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岩市安排处级干部挂钩社区,让社区享受各方资源,高效回应居民诉求——
壮大社区治理“朋友圈”
来源:福建日报 时间:2024-06-24 17:21

  基层是抓落实的“最后一公里”,是为民服务的最前沿。近年来,龙岩市深化拓展近邻党建工作内涵,通过整合各方资源,强化数字技术支撑,着力解决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问题。

成立“大党委” 合力解难题 

  2022年,龙岩市出台《深化实施“党员回家工程”的若干措施》,在社区建立“大党委”联席会议制度,充分调动各方资源,共同推进社区治理。

  “从前这里一到上班、上学高峰期,便会挤得水泄不通。”新罗区西陂街道羊牯墩社区居民小黄目睹了家门口的变化。去年底,羊牯墩社区华厦公寓小区与龙津创业中心之间的断头路通车。“道路通了以后,我们生活方便多了,也安全多了。”

  原来,这条路涉及莲西小区、羊牯墩小区、华厦公寓小区3个小区和龙津创业中心、小金星幼儿园,企业员工、居民达上万人。临时单行车道仅4米宽,一旦发生火情,会影响大型消防救援车辆通行。社区“大党委”第一书记牵头,多次协调相关部门、龙津创业中心、小区业委会等共商议事,终于打通了该消防通道。如今,这条路从4米宽的单向通道变成了8米宽的双向消防通道,用6个月时间解决了存在十几年的顽固问题。

  龙岩市安排141名处级党员干部挂钩联系169个社区,并兼任社区“大党委”第一书记,实现全市县(市、区)全覆盖。第一书记统筹共建单位、驻区单位、社会组织等社区“大党委”成员单位和城市管理、交通、住建等相关部门协商共议,定期召开“大党委”联席会议,高位推动社区“大党委”发挥作用。截至目前,社区“大党委”已合力解决社区治理热点难点问题900多个。

  龙岩市按照区域统筹、优势互补、共驻共建原则,安排市县两级1041个机关企事业单位与上述169个社区结对共建。共建单位每年给予结对社区3万元以上经费支持,目前已认领实施共建项目5300多个,组织开展爱老护小、法律援助、文明创城等共建活动2100多场。

  龙岩市还落实党员“双报到”工作机制,推行党员“回家日”做法,引导4.4万名在职党员到居住地或共建社区(小区)报到,开展政策宣传、文明创建、纠纷调解、法律援助等志愿服务65.2万人次,就近解决社区(小区)居民烦心事4万多件。

推行“三单制” 服务更精准 

  最近在新罗区中城街道宝泰社区,居民们热议的话题是小区里的雪亮工程。

  以前,小区里常常出现汽车刮蹭的情况,但因为存在监控盲区,找不到肇事者,车主只能自认倒霉。随着“社区e家”微信小程序的普及,事情迎来转机。

  去年,居民林立勤在“社区e家”反映这个问题。很快,平台通过线上派单,将这个诉求派给了在公安部门工作的同小区党员陈峰。他接单后,结合所在部门工作计划,把雪亮工程引进小区,新增10路、改造7路。从此,小区有了17路高清视频监控。

  为了让党员服务社区更高效,2022年,龙岩市打造“社区e家”智慧党建平台,设置党群中心、云上社区、闽西敲敲姐、助老爱老4个功能模块,以数字化党建为社区治理提质增效。

  “社区e家”整合组织、政法、民政、妇联、行政服务等30多个单位和乡镇(街道)的数据资源,链接“e龙岩”“医社保服务”“智慧物业”等10多个便民信息平台,实现居民办事一网通办,变“群众跑腿”为“数据跑路”。

  “社区e家”最亮眼的特点是打造“民呼我为”社区党员志愿服务微循环体系。通过居民点单、组织派单、党员接单“三单制”服务模式,社区工作人员分类梳理居民需求,党员结合各自职业特点、特长优势接单,实现居民所需和党员所能有效匹配。

  “根据居民的实际需求精准派单,事情处理起来更顺畅了。”宝泰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陈衍告诉记者,除了这次的监控改造,之前该社区还通过“社区e家”解决了小区直饮水检测、在家养老、助学助残等问题。

  据统计,“社区e家”自去年8月上线以来,党员通过参与“抢单”服务,帮助解决居民诉求2.8万件。(记者 戴敏 通讯员 廖倩琳)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