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鼓楼区
台江区
仓山区
晋安区
马尾区
长乐区
福清市
闽侯县
连江县
永泰县
闽清县
罗源县
思明区
湖里区
集美区
海沧区
同安区
翔安区
芗城区
龙文区
龙海区
漳浦县
云霄县
诏安县
东山县
平和县
南靖县
长泰区
华安县
鲤城区
丰泽区
洛江区
泉港区
石狮市
晋江市
南安市
惠安县
安溪县
永春县
德化县
金门县
三元区
永安市
明溪县
清流县
宁化县
建宁县
泰宁县
将乐县
沙县区
尤溪县
大田县
仙游县
荔城区
城厢区
涵江区
秀屿区
延平区
建阳区
邵武市
武夷山市
建瓯市
顺昌县
浦城县
光泽县
松溪县
政和县
新罗区
永定区
上杭县
武平县
长汀县
连城县
漳平市
蕉城区
福安市
福鼎市
霞浦县
寿宁县
周宁县
柘荣县
古田县
屏南县
相关链接
提振消费,重磅发声!六部门回应这些热点问题 _ 经济要闻 _ 福建省经济信息中心
提振消费,重磅发声!六部门回应这些热点问题
来源:中国政府网 时间:2025-03-18 10:37 浏览量:89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3月17日下午3时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商务部、中国人民银行、市场监管总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提振消费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要点速览 

  ·首次在促消费文件中强调稳股市、稳楼市,并提出相应举措。

  ·提出促进工资性收入合理增长,包括科学合理提高最低工资标准,让最低工资标准按时调、稳步调等。

  ·安排300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加力扩围。

  ·相关职能部门正积极加紧制定育儿补贴、劳动工资、扩大住房公积金使用范围等配套政策。

  ·通过强化执行监督来落实带薪年休假制度,明确不得违法延长劳动者工作时间。

  ·强化对缺陷产品召回的监管力度。

  ·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达到每人每年700元。

  ·将组织开展汽车流通消费改革试点。

  ·实施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营造良好的金融环境。

  国家发展改革委: 

  增收减负,供需两端综合发力 

  我国已连续十余年稳居全球第二大商品消费市场和最大网络零售市场。此前的消费政策大多从供给侧入手,强调以供给引领创造需求。《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在需求侧加大政策力度,着力促进居民增收减负。比如,提出促进工资性收入合理增长,包括延续实施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政策,支持企业稳定就业岗位,支持劳动者提升技能水平;科学合理提高最低工资标准,让最低工资标准按时调、稳步调等。再比如,《方案》首次在促消费文件中强调稳股市、稳楼市,并提出相应举措,努力让老百姓的消费底气更足、预期更稳、信心更强。

  聚焦惠民生,有真金白银的政策举措 

  2025年,安排300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加力扩围,这个资金额较去年增加1倍,把手机、平板、手表、手环等纳入补贴范围,首批810亿元已经于1月初下达到地方。在消费能力保障支持行动中,提出减轻家庭生育、养育、教育、医疗、养老等多方面负担的举措,比如,实施儿科服务年行动,加强完全失能老年人照护服务支持,提高部分学生资助补助标准等。

  《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是一份牵头管总的综合性文件,育儿补贴、劳动工资、扩大住房公积金使用范围、农村低收入人口提能增收行动等政策,相关职能部门正在积极加紧制定和推出,后续会陆续出台,会进一步细化和实化。

  针对“加班文化盛行”等痛点,明确不得违法延长劳动者工作时间 

  针对反映突出的“加班文化盛行”等痛点问题,《方案》专门就“保障休息休假权益”提出了相关举措,通过强化执行监督来落实带薪年休假制度,明确不得违法延长劳动者工作时间,同时鼓励弹性错峰休假,鼓励有条件的地方设置中小学春秋假等。

  加速推动自动驾驶、脑机接口、机器人等新技术新产品开发和应用推广 

  以技术牵引培育消费新增长点。《方案》提出,打通技术落地堵点,促进新型消费加快发展,包括促进“人工智能+消费”,加速推动自动驾驶、智能穿戴、超高清视频、脑机接口、机器人、增材制造等新技术新产品开发和应用推广,使前沿科技成果惠及更多消费者。

