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鼓楼区
台江区
仓山区
晋安区
马尾区
长乐区
福清市
闽侯县
连江县
永泰县
闽清县
罗源县
思明区
湖里区
集美区
海沧区
同安区
翔安区
芗城区
龙文区
龙海区
漳浦县
云霄县
诏安县
东山县
平和县
南靖县
长泰区
华安县
鲤城区
丰泽区
洛江区
泉港区
石狮市
晋江市
南安市
惠安县
安溪县
永春县
德化县
金门县
三元区
永安市
明溪县
清流县
宁化县
建宁县
泰宁县
将乐县
沙县区
尤溪县
大田县
仙游县
荔城区
城厢区
涵江区
秀屿区
延平区
建阳区
邵武市
武夷山市
建瓯市
顺昌县
浦城县
光泽县
松溪县
政和县
新罗区
永定区
上杭县
武平县
长汀县
连城县
漳平市
蕉城区
福安市
福鼎市
霞浦县
寿宁县
周宁县
柘荣县
古田县
屏南县
相关链接
数字经济高效赋能千行百业 _ 数字经济 _ 福建省经济信息中心
数字经济高效赋能千行百业
来源:经济日报 时间:2025-02-11 09:16 浏览量:

  工业和信息化部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信息技术服务收入同比增长11%;云计算、大数据服务收入同比增长9.9%。数字技术、数字基础设施、数据资源持续发展,数字经济赋能千行百业,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支撑和关键引擎。

  数字产业快速增长

  作为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2024年前11个月,数字产业业务收入达31.7万亿元,同比增长5.4%,利润总额为2.4万亿元,同比增长4%。

  “数字产业是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的关键支撑,也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载体。”工业和信息化部运行监测协调局局长陶青介绍,围绕新一代信息通信、软件和信息服务、新型显示、物联网等领域,工信部加快布局建设一批数字产业集群。目前,数字产业领域已累计建设13家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企业创新能力稳步提升。

  大连理工大学平台治理研究院院长苏敬勤认为,数字经济快速发展得益于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不断取得新突破,以及5G、数据中心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此外,智能工厂、智能车间等新模式新业态竞相涌现,也拉动了企业端大量投入和消费端海量需求。

  当前,我国网络基础能力大幅提升。5G基站达到425万个,千兆用户突破2亿户,移动物联网加快从“万物互联”向“万物智联”发展,终端用户超过26亿户,在用算力中心标准机架数超过880万,算力规模较2023年底增长16.5%。

  技术产业实力明显增强。移动网络方面,5G标准必要专利声明全球占比达到42%。固定网络方面,空芯光纤、高速光电模块器件研制取得重大进展,首条400G全光省际骨干网投入商用。卫星通信方面,“手机直连卫星”商用服务加速落地。

  陶青表示,下一步,将加快研究出台促进数字产业高质量发展文件,加大政策支持和要素保障,加强数字产业运行监测,强化产业政策、金融政策等衔接落实,加快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为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提供有力支撑。

  数实融合纵深推进

  2024年,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更加深入,赋能作用日益凸显。苏敬勤说,数实融合在深度和广度上不断加深加宽,逐渐形成从实体经济单个环节的转型升级到全方位全链路发展。

  “5G、千兆光网、算力创新应用在工业、医疗、能源等领域实现规模推广,优秀案例数分别达到13.8万个、3.7万个、1.3万个。”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发展司司长谢存介绍,全国建设5G工厂4000余家,重点工业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到84.1%,示范工厂研制周期平均缩短近30%。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政策与经济研究所数字经济研究部主任工程师胡燕妮分析,数字经济通过推动新型生产工具的改进与应用普及,塑造新型劳动资料;通过不断拓展劳动对象范围和提高应用效率,催生新型劳动对象,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注入新动能。

  走进本溪工具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自动导向车、无人叉车有序搬运货物,高清摄像头仔细“检查”产品质量……这就是公司与辽宁移动、中兴通讯共同打造的“5G+智慧工厂”项目。

  “质检是生产过程中的关键工序。过去,因质检员个人能力差异及抽检时间间隔,有时会导致废品未能及时检测。如今,5G与机器视觉技术相结合,将产品缺陷检出率提升至98%。”本溪工具信息部部长陈杨介绍,5G专网作为基础数据通道,让生产数据变得可感可控,实现总体产能增长50%;5G智慧仓储使停工待料时间减少50%,交货期缩短20%。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主任刘郁林认为,伴随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我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向纵深推进。数据显示,已培育421家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万余家省级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建成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超340家,“5G+工业互联网”全国建设项目数超1.7万个,实现41个工业大类全覆盖。

  数字消费蓬勃发展

  当前,互联网等数字技术深度融入百姓生活,智能产品应用层出不穷,推动形成全球最大的数字消费市场。2024年我国数字消费规模超6万亿元;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比上年增长6.5%,比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高3个百分点,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达26.8%。

  前不久发布的第5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在政策推动、模式创新等多重因素推动下,2024年数字消费领域亮点纷呈。一方面,电商平台企业联合多个省、市级政府给予消费者补贴加码,大力推广以旧换新模式,推动线上消费成交额大幅增长,截至2024年12月份,网络购物用户达9.74亿人;另一方面,支付宝、微信支付与云闪付实现线下条码互认互扫,推动线上、线下多场景支付互联互通,进一步便利数字消费。

  “数字消费是提升经济发展水平、增强人民获得感幸福感的重要方向。”苏敬勤建议,要强化信息安全监督保障,压实各类网络平台主体责任、提升网络安全保护等级,让消费者用得放心;完善市场监管体系,加强对新数字产品、新业态、新服务的协同监管,实行线上线下一体化监管,事前、事中、事后全链条监管,避免劣币驱逐良币现象发生;进一步落实平台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股权激励、创新创业等各项税收优惠政策,为数字经济快速发展注入新活力。(记者 李芃达)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