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省人民政府委托,我向大会报告福建省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请予审议,并请省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11年,在省委的正确领导下,全省上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总体部署,全面启动实施《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平潭综合实验区总体发展规划》和“十二五”规划,实现了“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良好开局。初步统计,全省生产总值17500亿元,增长12.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907元,增长14.4%,农民人均纯收入8779元,增长18.2%,超额实现了“三个12%”的预期目标;固定资产投资突破万亿,达到10119亿元,增长27.1%;财政总收入2596亿元,增长26.3%,其中地方级财政收入1501亿元,增长30.4%。
一年来经济社会发展成效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
(一)产业发展步伐加快
第一产业增加值1620亿元,增长3.2%;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732.7亿元,增长4.2%。粮食总产量672.8万吨,增长1.6%;水果产量687.8万吨,增长7%;肉蛋奶产量223.9万吨,增长0.7%;水产品产量605.9万吨,增长3.2%。184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销售收入1044.5亿元,增长13.7%。除险加固小型水库60座,强化加固海堤97公里,治理水土流失180.7万亩,完成水利投资130亿元,增长67%。新建户用沼气池3.1万户。
第二产业增加值9225亿元,增长16.6%。其中,工业增加值7815亿元,增长17%;建筑业增加值1410亿元,增长13.6%。工业结构优化提升,电子、机械、石化三大主导产业实现增加值2715.2亿元,增长17.3%,占工业增加值的36%。民营工业增加值4740.6亿元,增长18.8%。加快培育发展省重点产业集群(基地),厦门光电、泉州纺织服装2个产业集群产值率先超千亿元,工业园区集聚作用进一步增强。全社会发电量1578.9亿千瓦时,增长16.4%;用电量1515.9亿千瓦时,增长15.3%,其中,工业用电量1032.9亿千瓦时,增长15.7%。
第三产业增加值6655亿元,增长8.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168.8亿元,增长18.2%;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5.3%。货物周转量增长14.1%;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3.7亿吨,增长13.2%,集装箱吞吐量960万标箱,增长10.7%;机场旅客吞吐量2560万人次,增长14.7%。旅游总收入1551亿元,增长16%。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增加2895亿元;33家企业实现在境内外资本市场上市或再融资,募集资金210亿元。
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1200亿元,增长28%,平板显示产业产值实现超千亿元,计算机及网络、新一代宽带移动通信、LED和太阳能光伏、软件、物联网正在加快形成千亿级的产业集群。193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企业实现产值1536亿元、利润80.8亿元、上缴税收32.4亿元,分别增长38%、29.5%和33.3%。海洋经济发展试点工作扎实推进。
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加强,新增6个国家级研发平台,新认定省级企业技术中心33家,新建省级工程研究中心和工程实验室2家。第九届“6·18”成功对接项目5188项,已开工、投产项目3773项。“数字福建”政务云计算平台加快建设。
(二)“五大战役”成效明显
“三化”并举力度加大,“三群”联动步伐加快,“三维”对接进展加速,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城镇制造业投资2841亿元,增长42.7%,城镇民间投资5090.3亿元,增长38.2%,分别占城镇投资的30.3%、54.3%,比上年提高3.2和4.5个百分点。对接央企、民企、外企项目1779项,投资规模达2.5万亿元。央企项目开工建设68个,完成投资702亿元;民企项目开工建设427个,完成投资694亿元;外企项目开工建设102个,完成投资291亿元。
重点项目建设战役,完成投资2589亿元、增长33.7%,开工项目173个,建成或部分建成项目190个;铁路在建里程超过1200公里,新增高速公路通车里程300公里、港口吞吐能力1677万吨、电力装机容量345万千瓦。新增长区域发展战役,完成投资4343亿元。城市建设战役,完成投资1972亿元,福州和厦漳泉两大都市区同城化全面启动。小城镇改革发展战役,42个试点镇完成投资954亿元,在投融资、财税体制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民生工程战役,省档案馆新馆、省少儿图书馆等一批项目建成并投入使用,保障性安居工程开工建设25.27万套,超额完成年度计划。
(三)改革开放扎实推进
推动11个重点领域44项改革,开展新一轮省级行政审批项目集中清理工作,审批项目减少至379项,成为全国省级行政审批项目最少的省份。健全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政策体系,8个县(市)列入全国百强县。开展支持中小企业融资的金融创新试点,海峡股权交易所在平潭登记成立。医改工作年度任务全面完成,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95%以上,新农合参合率99.28%,政府补助标准和报销水平大幅度提高,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改革范围扩大到全省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厦门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获国务院批复。
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进一步拓展,平潭综合实验区被赋予比当前经济特区更加优惠的政策。全省进出口1433亿美元,增长31.7%,其中出口928亿美元,增长29.9%。新批外商投资项目1039项,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110亿美元,增长7.1%。闽台贸易额116.1亿美元,增长11.8%;实际利用台资32.2亿美元,增长20.5%。闽港澳贸易额62.1亿美元,增长35.5%;实际利用港澳资64.5亿美元,增长17%。