  结合百姓日常所需,提供更多元、更普惠的消费供给 

  针对老年人,提出支持地方试点探索多层建筑加装电梯和发展老年助餐服务。针对年轻朋友,特别是“Z世代”,提出支持旅游景区景点、文博单位拓展服务项目、合理延长经营时间,优化演出、赛事审批流程,推动巡演项目“一次审批、全国巡演”。此外,还会推动加快配齐购物、餐饮、家政、维修等社区服务网点,让更多居民享有“家门口”“楼底下”的便民服务。

  打造中国消费名品方阵,加快培育优质消费品牌 

  文化消费品牌方面,鼓励企业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产品设计,培育更多像《三体》、《只此青绿》一样的中国优秀IP。无论是《哪吒》还是《长安三万里》,无一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再加工、再制造。商品消费品牌方面,打造中国消费名品方阵,加快培育优质消费品牌;开展“购在中国”系列活动,丰富“吃购游娱”一体化消费体验。

  市场监管总局: 

  将针对食品非法添加、假冒伪劣等开展专项整治行动 

  严格开展监管执法,保障消费者能够安全消费、明白消费。将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食品非法添加、假冒伪劣、价格欺诈、虚假宣传等市场顽疾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强化对缺陷产品召回的监管力度,让市场更加安全有序、规范运行。今年还将继续部署开展“守护消费”铁拳行动。

  2024年,全国市场监管部门共受理投诉举报2409.4万件,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51.6亿元,同比增长14.9%。下一步,将全面升级12315平台,强化大数据技术应用,推广消费纠纷在线解决机制,拓展基层消费维权服务网络。

  财政部: 

  这些城市将获得中央财政奖补资金 

  中央财政将安排奖补资金,支持部分人口基数大、带动作用强、发展潜力好的重点城市开展消费新业态新模式的试点,健全首发经济服务体系,推动创新和丰富消费场景,增加优质消费资源供给,进一步释放多样化、差异化消费潜力。

  中央财政将安排奖补资金,支持我国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和部分重点消费城市,营造国际化消费环境,打造国际友好型商圈,提升外籍人员入境消费的便利性、舒适度,丰富品质化消费供给,助力扩大入境消费。

  这些领域将获得中央财政贴息支持 

  为进一步提振消费市场,中央财政拟通过财政贴息的方式,引导带动信贷资源支持消费市场稳健发展。对消费领域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给予贴息支持,有力提升消费基础设施水平,加强服务人员的技能培训,增加优质服务供给。同时,对我国居民使用个人消费贷款进行的重点领域消费给予一定贴息支持,降低消费者信贷成本,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2025年中央财政安排就业补助资金667.4亿元 

  2025年,中央财政安排就业补助资金667.4亿元,支持各地落实就业创业扶持政策,统筹相关资金资源,促进充分就业,提高就业质量。聚焦重点领域和急需紧缺的职业工种,支持加大技能人才培养力度,推动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持续做好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的就业工作,引导鼓励企业吸纳就业。

  支持提高基本养老和基本医疗保障水平 

  2025年,支持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适当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同时,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达到每人每年700元,中央财政继续加大对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补助力度,并安排医疗救助补助资金296.5亿元,强化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制度综合保障。

  支持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水平 

  2025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财政补助标准提升到每人每年99元,中央财政安排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资金805.5亿元,支持兜牢人民群众健康“网底”。

  支持重点保障教育投入 

  2025年,中央财政加大中央本级教育支出和对地方的教育转移支付力度,优化教育支出结构,支持优质本科扩容和扩大学龄人口净流入地区的教育资源供给。同时,通过提高部分学生资助标准、扩大政策覆盖面,延续实施国家助学贷款免息和本金延期偿还政策,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等,减轻学生家庭的教育支出压力。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岗位开发重点聚焦四大领域 

  产业发展:深入挖掘先进制造业等新质生产力的就业潜力,稳定制造业就业规模,创造更多高质量的就业岗位。

  扩大消费:大力推动消费新热点转化为就业的新渠道,带动相关领域就业增长。

  重大项目:注重发挥重大工程带来的就业增量,更大范围实施以工代赈,扩大就业容量。

  民生服务:在保障民生、发展县域经济和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中,拓宽城乡基层服务的就业空间。

