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鼓楼区
台江区
仓山区
晋安区
马尾区
长乐区
福清市
闽侯县
连江县
永泰县
闽清县
罗源县
思明区
湖里区
集美区
海沧区
同安区
翔安区
芗城区
龙文区
龙海区
漳浦县
云霄县
诏安县
东山县
平和县
南靖县
长泰区
华安县
鲤城区
丰泽区
洛江区
泉港区
石狮市
晋江市
南安市
惠安县
安溪县
永春县
德化县
金门县
三元区
永安市
明溪县
清流县
宁化县
建宁县
泰宁县
将乐县
沙县区
尤溪县
大田县
仙游县
荔城区
城厢区
涵江区
秀屿区
延平区
建阳区
邵武市
武夷山市
建瓯市
顺昌县
浦城县
光泽县
松溪县
政和县
新罗区
永定区
上杭县
武平县
长汀县
连城县
漳平市
蕉城区
福安市
福鼎市
霞浦县
寿宁县
周宁县
柘荣县
古田县
屏南县
相关链接
2015年,这样建设新福建 _ 发展报告 _ 福建省经济信息中心
2015年,这样建设新福建
——聚焦政府工作报告
来源:福建日报 时间:2015-01-29 00:00 浏览量:304

目标

  全省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0%左右;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同比增长9%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8%左右;外贸出口同比增长6%,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同比增长6%;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3%,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3%左右;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9.5‰以内;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9.5%,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10%;完成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氨氮、氮氧化物等节能减排任务。

九大抓手发力

  1、全力落实科学发展跨越发展行动计划

  ◎加快推进重大项目

  实行“一月一协调、一季一督查”,分级管理、分类推进,实现“十二五”规划项目全部开工,一批“十三五”规划项目提前实施,今年安排省重点项目490个、完成年度投资3500亿元。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继续实施城乡基础设施提升工程,新增高速公路通车里程710公里,实现县县通高速。

  加快新一轮机场建设,建成三明沙县机场。

  新增港口吞吐能力2000万吨。

  新增电力装机容量200万千瓦以上。◎加强要素支撑保障

  落实项目用地、用林、用海、减排总量、火工油品。

  争取各银行总行加大信贷规模倾斜支持力度。鼓励企业上市融资和再融资。

  鼓励保险公司通过投资企业股权、基金等方式参与项目建设。

  2、促进产业创新转型做大做强

  ◎推动工业扩量提质

  实施新一轮企业技术改造,重点抓好500个项目。深入实施产业龙头促进计划,抓好产业链建设工程。设立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投基金,推进“数控一代”创新应用示范工程,加强新能源汽车开发和推广应用。

  ◎大力发展互联网经济

  积极发展电子商务,打造闽货网上专业市场、行业垂直电商平台。

  扶持发展物联网产业。

  支持互联网金融规范发展。

  推进发展面向市场的云计算、大数据和信息安全服务。

  ◎促进服务业大发展

  深入开展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和示范区建设。

  生产性服务业重点推进金融、物流、商务服务、服务外包等与实体经济在更高水平上有机融合。

  着力把金融业培育成为新的支柱性产业。

  生活性服务业重点拓展旅游、商贸、养老健康家政、教育文体、物业服务等产业。

  ◎提升海洋经济发展水平

  促进海洋工程装备、邮轮游艇、海洋生物医药等产业规模化发展。

  建设一批远洋渔业生产、冷藏和精深加工基地。推进南方海洋研究中心、国家海洋局平潭海岛研究中心建设。

  ◎推进创新驱动发展

  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普惠性政策,推动实施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试点政策。

  加快建设提升工程技术中心、科技企业孵化器等创新平台。

  支持企业主导或参与各类标准制修订,加大品牌创建力度。

  深化事业单位科技成果使用处置和收益管理改革。推进国家专利审查协作福建分中心建设。

  3、加强特色现代农业建设

  ◎强化粮食安全保障

  加大对规模化粮食生产者扶持力度。

  继续抓好粮食产能区和150个粮食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片建设。

  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快大型粮食仓储设施建设。

  ◎大力发展特色优势农业

  发展绿色有机农业、特色高优农业,建设一批特色农业产业集中区。

  出台差别化扶持政策,支持山区发展特色农业。

  扶持一批投资上千万元的设施农业项目和上千亩的设施果蔬基地。

  加快农业标准化示范县、示范场建设。

  培育10家省级以上“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

  ◎创新农业经营方式

  支持以股份合作、托管、信托等多种方式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扶持发展家庭农场,规范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继续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发展“三农”融资担保服务。

