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鼓楼区
台江区
仓山区
晋安区
马尾区
长乐区
福清市
闽侯县
连江县
永泰县
闽清县
罗源县
思明区
湖里区
集美区
海沧区
同安区
翔安区
芗城区
龙文区
龙海区
漳浦县
云霄县
诏安县
东山县
平和县
南靖县
长泰区
华安县
鲤城区
丰泽区
洛江区
泉港区
石狮市
晋江市
南安市
惠安县
安溪县
永春县
德化县
金门县
三元区
永安市
明溪县
清流县
宁化县
建宁县
泰宁县
将乐县
沙县区
尤溪县
大田县
仙游县
荔城区
城厢区
涵江区
秀屿区
延平区
建阳区
邵武市
武夷山市
建瓯市
顺昌县
浦城县
光泽县
松溪县
政和县
新罗区
永定区
上杭县
武平县
长汀县
连城县
漳平市
蕉城区
福安市
福鼎市
霞浦县
寿宁县
周宁县
柘荣县
古田县
屏南县
相关链接
宏观政策如何同向发力?——两会中国经济问答之二 _ 经济要闻 _ 福建省经济信息中心
宏观政策如何同向发力?——两会中国经济问答之二
来源:新华社 时间:2025-03-07 16:58 浏览量:42

  新华社记者申铖、张千千、陈刚

  “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强化宏观政策民生导向”“打好政策‘组合拳’”……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对政策取向作出明确安排。

  经济社会发展,离不开政策护航。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将发挥怎样的效用?如何确保政策同向发力?

  财政、货币政策缘何调整取向? 

  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是党中央从战略和全局高度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去年12月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了这一宏观政策组合,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作出具体安排。

  作为宏观调控的两大重要政策工具,今年财政、货币政策取向双双调整,有何深意?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经济增长预期目标为5%左右。当前,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国内经济回升向好基础还不稳固,实现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必须付出艰苦努力。

  在政府工作报告起草组成员、国务院研究室副主任陈昌盛看来,首次提出“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将连续实施了14年的“稳健的货币政策”调整为“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这样安排宏观政策组合,就是要向全社会传递清晰有力的宏观政策信号。

  “调整财政、货币政策取向,是因时因势作出的必要之举,将为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支撑。”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所长张斌说。

  ——财政政策从“积极”转向“更加积极”。

  “财政政策需相机抉择、因势而动。”财政部部长蓝佛安6日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经济主题记者会上表示,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既充分考虑实现年度预期目标需要,又着力增强中长期发展动能,体现了宏观调控的针对性和前瞻性。

  赤字率按4%左右安排、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规模比上年明显增加,达到297005亿元;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13000亿元,比上年增加3000亿元……翻开今年的预算报告,多项安排彰显“加”“提”“增”。

  “可以看到,今年财政政策‘工具箱’很丰富,包括赤字、政府债券、转移支付等。通过持续用力、更加给力的财政政策,将为稳增长、稳预期提供重要支撑,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财政厅厅长李峰说。

  ——货币政策从“稳健”改为“适度宽松”。

  在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院长黄汉权看来,货币政策基调的调整,顺应了全球流动性环境的变化,也充分考虑了扩大内需、推动物价温和回升和防范金融风险等国内发展需要,是根据实际情况作出的必要的可行的调整,将为经济持续向好提供宽松的流动性环境,向市场传递了稳增长的强烈信号,有利于提振信心。

  “今年货币政策的结构性功能继续得到重视。”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表示,政府工作报告强调了货币政策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定向支持,将更好满足经济结构转型和产业升级对资金的需求,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

  强化民生导向如何落实? 

  “强化宏观政策民生导向”——5日,政府工作报告这一表述引起各方关注。

  “这是制定宏观政策、加强宏观调控上的重要创新。”政府工作报告起草组成员、国务院研究室综合一司副司长黄良浩表示,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一个重要理念和要求,就是强调经济政策的着力点更多转向惠民生、促消费,强化宏观政策民生导向。

  进入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与此同时,当前经济运行仍面临不少挑战,有效需求不足特别是消费不振的问题较为突出。

  在黄良浩看来,经济运行承压、有效需求不足的时候,更要重视做好民生工作,努力形成“民生改善、需求扩张、经济增长”的正向循环。“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是相互促进的关系。”

  这一导向在今年如何具体推进?

  政府工作报告明确,以消费提振畅通经济循环,以消费升级引领产业升级,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中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在全国人大代表、辽宁大学校长余淼杰看来,当前,居民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有待提升。要统筹提振消费与改善民生,增强老百姓的消费能力和底气,从而激发更多消费潜力,以消费提振畅通经济循环。

  “强化民生导向,体现了宏观调控因势而动。”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无锡市市长赵建军说,无锡市将把握大势、狠抓落地,更加突出惠企利民,推出更多可感可及的举措,力促规定动作向自选实践延伸、实物消费向服务消费延伸、消费环节向生产制造和项目招引延伸,在惠民生中实现促发展。

  推动更多资金资源“投资于人”,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的一项新部署。

  统筹传统和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传统和新兴产业发展、“投资于物”和“投资于人”;加强普惠育幼服务体系建设,发放育儿补贴;进一步增加教育投入……着力于“投资于人”,计划报告和预算报告明确多项部署。

  “宏观政策中的民生含量高了,更多的‘真金白银’将花在百姓关心的领域。”李峰代表说,很多政策都是把惠民生和扩大投资、提振消费、推动发展等统筹起来谋划,在改善群众生活品质的同时,也有助于激发经济发展活力,推动形成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的良性循环。

  各项政策怎样形成合力? 

  经济社会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各领域各层级出台的政策种类繁多。

  在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杨志勇看来,如果各类政策取向不一致、不协调,不同政策之间就可能出现相互对冲的情况,政策效果将大打折扣。“只有加强政策协调配合,宏观政策的目标才能真正实现。”

  宏观政策囊括财政、货币、就业、产业、区域、科技、环保等,每项政策都有各自侧重,同时又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

  “要打破思维定势,兼顾‘谋一域’与‘谋全局’。”全国人大代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侯永志说,要坚持系统观念,充分考虑各项政策之间的关联性和耦合性,加强各项政策和改革开放举措的协调配合,推动产生“1+1>2”的效果。

  开展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是加强宏观政策统筹协调的重要手段。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国家发展改革委于2022年牵头建立健全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机制,对各部门新出台的政策开展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主要评估政策文件是否可能产生收缩效应、是否对市场预期有不利影响、出台时机是否适宜等。

  “我们将进一步用好这一机制,在各项政策实施过程中,强化政策统筹协调,全链条、全方位、全过程体现一致性的要求。”国家发展改革委综合司副司长王任飞说。

  政府工作报告强调,出台实施政策要能早则早、宁早勿晚,与各种不确定性抢时间,看准了就一次性给足,提高政策实效。

  “从节奏看,要尽可能早落地,这本身也是政策力度的体现。”陈昌盛说,有的政策看准了就要做,尽可能发挥政策最大效能。

  促进政策从“最初一公里”到“最后一公里”衔接畅通,尤为关键。

  全国人大代表、辽宁省阜新市市长周鹏举表示,在推动政策落地落实中,要注重上下联动,确保中央政策在地方得到有效落实;同时,加强横向协同,促进各部门之间密切配合。

  “我们还将重视政策协同实施和预期引导,通过及时发布政策信息、解读政策内涵,形成积极的社会预期,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推动城市持续健康发展。”周鹏举代表说。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