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鼓楼区
台江区
仓山区
晋安区
马尾区
长乐区
福清市
闽侯县
连江县
永泰县
闽清县
罗源县
思明区
湖里区
集美区
海沧区
同安区
翔安区
芗城区
龙文区
龙海区
漳浦县
云霄县
诏安县
东山县
平和县
南靖县
长泰区
华安县
鲤城区
丰泽区
洛江区
泉港区
石狮市
晋江市
南安市
惠安县
安溪县
永春县
德化县
金门县
三元区
永安市
明溪县
清流县
宁化县
建宁县
泰宁县
将乐县
沙县区
尤溪县
大田县
仙游县
荔城区
城厢区
涵江区
秀屿区
延平区
建阳区
邵武市
武夷山市
建瓯市
顺昌县
浦城县
光泽县
松溪县
政和县
新罗区
永定区
上杭县
武平县
长汀县
连城县
漳平市
蕉城区
福安市
福鼎市
霞浦县
寿宁县
周宁县
柘荣县
古田县
屏南县
相关链接
新华全媒+丨CPI同比由降转升 部分行业价格呈企稳回升态势——透视6月份物价数据 _ 发展研究 _ 福建省经济信息中心
新华全媒+丨CPI同比由降转升 部分行业价格呈企稳回升态势——透视6月份物价数据
来源:新华网 时间:2025-07-14 10:02 浏览量:

  国家统计局9日发布数据显示,6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由降转升,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同比继续回升;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虽环比降幅与上月相同,但部分行业价格呈企稳回升态势,供需结构总体有所改善。

  6月份,CPI同比由上月下降转为上涨0.1%;环比下降0.1%,降幅比上月收窄0.1个百分点——

  业内人士分析指出,CPI边际有所改善,主要与工业消费品价格回升、输入性因素推动国内成品油价格上行等因素有关。

  数据显示,6月份,工业消费品价格同比降幅由上月的1.0%收窄至0.5%,对CPI同比的下拉影响比上月减少约0.18个百分点。其中,油价变动影响能源价格降幅比上月收窄1.0个百分点,对CPI同比的下拉影响比上月减少约0.08个百分点。

  受国际油价变动影响,汽油价格环比由上月下降3.8%转为上涨0.4%,带动能源价格由上月下降1.7%转为上涨0.1%。扣除能源的工业消费品价格环比上涨0.1%。

  “6月份,以伊冲突导致原油潜在供应风险上升,削弱了主要产油国增产带来的影响,加之进入夏季后,油品上下游消费随着季节性因素恢复,战略储备采购带来非常规需求增长,国际油价触底回升,推动国内汽油价格环比上涨。”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说。

  食品价格方面,受高温、降雨较常年同期偏多等因素影响,6月份,食品价格环比下降0.4%,降幅低于季节性水平0.5个百分点,其中淡水鱼和鲜菜价格分别环比上涨4.3%和0.7%;同比下降0.3%,降幅比上月收窄0.1个百分点。

  随着促消费政策效应持续显现,6月份,文娱耐用消费品、家用纺织品和家用器具价格同比分别上涨2.0%、2.0%和1.0%;汽车价格降幅逐步收窄,燃油小汽车和新能源小汽车价格同比分别下降3.4%和2.5%,降幅分别为近28个月和26个月最小。

  从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看,6月份,核心CPI同比上涨0.7%,涨幅比上月扩大0.1个百分点,创近14个月以来新高。

  “上半年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总体平稳,核心CPI保持温和上涨,涨幅为0.4%。尤其是二季度以来,核心CPI月度涨幅逐步扩大,释放出我国消费需求温和复苏的积极信号。”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研究员王立坤说。

  国家发展改革委市场与价格研究所研究员刘方认为,我国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制造业和非制造业景气水平持续改善,新动能持续发展向好,“两重”“两新”政策效应进一步显现,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相关行业的供需结构问题,提振了部分消费品和装备制造行业发展速度,这些都支撑了物价走势。

  6月份,PPI环比下降0.4%,降幅与上月相同,部分行业价格呈企稳回升态势——

  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首席统计师董莉娟分析指出,影响PPI环比下降的主要原因包括国内部分原材料制造业价格季节性下行,绿电增加带动能源价格下降,国际贸易环境的不确定性影响企业出口预期,我国一些出口占比较高的行业价格下行压力加大。

  受环比下降及对比基数变动影响,PPI同比降幅比上月扩大0.3个百分点,但随着各项宏观政策加力实施,部分行业供需关系有所改善,价格呈企稳回升态势。

  随着治理企业低价无序竞争力度的加大,落后产能退出和产品品质提升逐步推进,汽柴油车整车制造、新能源车整车制造价格环比分别上涨0.5%和0.3%,同比降幅比上月分别收窄1.9个和0.4个百分点;光伏设备及电子元器件制造价格同比降幅收窄1.2个百分点;锂离子电池制造价格同比降幅收窄0.2个百分点。

  此外,提振消费相关政策加力扩围带动部分生活资料价格同比回升,高端制造、智能制造、数字经济等新动能持续发展壮大,带动部分高技术行业价格同比上涨。

  展望下半年,王立坤认为,落后产能有序退出、消费品质升级等因素将推动物价逐步回升。同时,随着我国消费市场从“规模扩张”向“品质提升”转型,文化、体育等服务消费有望进一步提质扩容,带动居民消费价格回升。

  “随着政策效应的持续释放,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和产业升级稳步推进,供求关系将持续改善,经济循环也将更加顺畅,物价保持稳步合理回升有坚实基础。”刘方说。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