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鼓楼区
台江区
仓山区
晋安区
马尾区
长乐区
福清市
闽侯县
连江县
永泰县
闽清县
罗源县
思明区
湖里区
集美区
海沧区
同安区
翔安区
芗城区
龙文区
龙海区
漳浦县
云霄县
诏安县
东山县
平和县
南靖县
长泰区
华安县
鲤城区
丰泽区
洛江区
泉港区
石狮市
晋江市
南安市
惠安县
安溪县
永春县
德化县
金门县
三元区
永安市
明溪县
清流县
宁化县
建宁县
泰宁县
将乐县
沙县区
尤溪县
大田县
仙游县
荔城区
城厢区
涵江区
秀屿区
延平区
建阳区
邵武市
武夷山市
建瓯市
顺昌县
浦城县
光泽县
松溪县
政和县
新罗区
永定区
上杭县
武平县
长汀县
连城县
漳平市
蕉城区
福安市
福鼎市
霞浦县
寿宁县
周宁县
柘荣县
古田县
屏南县
相关链接
关于2007年省本级决算和2008年上半年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 _ 发展报告 _ 福建省经济信息中心
关于2007年省本级决算和2008年上半年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
来源:福建省经济信息中心 时间:2008-11-19 01:29 浏览量:364

(2008年7月23日在福建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

福建省财政厅厅长陈小平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根据省十一届人大一次会议关于福建省2007年预算执行情况及2008年预算草案的决议要求,受省人民政府委托,我向本次常委会议报告2007年省本级决算和2008年上半年预算执行情况,请予审议。

  一、2007年财政收支决算

  (一)全省财政收支决算

  1、全省财政收入决算

  (1)全省财政地方级一般预算收入69946亿元,完成预算的1146%,比上年增长292%,比向省十一届人大一次会议报告的快报统计数(以下简称快报数)少057亿元。

  (2)中央补助收入28586亿元。其中:返还性收入12507亿元,财力性转移支付8544亿元,专项转移支付7535亿元。

  (3)上年结余、结转收入13541亿元(包括支出项目结转及历年净结余)。

  (4)调入资金441亿元。

  2、全省财政支出决算

  (1)全省财政一般预算支出91064亿元(含中央专款和上年项目结转等支出),完成预算的1174%,比上年增长25%,比快报数增加943亿元。

  (2)上解中央支出2096亿元。

  (3)调出资金066亿元。

  (4)增补预算周转金04亿元(根据预算法有关要求,部分市县动用预算结余补充预算周转金)。

  3、全省财政收支决算平衡情况

  全省财政收入合计112514亿元,支出合计93266亿元,收支相抵,结转结余19248亿元,比上年增加5707亿元。其中:项目支出结转15753亿元,比上年增加4823亿元;出口退税免抵未调库结转1229亿元,与上年持平;累计净结余2266亿元,比上年增加884亿元(主要是因为省级财政加大转移支付力度以及出台“六挂六奖”等激励办法,市县财政加大了消赤力度,2007年,全省赤字县减少6个,相应增加了全省净结余)。

  4、全省基金收入决算

  (1)全省基金收入69092亿元,完成预算的1801%,比上年增长2769%(主要是按照中央要求,从2007年1月1日起,土地出让收支全额纳入地方基金预算管理,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收入增加46908亿元,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收入增加82亿元)。

  (2)中央专项补助收入886亿元。

  (3)上年结余收入5284亿元。

  (4)调入资金067亿元。

  5、全省基金支出决算

  (1)全省基金支出62336亿元,完成预算的1625%,比上年增长2562%。

  (2)调出资金186亿元。

  6、全省基金收支决算平衡情况

  全省基金收入合计75329亿元,全省基金支出合计62522亿元,收支相抵,结转结余12807亿元。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7832亿元,工业交通部门基金101亿元,文教部门基金625亿元,社会保险基金197亿元,结余基金全部结转下年使用。

