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市人大常委会相关负责人在新丰街道人大民情茶话室召集相关政府部门人员对市人大代表闭会期间的意见建议进行交办,同时现场研究解决问题。(资料图片)
蔡荣妹代表(左一)邀请农技人员给村民进行实践操作指导。
武夷街道民情茶话室开展“心系茶企茶农 共话茶市发展”座谈会。
驻室代表在民情茶话室收集社情民意。(资料图片)
上梅乡人大在民情茶话室举办迎新春活动。(资料图片)
余盛良代表(中)在茶山向茶农传授茶叶防冻技术。
核心提示
2022年以来,武夷山市人大积极探索代表履职平台建设新路径,建设“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综合便民服务平台,打造“民情茶话室+”品牌,实现民情茶话室全市10个乡镇(街道)全覆盖,以高质量人大工作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
据介绍,民情茶话室以“民”字作为工作中心,注入真“情”实感做好服务工作,通过“茶”这一地方民俗特色,“话”民生事,将“室”设在市井中、村民家、茶厂企业等靠近群众的地方,话民情、汇民意、解民忧,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创新平台 激发代表履职活力
冬日的武夷山,早晨的空气中夹杂着几分清冽。洋庄乡人大代表蔡荣妹一早便走进位于自家楼下的民情茶话室,打开大门,烧水煮茶,不时与路过的村民热情打招呼。
去年,蔡荣妹得知乡里要设立一所村级的人大民情茶话室后,考虑到东村便利的区位优势,便拿出自家的两间房间,自行出资装修,义务提供给乡人大用。随着3个建制村的17名人大代表入驻,人大代表服务群众的村级阵地正式启用,更好地服务3291名选民。
自从有了这个阵地,蔡荣妹家里很是热闹。入驻的人大代表落实“接待、预约、联席会”等制度,经常在这里开展学习。共学党的二十大精神、相关法律法规及惠民政策,交流人大代表履职心得,收集、梳理选民意见和建议,做到“件件有反馈、事事有回音”。
“我们还在民情茶话室设了一个图书角,很受青少年和儿童的欢迎。”蔡荣妹说,每当孩子们静静地在民情茶话室看书,她都感到很欣慰,希望播下的知识种子可以在未来开花结果。
如今,这一方民情茶话室成了十里八乡村民们方便去、喜欢去的“小天地”。每当农闲时,常有人大代表和村民围桌而坐,在氤氲茶香中拉家常、话农事、议村务。
“人大代表就在身边,有事找他们真管用。去年7月,天气异常炎热,我和不少村民种植的芋子都出现烂叶、烂根的情况,想尽办法也不见好转。试着来到民情茶话室求助,值班代表了解情况后立即向农业部门反映,协调农技人员送技入村。”芋农翁水华告诉记者,今年人大代表还提前联系农技人员,多次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大家种芋子,村民都为这样贴心的服务而欣喜和赞叹。
小到路灯不亮、排水沟堵塞,大到村民邻里工程纠纷、沟渠道路损毁等问题,蔡荣妹和驻室人大代表用心用情帮助大家排忧解难,把村民的冷暖放在心上。久而久之,到民情茶话室喝喝茶、和人大代表聊聊天变成了村民的“平常事”。
“蔡荣妹对自家老人很孝顺,有了她带头,感觉村里敬老爱老的风气浓了。她还带着村里的妇女来看望我们老人家,给我们做好吃的,真是暖到心窝里去咯。”年近八旬的村民林文妹说。
放眼武夷山各个乡镇,“驻扎”在民情茶话室、争当群众贴心人的代表有很多。
“为了更好地发挥人大代表作用、密切代表同人民群众的联系,我们不断创新代表工作机制,选择靠近群众的场所打造民情茶话室,希望代表与群众在这里喝出‘顺气茶’‘智慧茶’‘知心茶’,让问题发现在一线,将矛盾解决在一线。”武夷山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林方表示,坚守“人民代表人民选、人民代表为人民”的信念,需要接地气、有行动,在真抓实干中察民情、聚民智、惠民生,才能架起代表与群众的“连心桥”。
立足“茶”的特色,武夷山在全市10个乡镇(街道)和有条件的村先后建立12个民情茶话室,采取市、乡镇(街道)各级人大代表轮流坐班、圩日接访、带案走访、民众约访等灵活多样的工作形式,与群众建立双向互动,打通人大代表履职“最后一公里”,切实解决群众反映的困难和迫切需求。
“武夷山有摆茶的传统习俗,咱们街道更是产茶制茶的集中区。去年8月,我们将这处旧粮站重新装修改造,作为全市首个街道民情茶话室投入使用,挑选政治觉悟高、履职能力强的16名代表为驻室代表,为百姓提供免费茶水,全天开放。”武夷街道人大工委主任徐文启介绍。
一片叶,事关民生,连接民心。武夷街道民情茶话室,不仅门常开,茶飘香,还有制茶大师作为驻室代表,第一时间为茶农提供服务,助力乡村振兴。
“通过民情茶话室这个特色平台,我们走到茶桌前、走进百姓中、走到茶山间,向茶农讲述‘三茶’统筹理念,手把手教给他们茶树管护技术和制茶技巧,大家越听越爱来,我们的茶话室人气很高,这也让我很有获得感。”人大代表余盛良说,茶话室拓宽了代表履职渠道,也激发了代表履职活力。
