社会价值的科技成果,将更好推动社会事业的进步和发展。

  加强技术转移体系建设

  技术转移体系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中具有核心作用。一个高效的技术转移体系能够有效缩短科技成果从实验室到市场的距离,加速科技创新的商业化进程,提升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技术转移平台的布局与建设是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环节。为了有效促进技术转移,需要构建多层次、多功能、布局合理的技术转移平台体系。首先,应根据不同地区的产业特色和科技资源分布,建立区域性的技术转移平台。这些平台可以依托当地的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形成区域内的技术转移网络,促进区域内的技术交流和成果转化。其次,应建设国家级技术转移平台,作为全国技术转移的核心枢纽。这些平台可以是综合性的,也可以是针对特定领域或技术的专业平台。国家级平台应具备强大的资源整合能力和服务功能,能够连接国内外技术市场,为全国范围内的技术转移提供支持。此外,在技术转移平台的建设过程中,应加强平台的服务功能,包括技术评估、交易撮合、知识产权保护、投融资服务等。通过提供一站式服务,降低技术转移的门槛,提高技术转移的效率。

  不断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政策

  首台(套)、首批次、首版次应用政策的完善和优化是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重要环节。为了更好地促进科技成果的应用和推广,在首台(套)等应用政策优化时需注意以下几个关键点,一是注重政策目标的明确性。为支持激励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对于那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首台(套)等产品,要清晰鲜明地给予更大力度的政策倾斜和支持。二是注重支持措施的多样性。政策应提供多样化的支持措施,包括财政补贴、税收优惠、信贷支持、保险兜底等,以降低研发及采用首台(套)产品的风险和成本。三是注重评价标准的科学性。对首台(套)产品的技术先进性、市场潜力、应用效果等进行综合、科学的评估,确保所支持的产品具有真正的创新价值和市场竞争力。四是注重风险分担机制的建立。构建政府、企业、金融机构等多方参与的风险分担机制,共同承担首台(套)等产品在市场推广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风险,增强开发方及使用方的信心。五是注重政策执行的透明性。确保政策执行过程的公开透明,建立健全信息披露制度,让企业和社会公众能够及时了解政策动态和执行情况,提高政策的公信力和执行效率。

  科技成果转化的风险管理与激励机制是确保科技成果有效转化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因素。首先,风险评估与管理是科技成果转化的前提。科技成果在转化过程中可能会遇到技术风险、市场风险、财务风险等多种不确定性。因此,对可能遇到的风险进行全面分析,并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策略,是确保科技成果转化顺利进行的基础。其次,激励机制的建立是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的动力。为了激发科研人员和企业的积极性,需要设计合理的激励政策,如给予科研人员一定的成果转化收益分成或对成功转化的企业给予税收优惠、资金支持等,从而有效提升科技成果转化的效率和成功率。第三,建立风险与激励的平衡机制。要通过法律法规、政策引导等手段,建立起一套能够平衡风险与激励的机制,确保科技成果转化既能够激发创新活力,又能够在可控的风险范围内进行。

  强化科技人员在成果转化中的权益保障

  深化科技成果赋权改革是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举措。这一改革的核心在于赋予科研人员更多的成果转化权益,突破体制机制障碍,释放科研人员的创新潜能,促进科技成果更快更好地转化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动力。具体内容包括:一是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机制,确保科研人员在成果转化中获得合理收益,提高其转化成果的积极性。二是简化科技成果转化的审批流程,减少不必要的行政干预,让科研人员能够更加便捷地进行成果转化。三是建立健全科技成果转化的法律保障体系,明确科研人员在成果转化中的权利和义务,保护其合法权益。四是鼓励科研人员参与企业技术创新,通过股权激励、期权激励等方式,让科研人员与企业共同分享科技成果转化的收益。五是支持科研人员创办科技型企业,提供创业指导、资金支持等服务,帮助其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六是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建设,提供技术评估、市场分析、商业模式设计等服务,为科研人员提供全方位的成果转化支持。七是对职务科技成果的管理和转化过程进行监督,定期进行评估,确保制度的有效实施和科技成果的合理利用。

  (来源:沈阳日报作者彭翔沈阳市委党校市情研究所主任、副教授)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