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 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聚焦政府工作报告
来源:福建日报 时间:2021-01-25 10:35

  “十四五”时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也是我省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加快新时代新福建建设的关键五年。

  报告指出,到二○三五年我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之时,我省基本实现全方位高质量发展超越,“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新福建展现更加崭新的面貌。

  锚定二○三五年远景目标,我们要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服务并深度融入新发展格局,努力在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上迈出重要步伐。

  今后五年我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持系统观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统筹发展和安全,努力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上有新的更大进展,在服务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上展现更大作为,在积极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上迈出更大步伐,在推进省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上取得更大突破,实现经济行稳致远、社会安定和谐,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福建篇章。

  ——奋力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强化科技自立自强,全面建设创新型省份。深入推进先进制造业强省、质量强省、海洋强省、数字福建建设,打造数字中国样板区和数字经济发展高地。

  ——奋力实现更有效率的发展。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推动改革开放更深入。坚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有机结合,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创新发展“晋江经验”。积极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

  ——奋力实现更加公平的发展。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推动共同富裕。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实施健康福建战略,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奋力实现更可持续的发展。持续实施生态省战略,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做深做实新时代山海协作,倾情倾力推进老区苏区全面振兴。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化闽东北、闽西南协同发展区建设。

  ——奋力实现更为安全的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福建。完善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有效遏制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持续深化“餐桌污染”治理、建设食品放心工程。稳定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2021年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做好今年工作意义重大。

  工作总体要求

  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科学精准施策,努力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强化科技战略支撑,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以新时代新福建建设的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主要预期目标

  全省生产总值增长7.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3%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城镇居民、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7%和8%;单位GDP能耗控制在国家下达的目标内;粮食总产量稳定在500万吨。

 

  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加快建设创新型省份

  做强高能级创新平台。加快福厦泉国家自创区建设,推动福州建设福建科学城、厦门建设未来科技城、泉州建设时空科创基地。新布局建设省生物医药领域创新实验室、10家以上省级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新增省级新型研发机构30家以上。

  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完善高技术企业成长加速机制,力争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万家。完善企业研发投入激励机制,力争全社会研发投入增长20%以上。实施10个以上省科技重大专项。新增省级众创空间20家以上。

  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和潜力。深入实施引才“百人计划”和“八闽英才”培育工程,实施青年拔尖人才“雏鹰计划”。持续提高技能人才待遇。

  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落实“军令状”“揭榜挂帅”等机制,推广省卫生行业联合基金等资助模式。健全科技人才评价体系和服务体系。深入实施新时代科技特派员制度。

  持续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

  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加快建设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办好第四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打造“数字应用第一省”,力争数字经济增加值达2.3万亿元。

  做大做强海洋经济。深耕海上福建,抓好六大湾区建设。加快发展福州、厦门国家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培育壮大深海养殖、临海工业、海洋生物医药、海水综合利用等产业。

  培育壮大绿色经济。创新碳交易市场机制,大力发展碳汇金融。开发绿色能源,完善绿色制造体系,加快建设绿色产业示范基地,实施绿色建筑创建行动。

  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强省。实施产业链提升工程、产业基础再造工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工程、龙头企业培优扶强工程、技术改造升级工程、园区标准化建设工程,力争规模超百亿企业达50家,完成500项以上省重点技改项目,抓好16个试点园区建设。

  发展壮大现代服务业。大力布局建设智慧物流园,加快打造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和东南沿海航空货运枢纽。深化“清新福建”“全福游、有全福”品牌建设。

  加快建设特色现代农业。全面推进30个重点现代农业产业园、20个重点优势特色产业集群、100个农业产业强镇和2000个“一村一品”示范村创建。

  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基点,不断激发经济内生动力

  打造国内大循环的重要节点。建设“211”省内交通网,加快推进福州机场二期、厦门新机场、福厦客专、温福高铁、龙龙铁路、昌福(厦)高铁等重大项目。

  积极扩大有效投资。统筹推进福州和厦门地铁、漳州核电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宁德时代锂离子动力电池生产基地、古雷炼化一体化一期、福州申远聚酰胺一体化、永荣石化己内酰胺、厦门天马第6代柔性面板生产线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建设。

  推动消费扩容提质。持续推进“全闽乐购”促消费行动,做优做活商圈经济、夜间经济,建设一批省级步行街、省级示范商圈。

  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更好吸引优质生产要素集中集聚

  以深化改革激发新发展活力。落实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实施方案,推动省属企业集团新一轮战略性重组整合。加强预算收支平衡和绩效管理,扩大零基预算改革实施范围。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

