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鼓楼区
台江区
仓山区
晋安区
马尾区
长乐区
福清市
闽侯县
连江县
永泰县
闽清县
罗源县
思明区
湖里区
集美区
海沧区
同安区
翔安区
芗城区
龙文区
龙海区
漳浦县
云霄县
诏安县
东山县
平和县
南靖县
长泰区
华安县
鲤城区
丰泽区
洛江区
泉港区
石狮市
晋江市
南安市
惠安县
安溪县
永春县
德化县
金门县
三元区
永安市
明溪县
清流县
宁化县
建宁县
泰宁县
将乐县
沙县区
尤溪县
大田县
仙游县
荔城区
城厢区
涵江区
秀屿区
延平区
建阳区
邵武市
武夷山市
建瓯市
顺昌县
浦城县
光泽县
松溪县
政和县
新罗区
永定区
上杭县
武平县
长汀县
连城县
漳平市
蕉城区
福安市
福鼎市
霞浦县
寿宁县
周宁县
柘荣县
古田县
屏南县
相关链接
5月中国经济呈现这些方面特点 _ 经济要闻 _ 福建省经济信息中心
5月中国经济呈现这些方面特点
来源:中国政府网 时间:2024-06-18 17:42 浏览量:384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2024年6月17日上午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统计局介绍2024年5月份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并答记者问。5月份,我国经济怎么样?还有哪些数据值得关注?一起来看—— 

  关于五月份经济运行情况 

  主要呈现四个方面特点 

  从主要经济指标运行情况看,5月份,在宏观政策效应持续释放、外需有所改善、“五一”假期等因素带动下,服务业、消费和进出口都有所回升,工业生产保持较快增长,就业、物价形势稳定,转型升级持续推进,国民经济延续回升向好态势,运行总体平稳。具体来看,主要呈现四个方面特点:

  一是生产供给稳步增加。从粮食生产看,全国夏收进展顺利,今年大部分地区光温水匹配比较好,灾害发生偏轻,夏粮有望再获丰收。从工业看,工业保持较快增长,5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6%,九成地区、八成行业、近六成产品实现同比增长,其中装备制造业增长7.5%,拉动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2.6个百分点,继续发挥“压舱石”的作用。从服务业看,服务业增速回升,5月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4.8%,比上个月加快1.3个百分点。“五一”假期旅游出行明显增多,带动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批发和零售业生产指数增速都比上个月加快。

  二是市场需求稳中有升。消费看,受“五一”假日、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显效、“6·18”提前开卖等因素影响,5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7%,比上月加快1.4个百分点;限额以上单位18个商品类别中,有13类商品零售额增速回升。服务消费保持较快增长,前5个月服务零售额同比增长7.9%。从投资看,1-5月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4.0%,其中制造业投资、高技术产业投资保持较快增长,分别增长9.6%和11.5%;在大规模设备更新政策作用下,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增长加快,拉动效应大,对全部投资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2.8%。从外贸看,进出口增速加快,5月份货物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8.6%,比上月加快0.6个百分点。前5个月,进出口累计规模创历史同期新高,其中劳动密集型产品、家用电器、集成电路、船舶等产品出口额均实现较快增长。

  三是就业、物价总体稳定。就业看,5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0%,与上月持平,同比下降0.2个百分点;其中31个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为4.9%,环比、同比都有所下降。从消费价格看,商品供给充足,消费市场运行平稳,5月份的CPI同比涨幅与4月份持平,环比呈现季节性微降,降幅小于近十年同期平均水平;扣除食品和能源的核心CPI同比上涨0.6%,继续保持温和上涨,其中服务价格上涨0.8%。从生产价格看,PPI环比由降转涨,同比降幅收窄,反映国内工业品供需关系有所改善。

  四是转型升级态势向好。科技创新持续赋能高质量发展,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态势明显,新质生产力继续培育壮大。5月份,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0%,快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4.4个百分点,其中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增长13.7%,今年以来持续保持两位数增长;集成电路、3D打印设备、全集装箱船等高技术产品产量快速增长。数字经济蓬勃发展,智能制造和网络消费等相关领域增势良好。5月份,智能无人飞行器制造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5.0%,智能车载设备制造行业增加值增长19.7%。1-5月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11.5%,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较1-4月份提高0.8个百分点。绿色低碳转型扎实推进,能源供应清洁化低碳化持续加力。1-5月份清洁电力投资同比增长32.9%。

  PPI环比7个月来首次转正,怎么看? 