  (二)省级财政收支决算

  1、省级财政收入决算

  (1)地方级一般预算收入7231亿元,完成预算的1188%,比上年增长244%,比快报数增加117亿元(主要是省级契税增加127亿元)。

  (2)中央补助收入24919亿元。其中:返还性收入9395亿元,财力性转移支付8457亿元,专项转移支付7067亿元。

  (3)地市上解收入4712亿元。

  (4)上年结余、结转收入694亿元。

  2、省级财政支出决算

  (1)一般预算支出14838亿元,完成预算的1063%,比上年下降08%,比快报数增加149亿元(主要是按财政部要求,将部分公益性国债项目转贷资金和粮食风险金挂帐093亿元转为预算拨款)。

  (2)上解中央支出892亿元。主要是税务经费专项上解159亿元,出口退税专项上解679亿元,津补贴调节基金上解043亿元。

  (3)补助市县支出19492亿元。主要包括:专项补助7198亿元,体制补助2022亿元,一般转移支付1406亿元,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1774亿元,农村低保转移支付337亿元,“六挂六奖”补助607亿元,民政优抚对象提高生活费等专项转移支付142亿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改革转移支付738亿元,农村义务教育免除学杂费转移支付536亿元,缓解县乡财政困难转移支付7亿元,调整工资转移支付1977亿元,结算补助777亿元等。

  3、省级财政收支决算平衡情况

  省级财政收入合计43802亿元,支出合计35222亿元,收支相抵,结转结余858亿元,比上年增加164亿元。其中:项目支出结转637亿元,比上年增加164亿元;出口退税免抵未调库结转1229亿元,与上年持平;累计净结余981亿元,与上年持平。

  4、省级基金收入决算

  (1)省级基金收入13313亿元,完成预算的1039%,比上年增长258%。

  (2)中央专项补助收入831亿元。

  (3)上年结余收入1822亿元。

  5、省级基金支出决算

  (1)省级基金支出12918亿元,完成预算的101%,比上年增长248%。

  (2)补助市县支出1494亿元。

  6、省级基金收支决算平衡情况

  省级基金收入合计15966亿元,省级基金支出合计14412亿元,收支相抵,结转结余1554亿元。其中:工业交通部门基金45亿元,文教部门基金419亿元,社会保险基金089亿元,结余基金全部结转下年使用。

  (三)2007年财政决算有关情况的说明

  1、财政收入持续较快增长。2007年,全省财政上划中央收入58338亿元,完成预算的1092%,比上年增长237%。上划中央收入加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全省财政总收入128284亿元,比上年增加27007亿元,增长267%(决算数比快报数减少143亿元,主要是按提高后的计税工资标准退多缴企业所得税,导致企业所得税减少)。省级预算超收23亿元,经省十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二次会议审查批准,主要用于补助市县解决全省医改前关闭破产国有、集体企业退休人员的医疗保险经费的补缴问题,以及其他改善民生、增强公共服务能力等支出。

  2、财政支出结构持续优化,重点支出资金及时到位。2007年,全省财政支出结构进一步优化,集中财力办大事、保重点的特征更加突出。全省重点支出(包括农业、科技、教育、社保、卫生)达40898亿元,占财政支出比重449%,比上年提高36个百分点。省级重点资金到位情况良好,省级农业、科技、教育、社保、卫生等重点支出预算6185亿元,实际支出996亿元(含中央专款补助和上年结转),完成预算161%。其中:教育支出2793亿元,完成预算1392%;科技支出822亿元,完成预算1608%;农业支出3033亿元,完成预算2065%;卫生支出931亿元,完成预算1334%;社会保障支出2381亿元,完成预算1588%。

  3、中央财政支持力度不断加大。2007年,中央财政考虑福建实际困难,继续增加对我省的转移支付,共下达我省转移支付16079亿元,同口径比上年增加4726亿元,增长416%。其中:财力性转移支付8544亿元,比上年增加3114亿元,增长574%;专项转移支付7535亿元,比上年增加1612亿元,增长272%。

  4、省级财力继续向基层倾斜。为进一步缓解县乡财政困难,推动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2007年,省级财政下达市县转移支付19492亿元,同口径比上年增加6528亿元,增长504%。其中:财力性转移支付12294亿元,比上年增加3066亿元,增长332%;专项转移支付7198亿元,比上年增加3462亿元,增长927%。