  着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推动更多高频政务服务“省内通办”“跨省通办”。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完善减税降费落实工作机制。

  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通道。深入实施“丝路海运”“丝路飞翔”等标志性工程。高标准推进厦门金砖国家新工业革命伙伴关系创新基地建设。

  积极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加快建设海峡两岸集成电路产业合作试验区、生技和医疗健康产业合作区。促进两岸行业标准共通。推进海峡股权交易中心“台资板”创新试点。加大平潭对台先行先试力度。

  着力补齐不平衡不充分短板,更大力度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念好新时代“山海经”。稳步实施闽东北、闽西南两个协同发展区发展规划。完善促进老区苏区振兴发展机制。做好援疆援藏援宁工作,提高协作层次和水平。

  大力提升城市功能品质。新改造完工城镇老旧小区15万户,新建改造各类市政管网3000公里,新改扩建城市道路500公里,新增公共停车泊位2万个,新建提升福道1000公里、公园绿地900公顷。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十大行动”,建设5000个以上“百镇千村”试点示范项目,打造100条乡村振兴示范线。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

  持之以恒推进生态省建设,积极为建设美丽中国多作贡献

  深化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实施“三线一单”分区管控,健全生态补偿机制。全面推行林长制,开展“三个百千”绿化美化行动。持续深化武夷山国家公园体制改革。

  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推进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深入实施“蓝天工程”“碧水工程”“净土工程”“碧海工程”。

  促进绿色低碳发展。制定实施二氧化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支持厦门、南平等地率先达峰。有序推进县城生活垃圾分类。

  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拓展社会发展新局面

  着力提高居民收入。实施“四大群体”增收计划,增加工资性、经营性、财产性、转移性收入。大力发展企业年金、职业年金、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和商业养老保险。

  强化就业优先。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计划和基层成长计划,扎实做好重点群体就业。全省城镇新增就业50万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10万人。全年培训技能人才30万人次。

  扎实推进健康福建建设。实施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行动,完善重大疫情防控机制,持续提升卫生应急处置能力,完成省疾控中心搬迁,加快建设3个重大疫情救治基地。健全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继续推动医疗“创双高”。加快省妇产医院、省立医院金山院区二期等项目建设。

  推动教育公平发展和质量提升。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新增公办幼儿园学位4万个。提高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公办学校就读比例。加快福州大学城、福州新区职教城建设,支持华侨大学高水平发展。

  加大基本民生保障力度。规范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制度。推动医养结合,新增养老床位1万张以上。提供更多智能化适老产品和服务。关心关爱空巢老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

  加快建设文化强省,广泛凝聚人民精神力量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教育。推进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

  保护传承历史文化。高水平办好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推动“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申遗。加强文物建筑、历史建筑和传统风貌建筑保护。

  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办好第八届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第五届海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第34届中国金鸡电影节和首届中国电视剧大会,建设电影强省。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加快建设更高水平平安福建

  推进法治社会建设。健全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完善守法诚信褒奖机制和违法失信惩戒机制。实施“八五”普法规划,推进民法典实施。

  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大力推行“四门四访”和信访评理机制,强化信访积案化解。学习推广新时代“漳州110”精神,建立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常态化长效机制。

  切实维护公共安全。持续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

 

  报告强调,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抓好各项工作。全面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始终牢记政府前面的“人民”二字,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加快建设法治政府,以实际成效做到“两个维护”。

  敢于担当作为。不折不扣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发扬“滴水穿石”精神,攻坚克难,啃下“硬骨头”,创出新业绩。

  勤于为民服务。坚持一心为百姓、全力惠民生,确保完成29件为民办实事项目。大力弘扬“四下基层”等优良作风,千方百计解决好群众的“急难愁盼”。持续深化机关效能建设。

  勇于改革创新。自觉运用系统观念、改革思维、创新办法来解决问题、推动发展。大力推动政府治理理念创新、行政方式创新、体制机制创新。尊重基层首创精神。

  善于真抓实干。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持任务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具体化,确保事事有人抓、件件都落实。持续深化拓展基层减负工作。

  严于清正廉洁。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和我省实施办法。自觉接受人大监督、民主监督、监察监督。用人民政府的“紧日子”换来人民群众的“好日子”。

  记者 林宇熙 严顺龙 整理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