(四)生态建设力度加大
建成13座污水处理厂和8座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市县污水、垃圾处理率分别达81.3%和85%。关停小火电7.7万千瓦,淘汰落后产能炼铁40万吨、铁合金3.1万吨、水泥138.8万吨、造纸22.3万吨、制革65万标张。万元GDP能耗、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氨氮等节能减排指标预计可以实现年度目标。
“四绿”工程扎实推进,新增造林面积701万亩。重点流域治理、饮用水源地保护、重要生态功能区建设进一步加强,12条主要水系水域功能达标率96.5%。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完成172个乡镇、1992个建制村垃圾治理任务。
(五)民生保障全面加强
完成了49件为民办实事项目;新建、改扩建492所公办幼儿园,重建中小学校安工程403万平方米;学前三年入园率和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分别达92%和88%,居全国前列。实施5392个基层卫生项目,全面完成乡镇卫生院达标建设,70%以上的县级综合医院达到国家标准。全省医疗机构新增病床7400张,千人医疗机构病床数达3.3张。实现全省乡镇文化站全覆盖,启动市县两级文化“三馆”建设,实现了全省农村广播“村村响”。解决201.3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实施5个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设施试点项目、10个县级社会福利中心和22个县级妇女儿童活动中心项目,80%的县(市、区)建成青少年校外体育活动中心。
人口自然增长率6.21%。,城镇新增就业62.25万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13.1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69%。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发展中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工业等部分指标增速回落,中小微企业生产经营和融资困难较大,出口环境面临较多不确定性;推动物价上涨因素仍然较多,实现城乡居民持续增收比较困难;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亟待提高;转方式、调结构任务重,节能减排压力大。针对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要通过深化改革和加快发展努力加以解决。
二、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和任务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预期全省生产总值增长11%以上,力争增长12.3%、达到2万亿元,这是加快推进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客观需要,是扩大就业、改善民生的现实需求。
从三次产业看,“三维”项目有序推进,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构建,预期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4%、13.5%、11%。
从三大需求看,“五大战役”持续推进,消费需求持续扩大,出口结构继续优化,预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外贸出口增长10%。
从民生保障看,经济社会发展有利于增加财政收入,提供更多就业岗位,增加城乡居民收入,预期地方级财政收入增长13%;城镇新增就业6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均增长11%以上、力争增长12.3%;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4%左右。
从节能减排看,国家将对能源消费强度和总量实行双控,激励和约束机制进一步完善,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以及主要污染物排放年度控制目标预期可以完成。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我们要全面落实省委一系列决策部署,按照“一个坚持、三个更加”的总要求,加快实施《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平潭综合实验区总体发展规划》和《厦门市深化两岸交流合作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三化”并举、“三群”联动,打好“五大战役”、拓展“三维”项目,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求进、好中求快、又好又快。重点要组织实施好年度计划的八个方面工作:
(一)强化农业基础,发展现代农业
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组织实施长泰枋洋等10座大中型水库、平潭引调水等一批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实施农田节水灌溉改造、新增6亿斤粮食产能田间工程建设,实施300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和一批大中型沼气工程。加快中心渔港、一级渔港等标准渔港建设。
坚持用工业化理念组织农业生产经营,实施农业产业化升级工程,促进农产品精深加工,构建专业合作社和农产品专业销售网络。加大品牌良种、闽台农业合作示范、农业“五新”推广力度,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做大做强特色优势农业。认真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推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实施县域经济发展提升计划,发挥资源优势和比较优势,打造特色化、品牌化优势产业。落实支持和促进革命老区加快发展的意见,加大对少数民族集聚区、偏远山区、海岛、水库库区等欠发达地区的项目和资金支持力度。
(二)推进项目落地,促进产业升级
抓龙头、铸链条,做大做强实体经济,以促项目开工、竣工为重点,加快“三维”项目建设,构建和提升现代产业体系。央企项目续建和新开工203个,年度投资800亿元以上;民企项目续建和新开工700个,年度投资600亿元以上;外企项目续建和新开工275个,年度投资60亿美元以上。
