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鼓楼区
台江区
仓山区
晋安区
马尾区
长乐区
福清市
闽侯县
连江县
永泰县
闽清县
罗源县
思明区
湖里区
集美区
海沧区
同安区
翔安区
芗城区
龙文区
龙海区
漳浦县
云霄县
诏安县
东山县
平和县
南靖县
长泰区
华安县
鲤城区
丰泽区
洛江区
泉港区
石狮市
晋江市
南安市
惠安县
安溪县
永春县
德化县
金门县
三元区
永安市
明溪县
清流县
宁化县
建宁县
泰宁县
将乐县
沙县区
尤溪县
大田县
仙游县
荔城区
城厢区
涵江区
秀屿区
延平区
建阳区
邵武市
武夷山市
建瓯市
顺昌县
浦城县
光泽县
松溪县
政和县
新罗区
永定区
上杭县
武平县
长汀县
连城县
漳平市
蕉城区
福安市
福鼎市
霞浦县
寿宁县
周宁县
柘荣县
古田县
屏南县
相关链接
两会观察·数说中国经济丨从“10%左右”看数字经济焕发新活力 _ 数字经济 _ 福建省经济信息中心
两会观察·数说中国经济丨从“10%左右”看数字经济焕发新活力
来源:经济参考报 时间:2025-03-10 09:02 浏览量:47

  在回顾2024年工作时,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0%左右”这一表述让人眼前一亮。

  不少代表委员和业内人士表示,“10%左右”的数据,提前完成了“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的目标,也映射出我国数字经济创新活跃,数字技术日益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领域、全过程,不断拓展着经济发展的空间和潜力。

  数字经济规模不断提升

  2024年,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0.9%;规模以上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1.8%;我国数据总量和算力总规模稳居全球第二位……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和计划报告中,数字经济领域的发展亮点颇多。

  “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到2025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0%。如今,这一目标提前实现。

  “近年来,数字经济发展速度之快、辐射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前所未有。”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黄群慧说,“10%左右”的数据映射出我国大力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新旧动能正加速转换。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科研信息部副部长刘向东说,我国提前实现“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的数字经济发展目标,数字经济持续稳定增长,为国民经济稳增长注入源头活水,高质量发展根基不断夯实。

  以“新”谋“进”,数字经济整体规模不断提升的同时,竞争新优势不断构筑。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和计划报告中,“集成电路、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等领域取得新成果”“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工智能产品和服务不断涌现”“数字化转型工程深入实施”……这些成果也引发关注。

  “作为在智能制造领域摸爬滚打了二十多年的创业者,我深感人工智能正在给各行各业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全国人大代表、广东拓斯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吴丰礼说,以汽车生产为例,“人工智能+工业机器人”从最初的焊接,到逐步实现喷涂、组装、检测全领域覆盖,应用潜力不断拓展。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长余晓晖说,随着数字技术创新持续涌现,当前数字技术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贡献达到22.5%,在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的贡献中占比超过五成,成为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的核心标志。

  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

  两会内外,“人工智能”频频被提及,成为热门词汇之一:DeepSeek以低成本、高性能开源模式全球“出圈”,骨科机器人手术“精准到毫米”、人形机器人今年将与人类一起跑“半马”……

  今年,“‘人工智能+’行动”连续第二年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且部署更加具体——“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将数字技术与制造优势、市场优势更好结合起来,支持大模型广泛应用”。“大力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手机和电脑、智能机器人等新一代智能终端以及智能制造装备”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的新表述。

  “人工智能正深刻改变制造装备、机器人、工业自动化、工业软件等领域的产品形态与产业图景,电脑、手机、家电、无人系统、物联网等各类终端产品也加快向人工智能升级。”余晓晖说,要充分发挥我国人工智能创新优势,特别是推动各行业领军企业与人工智能企业优势互补、创新合作。

  全国人大代表、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建议,依托中国广泛的人工智能应用场景,积极推广大模型在产业领域的应用。推动新一代智能终端商业化加快落地,让智能机器人、智能学习机等终端与消费者需求更好地结合。

  发展人工智能还要继续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优化全国算力资源布局。

  “随着算力总需求的增加以及由此带来的数据流动加速,更高质量的算力网络需求也会越发突出。”黄群慧说,持续强化算力供给仍是建设新型基础设施、提高现代化产业体系先进性的关键要求。

  全国政协委员、360集团创始人周鸿祎说,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支持大模型广泛应用”,并在“算力”“数据”方面进行了统筹部署,意味着国家将全方位支持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真正把大模型的“能力”转化成“动力”,这蕴含着极大的创新创业机会。

  促进“实”“数”深度融合

  在东方电气集团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叶片加工数字化车间,机械臂旋转挥舞,叶片加工精度达到0.03毫米。

  “‘十四五’以来,东方电气投入数十亿元资金,建成国内首个叶片加工无人车间等20个数字化车间。”全国人大代表、东方电气集团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数智部副主任工程师曹天兰说,数字技术为装备制造赋能,推动产品质量不断优化、制造成本持续下降。

  工业和信息化部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全国已建成3万余家基础级智能工厂、1200余家先进级智能工厂、230余家卓越级智能工厂。

  面向2025年,“扩大5G规模化应用”“加快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深化实施数字化转型工程和智能制造工程,建设5G工厂,梯度培育一批智能工厂”……今年政府工作报告、计划报告就激发数字经济创新活力、促进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进行了多项部署。

  “目前,工业互联网已应用至49个国民经济领域,实现工业大类全覆盖,核心产业规模达1.53万亿元。”全国政协委员、致公党中央副主席徐晓兰日前在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第二场“委员通道”上说,DeepSeek已在智能检索、文本生成以及医药、文化、旅游等领域应用,未来将大规模拓展到工业领域。

  促进“实”“数”深度融合需要更好地发挥数据要素的作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完善数据基础制度,深化数据资源开发利用,促进和规范数据跨境流动。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浙江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剑宇认为,当前,数据开发利用、数据基础设施和标准化建设还存在短板。建议深化要素市场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扩大公共数据的共享范围,完善数据合理使用和流通的法律法规,建设全国统一的数据大市场,打造“用数治数”良好生态。(记者 郭倩 周颖 魏一骏)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