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鼓楼区
台江区
仓山区
晋安区
马尾区
长乐区
福清市
闽侯县
连江县
永泰县
闽清县
罗源县
思明区
湖里区
集美区
海沧区
同安区
翔安区
芗城区
龙文区
龙海区
漳浦县
云霄县
诏安县
东山县
平和县
南靖县
长泰区
华安县
鲤城区
丰泽区
洛江区
泉港区
石狮市
晋江市
南安市
惠安县
安溪县
永春县
德化县
金门县
三元区
永安市
明溪县
清流县
宁化县
建宁县
泰宁县
将乐县
沙县区
尤溪县
大田县
仙游县
荔城区
城厢区
涵江区
秀屿区
延平区
建阳区
邵武市
武夷山市
建瓯市
顺昌县
浦城县
光泽县
松溪县
政和县
新罗区
永定区
上杭县
武平县
长汀县
连城县
漳平市
蕉城区
福安市
福鼎市
霞浦县
寿宁县
周宁县
柘荣县
古田县
屏南县
相关链接
事关万亿级冰雪经济市场,四部门发声 _ 经济要闻 _ 福建省经济信息中心
事关万亿级冰雪经济市场,四部门发声
来源:中国政府网 时间:2024-11-07 17:16 浏览量:118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11月6日下午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国家体育总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文化和旅游部介绍以冰雪运动高质量发展激发冰雪经济活力有关政策措施,并答记者问。 

  要点速览 

  ●国办《关于以冰雪运动高质量发展激发冰雪经济活力的若干意见》提出,到2027年,冰雪运动场地设施更加完善,服务水平显著提升,冰雪运动更加广泛开展,冰雪经济总规模达1.2万亿元。

  ●《意见》首次提出的金融支持冰雪经济发展的政策,对解决冰雪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有重要意义。

  ●文旅部将举办2024年“冬日胜景”全国冬季旅游宣传推广暨全国“欢乐冰雪旅游季”活动。

  ●国家发展改革委将冰雪旅游设备纳入了大规模设备更新的支持范围。 

国办发文,进一步推动冰雪经济高质量发展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以冰雪运动高质量发展激发冰雪经济活力的若干意见》,将对进一步推动冰雪经济高质量发展发挥重要作用。《意见》一共提出8个方面24条举措,主要有四个突出的特点。

  一是提出总体发展目标。 

  《意见》分阶段提出了发展目标。

  ●到2027年,冰雪运动场地设施更加完善,服务水平显著提升,冰雪运动更加广泛开展,冰雪经济总规模达1.2万亿元。 

  ●到2030年,冰雪经济主要的产业链条实现高水平协调融合发展,冰雪消费成为扩大内需的一个重要增长点,冰雪经济总规模达1.5万亿元。 

  二是聚焦全产业链发展。 

  《意见》在发展冰雪运动的同时,从促进冰雪经济区域协调发展、传承发展冰雪文化、推进冰雪装备器材产业高质量发展、优化发展冰雪旅游4个方面提出了一些具体举措,推动冰雪运动、冰雪文化、冰雪装备、冰雪旅游全产业链发展。 

  三是筑牢夯实发展基础。 

  ●《意见》在完善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方面,提出了两方面措施,包括加强冰雪场地设施建设,提升配套服务水平。 

  ●在要素保障方面,从加强冰雪人才队伍建设、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强化冰雪用地保障3个方面提出了具体举措,夯实冰雪经济基础。

  四是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意见》在促进和扩大冰雪消费方面,提出优化冰雪消费环境、健全冰雪标准体系等具体举措。 

  ●在加强服务保障方面,提出要强化安全管理。

  ●同时,还提出要搭建高水平国际冰雪交流合作平台,促进国际间交流合作、互惠共赢。

《关于以冰雪运动高质量发展激发冰雪经济活力的若干意见》有哪些亮点和突破? 

  国家体育总局: 

  《关于以冰雪运动高质量发展激发冰雪经济活力的若干意见》是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之后出台的发展冰雪运动、冰雪经济的一份重要文件,主要是坚持问题导向,重点是破解制约冰雪运动、冰雪经济发展的难点堵点痛点,实招硬招比较多,对促进冰雪运动、冰雪经济发展非常有意义。

  至少有四项突破,这也是业界普遍关心的几个方面:

  一是发展竞赛表演产业。 

  《意见》提出要对综合性冰雪赛事活动科学开展风险评估、改进安全管理措施,以此积极回应社会关切。同时,增加赛事活动的可售票数量,提升群众观赏和参与冰雪赛事活动的体验感。 

  二是夯实冰雪人才队伍。 

  《意见》中提出依托现有高校设立冰雪运动学院,支持有条件的高等院校、职业学校开设冰雪运动、冰雪经济等相关专业,打造产教融合实训基地等。这些政策将有助于补齐冰雪人才发展短板,壮大冰雪人才队伍。 

  三是加大金融支持力度。 

  《意见》中提出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加大对冰雪企业的信贷投放,优化评级、授信、审批、贷后管理等信贷流程,支持符合条件的冰雪企业上市和再融资、发行债券和资产证券化等。这是首次提出的金融支持冰雪经济发展的政策,对解决冰雪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有重要意义。 

  四是完善土地利用政策。 

  《意见》提出要把冰雪经济用地需求纳入国土空间详细规划以及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信息系统管理,在新增建设用地年度计划指标中加强冰雪项目用地保障等一系列政策措施,这些措施能够有效补齐冰雪经济在土地利用上的短板,加大冰雪场地设施供给,满足群众需求。 

关于冰雪旅游 

  文化和旅游部在丰富冰雪旅游的产品供给方面有哪些措施? 

