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鼓楼区
台江区
仓山区
晋安区
马尾区
长乐区
福清市
闽侯县
连江县
永泰县
闽清县
罗源县
思明区
湖里区
集美区
海沧区
同安区
翔安区
芗城区
龙文区
龙海区
漳浦县
云霄县
诏安县
东山县
平和县
南靖县
长泰区
华安县
鲤城区
丰泽区
洛江区
泉港区
石狮市
晋江市
南安市
惠安县
安溪县
永春县
德化县
金门县
三元区
永安市
明溪县
清流县
宁化县
建宁县
泰宁县
将乐县
沙县区
尤溪县
大田县
仙游县
荔城区
城厢区
涵江区
秀屿区
延平区
建阳区
邵武市
武夷山市
建瓯市
顺昌县
浦城县
光泽县
松溪县
政和县
新罗区
永定区
上杭县
武平县
长汀县
连城县
漳平市
蕉城区
福安市
福鼎市
霞浦县
寿宁县
周宁县
柘荣县
古田县
屏南县
相关链接
AI眼镜规模化商用提速 _ 数字经济 _ 福建省经济信息中心
AI眼镜规模化商用提速
来源:经济参考报 时间:2025-03-03 11:21 浏览量:66

  “我的发言稿就在我的眼镜里,动一动手上的戒指就可以翻页,很轻松。”近日,在浙江杭州余杭区举行的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上,杭州灵伴科技有限公司(Rokid)创始人祝铭明戴着的一款AR眼镜,让AI(人工智能)眼镜再次“破圈”。

  进入2025年,AI大模型应用加速落地,催热了“百镜大战”,也为AI眼镜带来了更加丰富的应用场景。站在风口上的产业链相关公司开始加速布局,掘金“蓝海”市场。

  业内人士认为,目前AI眼镜只是迈出了全面普及的第一步。对于消费者来说,价格、重量、续航和实用性仍然是购买产品的核心驱动因素,而底层算力提升以及软硬件协同,又是制约其大规模商业化的关键要素,产业链仍需协力“爬坡过坎”。

  应用加速“上镜”

  《经济参考报》记者近日走访北京一家眼镜店时了解到,目前这家店里在售的智能眼镜有雷鸟V3和界环AI眼镜两款。一名店员介绍说,与年前需要预定不同,现在可以现货购买,其中“雷鸟V3支持导航、通话、识物、视频和图片拍摄等功能,可根据自己需求自行安装相关镜片”。

  记者注意到,AI眼镜行业不仅吸引了阿里、百度、华为、小米、三大运营商等行业巨头,还崛起了灵伴科技、雷鸟创新、闪极、亿道信息等一批新兴公司,被业内称为“百镜大战”。

  今年2月,润贝航科称,公司旗下全资子公司航信科技推出的AI航检眼镜及解决方案,可以通过语音引导在激光指示灯、红外测温仪等设备的辅助下,协助工作人员全面、高效地完成巡检并记录存档。目前,这款AI航检眼镜已经在部分民航客户进行推广。

  2月25日,海信视像宣布,将在AR/AI眼镜领域与AR企业XREAL达成深度战略合作,双方联合研发的首款AR/AI眼镜将于下半年发布。2024年上半年,海信视像推出MR眼镜V3Pro,该产品增加了彩色视频透视功能,支持动态手势交互。

  与此同时,AI眼镜的应用场景也在加速扩围,目前已拥有提词、拍摄、物体识别、实时翻译、导航、健康监测等功能,涵盖日常生活、办公、出行等多个领域。

  据祝铭明介绍,凭借实时环境识别与虚实结合的信息叠加功能以及AI大模型能力功能,他佩戴的这款AR眼镜除了已在消费端推广使用,还应用于教育、医疗、能源、电力、制造工业等领域。“天宫一号上用的就是我们的眼镜。”祝铭明说。

  技术层面的快速迭代,为AI眼镜的发展提供了诸多想象空间。“随着开发者的不断涌入,将会形成一套新的基于AR眼镜的应用生态,当下手机端能够实现的功能,都应该结合AR重新在AI眼镜上做一遍。”灵伴科技联合创始人向文杰对记者说。

  产业链掘金“蓝海”

  AI眼镜爆火背后,离不开供应链的快速适配和整合。据了解,AI眼镜产业链包括芯片、传感器、存储、显示模组、电池等上游零部件供应、以品牌厂商和代工厂商为主的中游整机设备制造以及下游应用领域。

  近日,多家产业链上市公司透露了AI眼镜相关业务的进展。

  2月22日晚间,蓝思科技宣布,已与Rokid达成深度战略合作。双方约定,蓝思科技将作为RokidAI眼镜全系产品的整机组装合作伙伴,从镜架、镜片、功能模组到全自动组装实现全链条覆盖。

  前不久,芯片设计厂商炬芯科技表示,公司产品可以应用在AI眼镜上,如智能穿戴芯片ATS3085就搭载在已量产的INMOGO第一代智能眼镜上,而新客户的AI眼镜新品也即将量产上市。

  佰维存储称,公司的ePOP等系列存储产品目前已被Google、Meta、Rokid、雷鸟创新、闪极等知名企业应用于其智能手表、智能眼镜等智能穿戴设备上。2025年,AI眼镜的放量,以及与重点客户的合作不断深入,将推动公司智能穿戴存储业务持续增长。

  电池生产商欣旺达表示,公司已有应用于AI眼镜的消费类锂电池产品,可以根据客户需求进行生产。

  而在显示领域,隆利科技生产的VR背光显示模组产品已成功应用于Meta的VR眼镜上;水晶光电的光学零组件也可用于智能眼镜配套搭配的摄像头和传感模块;三安光电与国内外AR眼镜、AI眼镜领域终端厂商紧密合作,其MicroLED产品经客户验证后可快速进入方案升级优化阶段。

  显然,关键零部件的小型化、轻量化与性能进阶,为AI眼镜的发展铺平了道路。业内人士认为,AI眼镜作为一种能够解放双手,又融合视觉、听觉等重要感知交互方式的可穿戴设备,有望率先成为端侧AI落地的重要硬件产品。

  国泰君安预计,2025年全球AI智能眼镜销量将达350万台,同比增长230%,诸多国产AI眼镜品牌也有望在2025年实现量产。

  多方“爬坡过坎”

  业内人士认为,AI眼镜目前尚处于大规模商用的早期阶段。灵伴科技另一联合创始人向文杰说:“要实现全彩、更大范围显示,性能、续航更好,重量更轻,价格更低,大模型能力达到想象中的能力,年出货量提升至1000万台甚至1亿台……这是未来三到五年时间整个产业要做的事情。”

  鹏鼎控股相关负责人也向记者表示,作为AI应用非常重要的交互终端,AI眼镜会是未来极具市场潜力的一款产品。同时,AI眼镜的设计将不断轻量化和时尚化。因此,公司会通过智能化生产、数字化决策提高生产经营效率,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与技术创新,以保证公司产品技术的领先。

  有业内人士表示,端侧算力是支撑可穿戴设备性能的底层支柱,直接影响其实用性、功能性与用户体验。未来,需要通过在更高性能更低能耗的集成芯片和更轻量化算法的协同下,推动可穿戴设备的性能优化。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信通院近期开始启动AI眼镜专项测试,旨在为AI眼镜行业提供重要的可参考评价标准。业界认为,行业标准化的提速,将为AI眼镜厂商的研发选代提供方向和指引,加速产业发展进程。(记者 李保金)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