  4、推动重点领域改革取得更大进展

  ◎进一步转变职能、简政放权

  再取消和下放一批省级行政审批事项,全面清理非行政许可审批,全面推行行政权力清单制度。

  实行电子营业执照和全程电子化登记管理。加快建设全省统一的信用信息公示系统。

  ◎加快资源配置市场化

  稳步实施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加快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农村房屋所有权等确权登记发证。

  开展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推进林权联户证分发到户和流转。

  集中力量打造厦门东南国际航运中心。

  实施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推进大用户直购电试点。启动实施省直部门信息中心、数据中心的整合。

  ◎深化财税和企业改革

  逐步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和规范的政府举债融资机制。

  通过设立产业股权投资基金等方式,吸引社会资金投入。

  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基础产业、社会事业、特许经营等领域。

  ◎推进社会事业综合改革

  实施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试点方案,实现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全覆盖,全省医疗机构新增床位8400张以上。

  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城乡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380元。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人均标准提高到40元。稳步推进招生制度改革,深化高校管理体制改革。

  5、深化全方位开放合作

  ◎加快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

  坚持区内率先突破、区外积极跟进,强化试验功能。建立符合国际惯例的投资贸易管理新体制,营造国际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放宽投资准入,构建对外投资促进体系。

  突出对台特色,推动货物、服务和各类要素自由流动,建设两岸经济合作示范区。

  ◎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

  推进中国—东盟海上合作基金项目、远洋渔业基地建设,力争突破一批带动力强的合作项目。

  办好第二届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等活动。

  进一步做好华侨特别是新生代华侨工作。

  ◎优化通关环境促进对外贸易

  实施全省统一的“单一窗口”,推进两关两检通关一体化。

  推动重点出口基地转型升级。

  扩大先进技术装备、关键零部件和能源资源进口。

  ◎创新机制有效利用外资

  推进外资企业设立、变更备案制试点,完善外资项目“四个一”工作机制和省市县三级联动机制。

  引导国际产业资本、投资基金参与我省企业并购重组。

  6、扎实推进以中小城市和城镇为重点的新型城镇化

  ◎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推行无门槛居住证制度,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向常住人口覆盖。

  支持开发区、产业园区规划建设公共租赁住房。推动建立财政转移支付、建设用地增加规模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机制。

  实施“百万农业转移人口素质培训工程”。

  ◎优化城镇化规划布局

  推进县(市)域城乡总体规划编制。

  推进福州省会城市建设,加大厦漳泉同城化协调推进力度。

  抓好46个小城镇综合改革和15个镇级小城市培育试点。

  ◎加大宜居环境建设力度

  实施新一轮“千村整治、百村示范”工程。

  加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历史街区、历史建筑、传统村落保护。

  突出市政设施建设与管理,完成新一批“五千工程”。

  ◎产城互动做强县域经济

  加快实施“大城关”战略,大力培育特色优势产业。突出抓好工业园区建设,培育产业发展的新载体。重点推进23个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一县一园区”建设,做大“一县一业一品”。