  文化和旅游部: 

  一是牵头组织制定《冰雪旅游提升计划》。 

  这也是《关于以冰雪运动高质量发展激发冰雪经济活力的若干意见》提出的明确要求,启动实施冰雪旅游提升计划。2021年文旅部会同发改委、体育总局共同推出了冰雪旅游发展行动计划,在这个文件实施的基础上,文旅部制定了新的三年提升计划,进一步优化冰雪旅游产品供给,提升服务质量、加强宣传推介。 

  二是继续推出一批优质冰雪旅游产品和线路。 

  ●特别是指导各地方因地制宜发展差异化、特色化冰雪旅游,完善旅游标识标牌和信息共享体系,持续推动国家级滑雪旅游度假地的优化提升。 

  ●从冬奥会以来,文旅部联合体育总局已经推出了三批26家国家级滑雪旅游度假地,这次提升计划中文旅部对这些度假地进行优化提升。

  ●同时按照《意见》的要求,支持建设3-5个全球知名的冰雪旅游高质量目的地。目前文旅部已经启动了本雪季也就是2024年冬天到明年春天的全国冰雪旅游精品线路征集工作,之后会适时发布。 

  三是进一步加强冰雪旅游宣传和市场推广。 

  文旅部将举办2024年“冬日胜景”全国冬季旅游宣传推广暨全国“欢乐冰雪旅游季”活动,活动有四方面特点:

  ●一是各地联动。文旅部联合各地文化和旅游部门,以及26个国家级滑雪旅游度假地共同启动; 

  ●二是线路和产品发布。本雪季将推出新一批全国十大冰雪旅游精品线路,同时还会推介各地围绕传统的冰雪民俗文化,打造各地方具有鲜明特色的冰雪旅游产品和精彩活动; 

  ●三是消费促进。统筹各地和各平台的各项优惠政策,引导条件成熟的地方整合雪场资源,推出以“欢乐冰雪旅游季”为主题的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雪季联票和季卡。推动旅游企业和在线平台合作,探索推出滑雪住宿套餐和其他热门的冰雪消费产品。 

  ●四是开展多渠道、立体式的“线上宣传、线下打卡推广”,向广大群众推荐优质丰富的冰雪旅游产品和线路,方便游客感受各地的冰雪文化和冰雪旅游的魅力,助力冬季市场繁荣。 

关于冰雪场地设施 

  如何推动补齐冰雪场地设施短板? 

  国家发展改革委: 

  冰雪场地设施是开展冰雪运动最基础的保障。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推动下,我国的冰雪场地设施建设保持了较快增长。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冰雪运动场地仅有700多个,到2023年底达到了2847个,是2015年的4倍多。但由于我国冰雪经济起步相对较晚,在场地设施方面仍处于发展阶段,高质量的冰雪场地不多,户外运动营地建设相对滞后,服务中心、连接道路、污水处理、充电桩等公共服务设施配套还不完善。 

  为推动补齐冰雪场地设施短板,“十四五”以来,国家发改委会同国家体育总局等部门,统筹利用中央预算内投资等渠道,支持提升冰雪运动配套公共服务水平。同时,还将冰雪旅游设备纳入了大规模设备更新的支持范围,助力提升冰雪运动、冰雪旅游的设施设备的条件。 

  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继续会同国家体育总局等部门,从三个方面做好冰雪场地设施的建设和利用。

  一是提升配套服务水平。中央资金将加大力度继续支持符合条件的冰雪运动公共服务设施项目,加强冰雪与旅游、休闲、商业等业态的融合,提升冰雪场地设施的服务质量。 

  二是打造高质量的目的地。围绕吉林长白山、黑龙江亚布力、新疆阿勒泰等冰雪运动资源禀赋突出、国际知名度高的地区,国家发展改革委将研究通过政策、资金等多种要素保障,支持打造冰雪运动高质量目的地。 

  三是场地设施开放利用。通过北京冬奥会、黑龙江亚冬会等赛事场馆“筑巢引凤”,吸引国际顶级冰雪赛事设立“中国赛季”。进一步健全青少年冰雪赛事体系,支持“大众冰雪季”等群众性冰雪赛事活动,做好冰雪场地设施“后冬奥时代”的综合利用。 

关于冰雪装备器材 

  如何推动冰雪装备器材产业发展? 

  工业和信息化部: 

  工业和信息化部将加大冰雪装备器材供给对冰雪消费带动作用,推动新技术与冰雪装备融合,助力冰雪运动蓬勃发展,进一步激发冰雪经济活力。

  一是强化政策供给。认真落实《意见》,研究出台推动包括冰雪装备在内的体育器械高质量发展有关举措,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激发市场活力。 

  二是强化技术攻关。持续推动冰雪装备企业专精特新发展,鼓励企业紧扣人民群众冰雪运动需求和竞技比赛亟需,联合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用户单位加强关键技术攻关和创新产品研发,提升冰雪装备供给能力。 

  三是丰富消费场景。持续推进冰雪装备器材“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加快推动5G、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技术与冰雪装备器材融合创新,打造智能装备、智慧场馆;鼓励企业挖掘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开发具有中国元素的冰雪装备器材,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个性化的冰雪消费需求,让更多人参与冰雪运动,爱上冰雪运动。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