  5、认真落实省人民代表大会决议,对同级审计提出的问题认真整改。通过加强预算指标管理和国库集中支付系统信息化建设以及开展省级专项支出检查,加快支出进度;结合预算编制督促部门采取措施控制结余结转;加强和改进预算编制,进一步提高预算的规范性和科学性;实施政府收支分类改革,改进决算编制工作,完善决算内容;建立健全管理办法,加强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管理;认真执行《福建省财政监督条例》,进一步规范财经秩序。

  6、年终结转结余继续得到一定的控制。2007年省本级净结余与上年持平,省本级结转增幅低于一般预算收入增幅,项目支出结转在东部省份仍属于较低水平。但是由于2007年地方各级财政收入继续保持高速增长,超收较多;中央继续增加对我省的转移支付补助且相当部分集中在年底前下达;中央年终结算补助增加;省级超收安排13亿元用于解决全省医改前关闭破产国有、集体企业退休人员的医疗保险经费,需要逐笔核对清算等原因,使得年终结转结余总量仍然有所增加。

  从决算情况看,2007年,全省及省本级财政预算执行情况良好,为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提供了财力保障。但财政运行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部分县乡财政仍然比较困难,基层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需进一步增强;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有待进一步提高;财政监督管理仍需进一步加强等。这些问题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认真解决。

  二、2008年上半年预算执行及主要财政工作情况

  今年以来,全省各级财政部门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和省委八届三次会议精神,按照省十一届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决议和《政府工作报告》有关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落实“四个重在”实践要领,坚持一手抓抗震救灾工作,一手抓经济社会发展,充分发挥财政职能,积极推进“两个先行区”建设,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发展。上半年预算执行及财政工作主要情况如下:

  (一)上半年预算执行情况

  1、全省财政总收入完成82858亿元,占预算571%,增加16622亿元,增长251%。其中:地方级一般预算收入完成45148亿元,占预算568%,增加9131亿元,增长254%;上划中央收入完成3771亿元,占预算575%,增加7491亿元,增长248%。全省财政支出44236亿元,占预算447%,增加9752亿元,增长283%。

  2、省级地方级收入完成4207亿元,占预算581%,增加881亿元,增长265%。省级财政支出完成6388亿元,占预算392%,增加171亿元,增长366%。

  3、全省基金收入28066亿元,占预算37%,增加812亿元,增长407%。全省基金支出27926亿元,占预算368%,增加14652亿元,增长1104%。

  4、省级基金收入7561亿元,占预算508%,增加1405亿元,增长228%。省级基金支出5533亿元,占预算371%,增加822亿元,增长174%。

  2008年上半年预算执行的主要特点

  1、财政收入持续稳定增长。在我省经济运行保持持续较快发展势头,经济持续增长、质量持续向好基础上,财政收入实现持续稳定增长。从收入增幅看,在去年高位增长的基础上,上半年地方财政收入仍保持254%的较高增长速度;从收入进度看,上半年地方财政收入已完成预算的568%,超过序时进度68个百分点。

  2、财政支出结构不断优化,支出进度加快。各级财政部门坚决贯彻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在支出安排上按照有保有压、突出重点的原则,在保证基本支出的基础上,优先保障重点支出。上半年,全省财政支出44236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9752亿元,增长284%。财政支出继续向法定支出、民生支出和社会发展薄弱环节倾斜,科技、医疗卫生、农林水事务、环境保护和交通运输等支出分别增长43%、832%、416%、1013%和627%。

  (二)上半年财政工作主要情况

  1、支持经济持续较快发展。

  ——保障重点基础设施建设。上半年,省级财政共下达预算内基建资金1233亿元,支持一批重点项目建设;积极筹措资金,支持地方铁路、高速公路建设;下达资金23亿元,建成农村公路里程2500公里;大力推进“造福工程”、“六千”水利、农村沼气等重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促进外向型经济及中小企业发展。积极应对出口形势变化,出台外经贸扶持政策,增强外经贸企业竞争力;大力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完善担保体系建设,研究制定中小企业担保、创业投资等财政扶持政策;积极支持企业自主创新,推进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积极支持环保及节能减排工作。制定并完善环保及节能减排的财政政策措施,大力支持节能降耗示范项目建设;下达资金314亿元,支持生态公益林补偿;下达资金7119万元,支持村镇环境整治。