加快先进制造业发展,建成投产腾龙芳烃、华东船厂、鞍钢冷轧薄板等一批重大项目;开工建设联合石化脱瓶颈、马尾船厂搬迁工程、新龙马汽车发动机等项目;继续建设中化炼油、东南汽车三期、福欣不锈钢等项目;力争突破古雷炼化一体化、金鹰林浆纸一体化、鞍钢(宁德)钢铁基地等一批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加快建设重点产业集群集聚区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平台,打造石化、计算机及网络等10个超千亿及16个500—1000亿的产业集群(基地)。实施一批重大技术改造专项,重点推进轻工纺织、冶金建材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化,加快建设TFT液晶显示、镍氢动力电池、人造蓝宝石晶体、LED芯片、北斗卫星应用等一批项目,形成平板显示、新能源、LED、高端通讯、太阳能光伏和物联网等产业集聚效应。加快推进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试点,培育壮大海洋新兴产业。
细化落实支持服务业发展政策,放宽市场准入,推动制造业和服务业联动发展,完善服务业统计制度。组织实施省级服务业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方案,推动服务业集中建设。积极推进企业直接融资,通过上市、发债、发展股权投资、培育区域资本市场等措施拓宽企业融资渠道。推进物流中心、陆地港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引导发展冷链物流,构建智能物流服务网络;提升旅游基础设施水平,推进滨海、生态、文化、红色等特色旅游工程建设,加快培育现代物流业和旅游业成为新的主导产业。推进家政等民生服务业发展,拓展服务发展空间。
(三)打好“五大战役”,优化投资结构
精心组织实施“五大战役”,扩大领域、增加项目,促进投资结构优化总量壮大,发挥投资对拉动内需的重要作用,进一步细化落实鼓励民间投资的各项政策措施,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文化产业等新的投资增长点。
加大重点项目攻坚力度,安排省重点项目529个,计划投资2760亿元以上。加快推进向莆、合福等铁路建设,确保龙厦铁路建成通车,厦深铁路基本建成,新增铁路干线里程255公里;加快沈海复线等高速公路建设,新增通车里程700公里;建成古雷港区南2号等一批深水泊位,新增吞吐能力1765万吨;加快三明沙县机场建设和福州、厦门等机场改扩建,推进厦门新机场等前期工作。加快构建双管网、多气源、安全稳定的天然气供应格局,推进海西天然气管网二期工程和国家西气东输三线入闽工程建设;开工建设华东特高压联网等主干电网工程,加快建设一批煤电项目,推进风电规模化开发,新增电力装机170万千瓦。
推进新增长区域发展,总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项目建成投产400个、新开工600个,年度投资3800亿元以上,为实现三年投资倍增计划打下基础。
深化小城镇综合改革建设试点,实施项目1700个,年度投资950亿元以上。重点突破管理体制、土地、户籍制度改革,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促进人口集聚,建成一批宜居城市综合体。
加大城市建设力度,实施项目2000个,年度投资1300亿元以上。加快建设福州地铁1号线,开工福州地铁2号线和厦门轨道交通1号线,推进福州、厦漳泉两大都市区同城化重大项目建设,在交通、通信、基本公共服务等方面加快实现同城化。
扎实推进民生工程,落实省委、省政府50件为民办实事项目,加快推动校车安全工程、食品放心工程、保障性安居工程和新一轮造福工程、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等项目建设。
(四)发展社会事业,切实改善民生
组织实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行动计划,统筹安排社会公共服务资源,加大向农村、基层、薄弱环节的倾斜力度。加强人口新增长区域义务教育、学前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实施特殊教育、中小学校安工程建设;继续推进青少年校外体育活动中心建设;加快职业教育发展,培育紧缺型技能人才。推进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实施卫生监督所、农村急救中心等基层公共卫生项目建设;新增医疗机构病床8500张,千人医疗机构病床数达3.6张。
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继续实施公共租赁房、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建设和各类棚户区改造,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16.17万套。加快残疾人康复中心、乡镇敬老院、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等基础设施建设。
统筹城乡社会保障,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逐步提高保障水平。提高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完善低保标准增长机制;做好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工作,政府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240元;实现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6%。以内。
进一步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促进大中专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力争转移农村劳动力40万人。以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带动城乡居民增收,建立健全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完善最低工资标准、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正常调整机制,努力提高中低收入群体收入水平,增强居民消费能力。
努力保障供应稳定物价,推进省级55万吨粮食储备库和7万吨食盐储备库建设,扩大“菜篮子”规模,扶持大宗农产品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强化食品药品安全和产品质量监管,加强检疫检测,加大力度治理“餐桌污染”,建设“食品放心工程”。创新社会管理,深化平安创建活动,维护社会安定稳定。
(五)发展文化事业,建设文化强省
