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鼓楼区
台江区
仓山区
晋安区
马尾区
长乐区
福清市
闽侯县
连江县
永泰县
闽清县
罗源县
思明区
湖里区
集美区
海沧区
同安区
翔安区
芗城区
龙文区
龙海区
漳浦县
云霄县
诏安县
东山县
平和县
南靖县
长泰区
华安县
鲤城区
丰泽区
洛江区
泉港区
石狮市
晋江市
南安市
惠安县
安溪县
永春县
德化县
金门县
三元区
永安市
明溪县
清流县
宁化县
建宁县
泰宁县
将乐县
沙县区
尤溪县
大田县
仙游县
荔城区
城厢区
涵江区
秀屿区
延平区
建阳区
邵武市
武夷山市
建瓯市
顺昌县
浦城县
光泽县
松溪县
政和县
新罗区
永定区
上杭县
武平县
长汀县
连城县
漳平市
蕉城区
福安市
福鼎市
霞浦县
寿宁县
周宁县
柘荣县
古田县
屏南县
以科技之力制度之智推动能源转型 _ 数字经济 _ 福建省经济信息中心
以科技之力制度之智推动能源转型
来源:光明日报 时间:2025-02-28 11:49 浏览量:178

  【专家视点】

  作者:周勤勇(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电力系统研究所所长)

  21世纪以来,全球面临的气候变化和能源安全的双重挑战愈发严重,事关全人类未来生存和发展,各国都在不断寻找化解挑战的最优方案。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统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的高度,向全世界作出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碳排放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庄严承诺。

  当前,能源利用形式正在快速从碳密集型化石燃料向低碳、可再生能源过渡。在我国,能源活动碳排放占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88%左右,而电力行业碳排放又占能源行业碳排放的42%左右。新能源发电替代传统化石能源发电已成为能源领域减碳的关键路径,电力行业成为应对气候危机、实现减碳的“关键战场”。

  因此,新型电力系统承载着能源转型的历史使命。新型电力系统以确保能源电力安全为基本前提,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电力需求为首要目标,以新型电网为枢纽平台,以源网荷储互动与多能互补为支撑,具备清洁低碳、安全充裕、经济高效、供需协同、灵活智能的特征。

  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有利于保障能源安全,破解“资源逆向分布”困局。我国风光资源富集区和负荷中心呈逆向分布。目前,我国不断提升“西电东送”“北电南供”和跨省跨区电力互济能力,实现了能源资源大范围优化调配。与此同时,新型储能技术的快速发展提升了系统调节能力,增强了极端天气等特殊情形下的系统韧性水平。

  新型电力系统将实现“两个转变”。一是从“源随荷动”到“源荷互动”。在新型电力系统中,电能不再是单向流动,虚拟电厂、电动汽车、可中断负荷等用户侧优质调节资源将成为充分参与电力平衡的“产消者”。如四川资阳配电网负荷“精准画像”系统,聚合分布式光伏与电动汽车资源,形成200万千瓦可调节负荷,相当于少建40座大型火电厂,在极端天气等情况下,仍可保障源荷平衡。二是电网形态由“以大电网为主”向“主配协同”转变,配电网已成为承载电力低碳发展的智慧型枢纽,分布式电源已成为其最主要的特征。山东、河南等省份,积极推动配网侧分布式新能源“光储充一体化”“共享储能”等创新模式,引导用户侧发电积极参与电网运行调节,推动分布式光伏健康有序发展。国家能源局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年底,我国分布式光伏发电累计装机达3.7亿千瓦,是2013年年底的121倍,占全部光伏发电装机的42%。在发电量方面,2024年分布式光伏发电量3462亿千瓦时,占光伏发电量的41%。

  建设新型电力系统宜坚持技术创新与协同治理并重。

  从技术突破来看,我国输变电技术领先世界是从特高压工程建设投运开始的,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实现了从特高压“主动脉”到数字孪生“神经末梢”的革新。数字孪生等新技术不断赋能配电网,为电网运维装上“千里眼”。如2022年江苏电网无人机自动巡检作业量超过52万架次,提前发现、消除输电铁塔缺陷及通道隐患4.2万处,缺陷发现效率大大提升,由此节约运维成本约2亿元。

  从机制创新来看,应推动市场与政策“双轮驱动”。新型电力市场当前正处于多点突破的高速发展上升期,国内电网与发电企业协同攻坚。市场方面,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加快建设,国家电网公司省间电力现货市场转入正式运行,中长期市场连续开市,辅助服务市场基本实现全覆盖,市场化交易规模持续扩大。政策方面,适应新能源参与的市场交易机制持续健全,绿电绿证交易市场持续完善,电碳价格传导机制逐步健全。国家电网公司有效挖掘源网荷储各环节灵活调节资源,促进新能源高比例市场化消纳。

  新型电力系统的构建过程,不仅是一场技术革命,更是一场关乎人类命运的能源“长征”。从西藏阿里“光伏+储能”工程解决高海拔地区用电难题,到江苏农村“共享充电桩”助力新能源汽车下乡,到哈尔滨亚冬会实现100%绿电供应,这场能源革命正在让“用上电”升级为“用好电”。中国正以科技之力、制度之智,书写着绿色能源的未来。

  《光明日报》(2025年02月28日05版)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