  同时,发挥民营企业和中小微企业就业主渠道作用,增强就业吸引力。

  多举措促进重点群体的就业和创业 

  减负稳岗:主要是继续实施阶段性降低失业、工伤保险费率政策,鼓励金融机构创新稳岗扩岗专项贷款,适度提高中小微企业贷款额度,扩大覆盖范围,引导企业稳定岗位。

  扩岗激励:主要是及时兑现税收优惠、担保贷款、就业补贴等政策,扩大一次性扩岗补助政策覆盖面,统筹用好各类产业基金促进就业,鼓励企业吸纳更多就业。

  创业支持:主要是通过推动高效办成“个人创业”一件事,降低重点群体入驻创业园区门槛、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提高创业担保贷款额度,研究推出支持创新创业园区的相关政策,发挥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

  人岗匹配:主要是通过建立岗位归集发布制度,及时对接相关产业发展和重点投资,把岗位创造落实到具体项目和企业中,推动开展更多针对性强的“小而美”招聘活动,实现人岗高效匹配。

  商务部: 

  加力扩围实施消费品以旧换新 

  “加力”就是大幅增加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资金力度,由去年的1500亿元增加到3000亿元。

  “扩围”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增加了手机、平板、智能手表(手环)3类数码产品的购新补贴政策;二是将汽车报废更新旧车范围扩大到符合条件的国四排放标准燃油乘用车,以及2018年年底前登记注册的新能源乘用车;三是将家电以旧换新产品从8+N增加到12+N,也就是增加了净水器、洗碗机、电饭煲和微波炉,同时地方可以结合自己实际增加品类;四是在对家装厨卫“焕新”所用的物品和材料继续给予补贴的同时,鼓励地方探索以装修合同为依据开展补贴。

  支持汽车以旧换新,提高补贴审核效率、拨付速度 

  去年,开发了汽车以旧换新系统,联通相关部门数据,实现补贴“一口申报、一网联审”,同时上线家电以旧换新资格校验系统。今年,会进一步完善相关系统功能,如增加“跨区域数据核查对比”功能,持续提高审核效率。同时,指导各地进一步简化流程,提高拨付速度,让补贴资金更高效更便捷直达消费者。

  还将组织开展汽车流通消费改革试点,积极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在促进二手车高效流通、发展汽车后市场等方面先行先试,着力培育汽车消费新增长点。

  中国人民银行: 

  实施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营造良好的金融环境 

  按照中央“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要求,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和金融市场运行情况,择机调整优化政策力度和节奏。综合运用准备金、再贷款再贴现、公开市场操作等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充裕。研究创设新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加大消费重点领域低成本资金支持。

  打好消费政策组合拳,支持消费供给提质惠民 

  强化部门协同配合,加大对文旅、养老、体育等消费重点领域经营主体的金融支持,促进消费相关产业、相关企业发展壮大。加强对消费基础设施、商贸流通体系建设等专业化金融服务,促进提升消费供给质量和能效。推动金融与财政贴息、减税降费等政策共同发力,支持增加高质量消费产品和服务供给,提升人民群众消费满意度。

  优化金融产品和服务,满足差异化消费需求 

  引导金融机构围绕以旧换新、智能产品、冰雪运动等新消费场景,研究推出有针对性的金融产品。鼓励金融机构根据客户需求和风险特征进行产品创新和差异化定价,为高校毕业生、新市民、自由职业者等群体适度减免相关费用、优化金融服务。持续推进支付便利化建设,聚焦食、住、行、游等消费场景,为老年人、外籍来华人员等消费者提供高效、便捷的消费支付体验。

  拓宽金融机构资金来源,扩大消费领域资金供给 

  积极支持金融机构发行金融债券用于消费领域。支持金融机构以消费贷款、汽车贷款为基础资产,开展资产证券化业务,加大汽车贷款、消费贷款投放。扩大柜台债券投资品种,拓宽居民财产性收入渠道用于消费。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