全面落实我省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八大工程”。加大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投入力度,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县级图书馆、文化馆、体育设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农村电子阅览室、农家书屋等一批基层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和文化重点项目;建设特色文化城市、县区、村镇等一批基础设施;建设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红色文化旅游等一批历史文化基础设施。
推动十大文化产业加快发展,增幅达30%以上,重点建设一批文化产业集群,把文化产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支持重点文化企业通过联合、重组等方式做大做强,推动各地区、各行业门类形成一批文化龙头企业;扶持发展工业设计等重点创意企业,培育壮大一批重点创意产业园;大力发展文化产品、文化要素市场,建设功能比较完备的文化市场体系。
加快推进文化管理体制改革,完善管人管事管资产管导向相结合的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加快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转制,培育自主经营、富有活力的文化市场主体;进一步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合作,重点打造更具影响力、凝聚力、竞争力的海峡两岸文化交流重要基地。
(六)加快平潭开发,拓展闽台合作
深入实施平潭总体发展规划,提升完善城市总体规划和产业发展、土地利用等专项规划;加快进出岛通道、岛内主干道、供水供电供气、防洪防潮工程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研究制定平潭产业准入及优惠目录,引进一批高技术含量、低碳环保的大项目、好项目;推动设立国家一类口岸,抓紧“一线”和“二线”口岸选址工作,加快口岸监管设施建设;积极探索实践“五个共同”,加快体制机制改革创新。
实施海峡两岸产业合作基地专项规划,推进先进制造业、现代物流业、创意产业等合作。研究出台支持台资企业转型升级的政策措施,支持台商投资区、古雷台湾石化产业园区等闽台产业合作园区建设。加快两岸旅游对接,拓展两岸旅游内涵。加快建设厦门、福州两岸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深入开展两岸科技、教育、文化、医药卫生等领域的交流合作。
(七)深化改革开放,增强发展活力
进一步推动行政审批制度创新,扩大并联审批实施范围;规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完善水价形成机制,加快推进水利改革发展;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推动国有企业发展壮大;加快民营企业发展,落实中小微企业扶持政策;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扩充优质医疗卫生资源。加快推进厦门市国家级、莆田市省级综合配套改革试验。
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加大对创业投资引导的投入,加快培育一批在全国有较强竞争力的股权投资企业和股权投资管理企业;引导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来闽设立研发中心和创新平台;推动形成以企业为主体的区域创新体系;办好第十届“6·18”,加快对接项目的落地转化;大力推进“数字福建”集约化建设,推动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
保持出口稳定增长,巩固传统市场,拓展新兴市场,推进市场多元化;加快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发展服务贸易,扩大高新机电、节能环保和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出口。扩大先进技术装备、关键零部件、重要资源的进口。
提高利用外资水平,加大各类开发区投资开发强度,引导外资投向高端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以及老区苏区等欠发达地区,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不低于100亿美元。
加强闽港澳侨联系,推进金融、旅游、现代物流、转口贸易等方面合作,发挥闽籍侨亲的优势,汇聚侨资侨智。
(八)推进节能减排,保护生态环境
组织实施生态省建设规划,制定出台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工作方案,落实目标责任,实施重点节能工程和节能示范项目,推进工业、交通、建筑和居民生活等重点领域节能减排,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污染项目建设,力争淘汰落后水泥产能1000万吨、造纸产能80万吨,关停小火电7.4万千瓦。继续推进城市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向重点集镇延伸,全省市县污水处理率达82.3%,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87%。
加大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强化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等重要水源地环境保护,切实解决好饮用水安全问题;加强近岸海域环境保护,抓好“六江两溪”水环境治理,完善并进一步落实好流域、区域等生态补偿机制。继续实施“四绿”工程,植树造林300万亩,抓好生态公益林和沿海防护林建设。落实降低碳强度目标任务,推行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
各位代表!我们要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全面落实省委的决策部署,自觉接受省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省政协的民主监督,发扬“福建精神”,埋头苦干,扎实工作,以更加昂扬的斗志,开拓创新的气魄,努力完成或超额完成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年度目标任务,为推动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加快建设更加优美更加和谐更加幸福的福建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