  5月份,受部分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行以及国内工业品市场供需改善等因素影响。PPI呈现低位回升态势,

  一是环比7个月来首次转正,由上个月下降0.2%转为上涨0.2%,是2023年10月份以来首次上涨

  二是同比降幅明显收窄。受环比上涨叠加上年同期对比基数走低影响,5月份PPI同比下降1.4%,降幅比上个月收窄1.1个百分点。PPI降幅已连续两个月收窄

  从结构来看, 

  一个是部分能源、原材料及装备制造业行业价格同比降幅收窄或涨幅扩大,其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价格同比下降9%,降幅收窄5.2个百分点;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价格下降3.7%,收窄4.8个百分点;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价格下降3.4%,收窄2个百分点。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价格上涨8.9%,涨幅扩大5.3个百分点。另外,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价格下降3%,降幅收窄1.2个百分点。

  另外,部分消费品制造业价格同比延续上涨态势。在消费需求恢复带动下,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业、烟草制品业、纺织服装服饰业、家具制造业价格同比涨幅在0.6-5.1之间,这些因素共同作用,推动PPI环比转正,同比降幅收窄。

  下阶段,尽管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仍存在不确定性,但随着国内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逐步落地生效,对部分行业价格将形成一定支撑。同时,当前进入“迎峰度夏”阶段,电煤需求提振,煤炭价格或将继续保持上涨态势。总体来看,预计下一阶段PPI同比降幅将继续收窄

  工业生产保持较快增长,九成地区和八成行业实现增长 

  5月份,在宏观政策持续作用下,工业生产保持较快增长。5月份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6%,环比增长0.3%。工业运行的主要特点:

  第一个特点,九成地区和八成行业实现增长。5月份,在全国31个地区中,28个地区增加值同比实现增长,增长面为90.3%。在41个工业大类行业中,33个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增长面为80.5%。

  第二个特点,高技术制造业保持较快增长。5月份,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其中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增长13.7%,信息化学品制造业增长13.3%,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增长8.4%,均保持较快增长。从产品看,集成电路产量增长17.3%,3D打印设备增长36.3%,全集装箱船产量增长104.9%。

  第三个特点,装备制造业发挥“压舱石”作用。5月份,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5%,拉动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2.6个百分点,对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贡献率为45.7%。其中,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14.5%,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增长11.8%,均保持两位数增长。

  第四个特点,设备制造行业生产快速增长。5月份,随着大规模设备更新政策持续推进,带动广播电视设备制造、通信设备制造等行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30.7%和15.7%。

  总体看,今年以来工业生产增长较快,转型升级持续推进。下阶段推动工业较快增长的有利因素较多。一是企业生产预期较好。5月份PMI中企业生产指数为50.8%,继续保持扩张;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为54.3%,继续保持在较高水平。二是企业效益持续改善。1-4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4.3%,有利于企业增强生产动力。加上大规模设备更新等政策逐步落实,效应逐步释放,将为工业生产增添新的动力。

  关于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 

  1-5月份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同比增长17.5%、5月新能源乘用车交易量同比增长38.4% 

  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出台以来,在生产和投资消费各个领域实际上都有所体现。

  生产方面,5月份,大规模设备更新政策带动广播电视设备制造、通信设备制造行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30.7%和15.7%。从产品看,农产品加工专用设备产量同比增长53.6%,数控锻压设备同比增长17.2%,电子工业专用设备产量同比增长11%。在投资方面,设备工器具投资继续保持快速增长,1-5月份,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同比增长17.5%,增速比1-4月份提高0.3个百分点,拉动全部投资增长2.1个百分点,占全部投资的比重比去年同期提高1.6个百分点。

  消费方面,各地消费品以旧换新配套政策陆续落地,叠加“6·18”网购促销,一定程度上带动本月家电、通讯器材和新能源汽车类商品销售上涨。5月份,限额以上通讯器材类、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16.6%和12.9%,增速分别比4月份加快3.3和8.4个百分点。新能源汽车销售实现较快增长,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数据显示,5月份,新能源乘用车交易量同比增长38.4%。

  下阶段,随着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的大规模推开,政策的实际效应将进一步显现。

  下阶段经济运行走势如何? 

  从前5个月经济运行情况看,总体延续回升向好态势,运行是比较平稳的。近期,相当多的国际机构、国际组织都上调了对中国经济全年增长预期。比如世界银行近期上调2024中国经济增速的预期到4.8%,比上期的预测值高出0.3个百分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前段时间也将今年中国经济增速的预期上调到了5%,比前期预测值提高了0.4个百分点。国际组织和机构纷纷上调中国经济增长的预期,充分表明国际社会对中国经济增长前景的信心。

  从下一阶段各种因素来看,尽管外部环境复杂多变,国内经济也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是经济回升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从生产需求、政策支撑等因素分析,经济有望继续延续回升向好的态势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