  2、惠民实事资金得到有效落实。

  ——教育方面。上半年,省级财政下达资金301亿元,用于全省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免除学杂费;下达资金465亿元,用于全省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寄宿生生活费补助及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

  ——“三农”方面。认真落实粮油生产储备的各项扶持政策,下达种粮农民综合直补、良种补贴、订单直补资金共989亿元,并按规定时限及时兑付给种粮农民;及时落实新增粮食储备10亿斤及食用油储备3万吨所需资金,确保全省粮油储备规模分别达到40亿斤及355万吨;为缓解成品油价格调整的影响,及时下达补贴资金2083亿元,对相关公益性行业给予补贴。

  ——医疗卫生方面。下达资金39亿元,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府资助标准由每人每年50元提高到80元;下达资金8951万元,全面推进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下达资金2858万元,使乡村医生津贴标准从每人每月60元提高到100元;积极做好医改前关闭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参加医疗保险省级补助资金的结算工作。

  ——社保方面。针对食品、燃气、成品油价格上涨,下达资金275亿元,对城市低保对象、低保边缘家庭和农村低保对象每人每月分别提高补助水平40元、12元和10元;积极筹措并及时拨付资金,保障企业退休人员月人均提高养老金120元。

  ——文化方面。预拨资金3675万元,提前两年半完成我省“十一五”期间13144个20户以上自然村通广播电视任务,确保农民群众在奥运期间能收听收看到广播电视;下达资金1875万元,继续实施年百所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安排专项资金,对全省免费向公众开放的60家博物馆、纪念馆予以补助。

  3、救灾援建工作有序开展。

  ——切实做好年初抗击雨雪冰冻灾害的应急保障工作。启动财政应急保障机制,积极争取中央灾情补助,及时下达中央和省级抗灾及灾后重建专项经费156亿元,帮助我省受灾地区尽快开展灾后重建工作。

  ——大力支持四川灾区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全省各级财政紧急向四川灾区拨付13175万元捐赠款,专项用于援助四川省抗击地震灾害;及时预拨资金213亿元,保障地震灾区过渡安置房生产建设的急需。

  ——压缩行政经费。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在全国开展支援灾区全民节约活动的精神,根据省委、省政府的要求,积极采取措施压缩行政事业经费开支。省直行政事业单位的公用经费支出在2008年年初预算的基础上调减5%,节约资金529479万元,专项用于支援抗震救灾。同时,强化预算约束,原则上不再追加安排省直党政机关行政经费。

  4、财政改革稳步推进。

  ——国库集中收付改革全面推开。完成282个在榕二级预算单位全部纳入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准备工作;推动市县实施国库集中支付改革;进一步推进非税收入收缴改革。

  ——部门预算改革继续深化。加强项目支出的追踪问效,积极推进专项资金绩效评价;加快预算改革信息化建设,完善和推广指标管理系统,并与国库集中支付系统实时连接,实现了对省直各单位预算执行情况的动态管理和监督。

  ——政府采购机制不断创新。出台低价跟单采购等系列办法,进一步提高采购效率;落实扶持政策,鼓励优先采购自主创新、节能环保产品,实行强制采购目录内节能产品;按照财政部部署,开展政府采购执行情况专项检查,完善政府采购制度建设。

  5、财政监督不断加强。

  ——开展县市财政收支运行情况检查。选择部分县开展2007年度财政收支运行情况检查;重点检查省级转移支付资金的安排使用情况,特别是惠民实事资金的安排落实情况。

  ——整顿会计秩序。对部分企业和会计师事务所开展会计信息质量和审计执业质量检查,规范企业会计核算和信息披露,推进社会诚信建设。

  ——加强财政投资评审工作。上半年,省级财政共完成34个项目的投资评审任务,累计送审金额521亿元,审定金额444亿元,净审减077亿元,净审减率1477%。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上半年的财政工作虽然取得一定成绩,但全年的财政收支任务仍然十分艰巨。我们将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人大的依法监督下,坚持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继续按照省十一届人大一次会议对财政工作的决议要求,认真做好各项财政工作,确保全年任务的完成,为把海西建设成为“两个先行区”作出应有贡献!

  以上报告,请予审议。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