“民情茶话室丰富了人大代表联系人民群众的内容和形式,履职不仅有活力,也讲效果。”徐文启介绍,各个茶话室会提前安排驻室代表值班时间并及时公布,践行群众“下单”、活动室“收单”、代表“跟单”、群众“评单”的“四单”工作法,保障群众反映的大事小事都有回音,让代表密切联系群众常态化。
打造品牌 “民情茶话室+”聚合力
11月23日上午,武夷街道的民情茶话室里暖意融融。武夷山市人大代表、青联委员、团代表、青少年代表等20余人在这里举办“共青团与人大代表面对面”“青听”活动。
现场,热茶飘香,大家围坐一桌,围绕“大力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推动解决青年急难愁盼问题”进行交流发言,青年代表畅所欲言反映诉求,也提出对于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的意见建议。
“面对压力,我会感到紧张焦虑甚至失眠,身边也有不少人和我一样,但自己又无法排解,很需要一些心理健康知识和情绪舒缓方法。”武夷中学初三年级的占秀敏同学,表达了当下年轻人学习生活面临压力、希望得到专业心理辅导的想法。
这一问题引起了在座年轻人的共鸣,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畅聊青春心声。
针对青年们提出的疑惑和问题,武夷街道人大代表徐文启、杨锦等分别结合自身代表职责、工作经历,一一进行了分析与解答。
“我们会及时梳理大家反映的诉求,形成有力的议案、建议、提案,传递青年心声、反映青年愿望、促进青年发展、引领青年建功。”徐文启代表说,希望以民情茶话室为依托,让“共青团与人大代表面对面”活动成为有效反映广大青少年呼声的直通车,不断推动街道青年工作再上新台阶,为聚力建设“和美武夷”凝聚青春力量。
“在武夷山,喝茶是家家户户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民情茶话室提供了一个亲民的场所,以茶为媒更拉近了大家的距离,喝出了一杯反映青年心声的好茶。”茶桌上,武夷街道团工委负责人章诗曼认真倾听各位代表的所思所想,同代表们沟通交流武夷山市青年发展现状。
这样通过联动形成“1+1>2”的场景,是武夷山打造“民情茶话室+”品牌的一个缩影。
“我们积极探索服务延伸,已将民情茶话室打造成集学习室、读书室、座谈室、图书室、四点半课堂、调解室、书法室、民意收集站、乡贤驿站、鹊桥室、‘青听’室等于一体的多功能室,不断丰富内涵,提升‘民情茶话室+’品牌品质,积极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徐文启介绍。
民情茶话室立足“茶”的特色,在做好“自选题”的基础上,还注重个性化发展做好“创新题”,融合社会各界力量,充分发挥资源、资金、人脉等优势,打造出各具特色的“民情茶话室+”品牌,将群众所盼解决在基层一线。
在洋庄乡东村村,人大代表蔡荣妹建立有110余名农村妇女的微信群,常态化开展“弘扬好家风人大代表进家门”活动,发布为村里孤寡老人义务搞卫生的信息后,很快就得到了大家的积极响应。以“民情茶话室+妇联”为矩阵,蔡荣妹通过微信群和村里妇女群众进行沟通,宣传政策,倾听心声,还动员8个自然村的妇女姐妹投身农村的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助力美丽乡村建设。
五夫镇朱子文化底蕴深厚,但接待服务水平始终是乡村旅游发展的掣肘。当地人大代表梳理问题症结所在,依托民情茶话室开展餐饮、民宿、茶馆等行业服务提升培训班,进一步规范服务流程、夯实从业人员业务能力,提升乡村服务接待水平和旅游业态品位。
……
不仅如此,“中秋聚乡贤”“笔墨凝书香 新春送祝福”“亲子剪窗花 喜迎元宵节”等专题活动在各个民情茶话室陆续开展,拉近代表与群众的距离,打造民心民意汇聚点。
“茶是一款百搭单品,‘室’则是一个灵活通路,通过这一平台向外延伸,让人大代表与群众的‘连心桥’越走越宽。”林方说,以“服务+”为导向,武夷山民情茶话室正成为基层治理的共治空间、服务群众的便民平台和乡村振兴的好参谋,走出了一条人大代表和百姓双向互动的新路子。
“落地有声” 履职为民坚强有力
“一座武夷山,半部茶叶史。”茶文化在武夷山源远流长,时至今日仍是当地人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武夷山市人大正是看准“茶”这一受众面广的民俗文化,既能陶冶情操修身养性,又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人的情感。推进民情茶话室建设,通过摆茶席的方式,让代表与人民群众在茶桌上“顺顺气”“谈谈心”,促进矛盾化解,充分发挥人大代表的作用。
“要致富,先修路。”这本是农村发展的一句老话,然而,五夫镇的村民刘大哥却不愿意了。“你们修你们的路,但不能拿我家的地来修!”日前,气鼓鼓的刘大哥和工作人员闹起了矛盾。
据介绍,五夫镇现代绿色农产品园区海西道路建设是五夫镇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项目,项目建设初期,因村民的不了解,影响了项目建设进度。
