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鼓楼区
台江区
仓山区
晋安区
马尾区
长乐区
福清市
闽侯县
连江县
永泰县
闽清县
罗源县
思明区
湖里区
集美区
海沧区
同安区
翔安区
芗城区
龙文区
龙海区
漳浦县
云霄县
诏安县
东山县
平和县
南靖县
长泰区
华安县
鲤城区
丰泽区
洛江区
泉港区
石狮市
晋江市
南安市
惠安县
安溪县
永春县
德化县
金门县
三元区
永安市
明溪县
清流县
宁化县
建宁县
泰宁县
将乐县
沙县区
尤溪县
大田县
仙游县
荔城区
城厢区
涵江区
秀屿区
延平区
建阳区
邵武市
武夷山市
建瓯市
顺昌县
浦城县
光泽县
松溪县
政和县
新罗区
永定区
上杭县
武平县
长汀县
连城县
漳平市
蕉城区
福安市
福鼎市
霞浦县
寿宁县
周宁县
柘荣县
古田县
屏南县
相关链接
前5个月全国社会物流总额同比增长5.3% _ 发展研究 _ 福建省经济信息中心
前5个月全国社会物流总额同比增长5.3%
来源:证劵日报 时间:2025-06-30 09:58 浏览量:22

  6月29日,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中国物流信息中心发布数据显示,前5个月,全国社会物流总额138.7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3%,增速较前4个月回落0.3个百分点。5月份当月增长5.0%,较4月份回落0.5个百分点。

  中国物流信息中心物流统计处副处长孟圆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尽管5月份增速有所回落,但波动幅度环比有所收窄,显示物流需求恢复态势趋稳,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外部因素的影响,为产业链供应链的顺畅运转和经济的平稳运行筑牢了基础。

  物流需求增速稳中趋缓但结构优化

  “进入5月份,物流运行总体平稳。物流需求增速稳中趋缓但结构优化,工业品物流增势平稳,民生消费物流加速恢复。物流供给保持扩张,细分领域景气运行;物流服务价格水平总体趋稳,微观主体经营基本稳定。”孟圆说。

  数据显示,前5个月,工业品物流总额同比增长5.6%,增速较前4个月回落0.1个百分点。5月份同比增长5.5%,增速环比回落0.1个百分点。尽管受到外部环境影响,工业品物流总体仍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孟圆表示,从结构看,在产业升级与政策发力的双重驱动下,5月份绝大多数行业物流需求仍保持韧性增长。产业升级方面,贡献率超过五成的装备制造物流需求引领工业品物流结构持续优化,其中汽车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等行业5月份增速均超过10%。政策支撑方面,设备更新政策带动电机、船舶等装备制造业物流量高增,电机制造、船舶及相关装置制造、锅炉及原动设备制造等行业5月份增速保持10%至20%。

  与此同时,假日经济带动民生消费,相关需求释放加速回升。前5个月,单位与居民物品物流总额同比增长6.4%,较前4个月增速提高0.5个百分点。5月份单位与居民物品物流总额同比增长8.3%,较4月份提高2.1个百分点。

  “从新增长点看,直播带货、即时零售等消费新业态日趋成熟,5月份在电商促销及国补政策等因素叠加下,相关消费物流需求进一步激发。”孟圆表示,前5个月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6.3%,较前4个月提升0.5个百分点。5月份电商物流指数为111.6点,环比回升1.1点,指数创年内新高显示需求增长态势良好。

  物流供给规模扩张保持活力

  前5个月,物流业总收入5.6万亿元,同比增长4.2%,增速虽较前4个月回落0.5个百分点,但物流市场规模持续扩大,多数细分领域发展态势良好,物流供给保持活力。

  值得关注的是,5月份,中国物流业景气指数为50.6%,虽环比回落0.5个百分点,但连续三个月保持扩张态势。

  孟圆表示,今年以来,我国物流运输网络运行稳定,结构调整态势延续,同时航空跨境物流、铁路国际运输等保障能力增强,有效支撑物流循环。一是高效运输方式占比提升,5月份民航货邮运输量同比增长16.6%,高于货运量增长12.3个百分点,国际航空货运能力持续增强,仍保持26.3%的高速增长;二是大宗货物运输转型深化,国家铁路货运周转时效缩短,运输效率提高1.0%;三是多式联运逐步推进,大宗货物“公转铁”稳步增长。

  5月份中国仓储指数为50.5%,连续7个月运行在扩张区间。库存周转次数指数为52.4%,大宗商品、日用品等仓储业务活跃,商品周转效率高。

  “从物流供给看,运输结构优化,仓储物流周转提效,国际跨境物流稳定运行,系统性、协同性提升了综合物流运行效率。”孟圆分析称,但也要看到微观物流服务主体经营压力犹存,部分领域服务价格竞争白热化,利润率水平持续处于较低水平。

  从后期走势看,孟圆预计,在设备更新、以旧换新等政策加力扩围推动下,装备制造、民生消费物流有望延续回升态势,但进口国际物流承压与部分领域价格战或将延续,年内物流需求有望保持平稳。从指数看,物流景气指数中的业务活动预期指数连续3个月保持在55%以上高景气区间,铁水联运、低空经济等领域物流市场预期向好。下一步物流供需仍需协同发展,通过深化物流组织模式创新等手段进一步提升经济运行效率,筑牢物流对供应链的稳定支撑作用。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