  ◎坚持科学扶贫精准扶贫

  深化山海协作,加快共建产业园区发展。完成5万户20万人搬迁和危房改造任务。

  加大对原中央苏区县、革命老区等欠发达地区的扶持力度。

  深化扶贫小额信贷创新试点。

  7、推动闽台融合发展

  ◎以产业合作为抓手推动经济融合实施闽台产业对接升级计划。推进两岸产业对接集中区建设。鼓励台湾青年来闽创业就业。

  推动设立闽台合资全牌照证券公司和两岸合资股权投资基金。

  ◎以广泛交流为基础推动文化融合

  深化闽台乡镇对接,持续开展同名村联谊和宗亲交流。加快海峡两岸交流基地建设,开展万名台湾青少年来闽交流活动。

  打造两岸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医疗卫生和社会服务的合作先行区。

  ◎以平潭开放开发为重点推动综合试验

  加快建设新兴产业区、高端服务区、宜居生活区,建设国际旅游岛。

  深化与台湾自由经济示范区对接合作,推进两岸关检合作模式创新。

  推动两岸车辆互通。

  抓好城市开发建设,吸引更多台胞参与平潭建设、落户平潭生活。

  8、加快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

  ◎加大能源资源节约和减排力度

  严格落实环保监管“一岗双责”,严控高能耗、高排放项目。

  对各地突出的环境问题,省长一季度一督查,环保厅一季度一通报。

  实施一批重点节能工程和减排项目。

  节约集约利用国土资源,鼓励开发利用地下空间,合理开发利用低丘缓坡地。

  积极推广节水技术和产品。

  ◎抓好水、大气、土壤污染防治

  深入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细则,出台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细则。

  深化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和饮用水源地保护。

  完善大气污染监测和预警体系。

  全面淘汰2005年底前注册营运的黄标车。启动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工程试点。

  强化环境风险预警和防控,严肃查处环境违法行为。

  ◎加强自然生态系统建设和保护

  持续推进“四绿”工程,完成植树造林150万亩。严格控制过度开山种茶种果,建立水土流失治理长效机制。

  实施重点流域生态补偿办法。

  完善生态公益林补偿机制,开展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赎买试点。

  推动实施企业环境污染责任保险。

  9、让发展成果更多惠及民生

  ◎增强社会保障能力

  新增城镇就业60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0万人。

  继续提高企业退休职工和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

  保障性安居工程新开工12万套、基本建成7.5万套。

  提高城乡低保对象补助水平。

  ◎提高教育文化发展水平

  新建改扩建100所公办幼儿园,基本完成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

  实施人力资源素质提升工程,办好一批应用技术大学和技能型高职院校。

  扩大工科、医科、农林等紧缺人才培养规模。

  发挥家训家风等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作用。

  重视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利用。

  积极发展广播影视、新闻出版事业,促进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融合发展。

  加快文化产业园区建设和龙头企业发展。

  ◎强化社会治理创新

  严格按照“路线图”和“七项机制”依法处理信访事项。

  深化“平安福建”建设,继续开展道路交通安全综合整治,进一步打好“清剿火患”战役。

  持续治理“餐桌污染”,建设“食品放心工程”。

  提升防灾减灾和应急处置能力。

  加强社区建设,做好村居委会换届选举工作。

  ◎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力争连续四届所有设区市均成为全国“双拥模范城”。

  进一步做好军转安置和优抚工作,促进军政军民团结。

承诺: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

  人民政府任何时候都要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尽心尽力对人民负责,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

  全面推进依法行政

  政府的一切权力来自人民、源自法授,必须在党的领导下、在法治轨道上开展工作。

  健全依法决策机制,推进科学民主决策。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严格公正文明执法,规范行政执法行为。

  加强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

  全面推进政务公开,让行政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着力营造良好环境

  进一步简化审批、创新服务、马上就办,破除“熟人经济”“吃拿卡要”等顽症。

  全面推行涉企收费目录清单制度,严格规范涉企收费行为。

  支持创业、激励创新,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每个人都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持续深化作风建设

  践行“三严三实”,常怀感恩之心、敬畏之心、勤勉之心,坚持反对“四风”,坚持“四下基层”,多看看老百姓的口袋、饭碗和脸色。

  整治“庸懒散拖”,认真解决“乱作为、不作为、慢作为”问题。

  强化廉政建设,使广大公务人员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不收不送”,廉洁从政。

  同时承诺:

  ——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的发展,精心呵护山清水秀的美好家园。

  ——通过综合施策,努力让人民群众喝进嘴里的、吸进肺里的、吃进胃里的都更加洁净安全。

  ——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本版文字由本报记者周琳整理)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