人大代表潘连兴得知这个情况后,随即邀请刘大哥等村民到民情茶话室坐下来说。“咕嘟、咕嘟”,水烧开、茶泡好,氤氲茶香间,潘连兴认真听取了村民们的担忧,并耐心地向他们详细介绍海西道路建设的目的和意义,打消大家的疑虑,助力相关工作顺利完成。
无独有偶,崇安街道恒立小区王大哥家的简易花棚阻碍了老旧小区改造,引发小区居民不满,人大代表林剑邀请大家一同到民情茶话室协商解决,晓以利弊,用情调解,让大家达成了共识,助力老旧小区改造提升。
通过民情茶话室这一平台,群众在一盏茶间平心静气,通过一杯“顺气茶”及时疏解怨气堵气,就地解决矛盾纠纷,畅通人民群众反映困难问题的渠道,促进农村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的形成。
不仅是纾解难题,茶话室还成为汇聚民意民智、酝酿发展实招的新阵地。
吴屯乡茶农遇到茶叶滞销难题,大家抱着试一试的想法,到民情茶话室寻求解决良方。驻室代表徐大旺深入了解情况后,牵头举办了吴屯乡第二届“崇山北韵—生态杯”品鉴交流会,并利用多年积攒的客商资源,动员多家客商前来收购茶叶,有效地解决了茶农茶叶滞销问题。
“民情茶话室自开设以来,村民遇到大事小事,都喜欢到这里说一说,碰撞出不少智慧的火花,推动了众多好方案的形成。”五夫镇人大主席陈旭介绍,通过代表多方面收集群众意见建议,先后推动形成五公山枫林晚项目弥补荷花花期过后的旅游空窗期、五夫镇旅游路线导览升级项目带动乡村文旅提质增效等举措落地,推进乡村建设有序发展。
日前,武夷街道依托民情茶话室设立“乡贤驿站”,组织人大代表和乡贤们共同前往下梅村走访调研,为激活万里茶道起点的文旅特色、助力乡村振兴出谋划策。
“下梅古民居品牌优势突出,可以结合古村落和‘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优势,不断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因地制宜,把发展特色农业和旅游产业结合起来。”“下梅村历史悠久,要发展乡村旅游,首先要高度重视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人大代表和乡贤们认真观察,及时总结,共商下梅村高质量发展的路子。
在大家的建议和帮助下,下梅村有效推进了纵八线下梅连线道路、改造当溪两侧、生态停车场、乡愁馆、生态农业产业观光园等项目建设,修缮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大夫第建筑群等项目建设,推进梅溪二期流域治理,基础设施得到较大的改善和提升,美丽乡村建设稳步推进。
“能切实突破项目落地‘临门一脚’,还得益于武夷山市人大代表联系人民群众工作经费,每年拨款200万元用于人大代表为民办实事项目,让代表为人民‘落地有声’,进一步调动大家的履职积极性。”武夷山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曹文彪介绍。
截至目前,武夷山民情茶话室已累计接待群众5400余人次,收集意见建议642条,调解矛盾纠纷234起,解决问题305个,举办各类业务培训班77次。
“下一步,我们还将继续探索功能多元化的‘民情茶话室+’品牌建设,创新代表履职方式方法,加强服务基层和群众的能力,让服务群众更加有温度,推动全过程人民民主更加有力度。”林方说。(记者 吴旭涛 姚雨欣 通讯员 李茜 文/图)
记者手记
小茶室连接“大民主”
人大闭会期间如何更好发挥代表作用?武夷山市人大立足茶乡特色,选择靠近群众的场所开设民情茶话室,巧用武夷山茶文化和摆茶话家常的风俗,连接起人大代表和群众双向互动的通路,不仅为激发代表履职活力提供新路径,更是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
加强人大代表履职平台建设,是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现实需要,也是密切各级人大代表联系群众的重要方式。
将门常开、茶常热的民情茶话室设在群众中间,就是要让接地气的民主实践“落地有声”。采访中记者看到,通过灵活多样的工作形式和闭环管理工作方法,有温度的茶话室让越来越多的群众愿意走进来、讲出来,他们的意见建议被采纳,反映的问题诉求得到解决,推动民生项目落地实施越来越高效,助力群众所盼解决在基层一线。
一件件“民生小事”的落实汇聚为“民主大事”,拉近了代表与群众的距离,也锤炼了代表的履职能力,泡出一杯杯“智慧茶”“顺气茶”“知心茶”,茶话室真正成为一个倾听民声民心、解决民事民愿、收集民情民意的好去处。
民情茶话室还注重个性化发展,打造出各具特色的“民情茶话室+”品牌,因地制宜贴合地方发展特色,在推动产业振兴、乡风文明、邻里共建等方面充分发挥代表作用,既丰富了人大代表联系人民群众的内容和形式,也是“人民代表为人民”的生动诠释。(记者 姚雨欣)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